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看青海文化”2024書畫名家+媒體采風行歷史文化新聞報道
【文化中國行】
青海海東:乘“博物館熱” 講好河湟故事
來源:青海新聞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9-18 11:13:54
編輯:李娜

視頻制作:黨成恩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趙晶 黨成恩 報道)一器一典管窺古韻,方寸之間盡覽千年。當前,歷史文化成為時尚文化、潮流文化,越來越多的人將博物館作為必去的“打卡點”,博物館游熱度持續攀升,“為一座博物館,赴一座城”成為潮流。  

河湟外1河湟文化博物館。黨成恩 攝

  博物館正在變得火爆,這不僅僅是一個游客、工作人員的直觀感受,同時,也能在數據中得到切實的印證。開館兩年來,坐落于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的河湟文化博物館,免費接待國內外游客15萬人次,暑期旅游熱持續升溫。

  館藏千卷,繪歷史斑斕畫卷

  在河湟文化博物館內,人頭攢動,市民、游客沿著歷史主線參觀各個展廳,欣賞陳列的青銅器、陶器等文物,探源河湟谷地的歷史文化

  曾經被定義為“高冷”的博物館,緣何成為熱門“打卡地”?

  奧秘在于河湟文化博物館館藏文物家底豐厚。

  河湟文化博物館內展示有石器、玉器、骨器、木器、陶器、瓷器、銅器、金器、銀器、鐵器、紡織、紙質等17類1180件(套)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5件。  

河湟展廳1
博物館展廳。黨成恩 攝

  河湟文化博物館展覽空間由序廳和4大展廳組成。序廳中央以立體沙盤展現河湟地域范圍和自然環境,中央垂幕示意黃河四大文化,左右兩側墻面設計彩陶墻放置374件柳灣出土的彩陶,用于展示“彩陶故里”文化名片,凸顯河湟文化的厚重和大氣。

  為更好地發揮博物館以史為鑒、服務社會的作用,河湟文化博物館不斷創新陳列展覽方式,定期更換臨時展覽,先后舉辦各類文化精品書畫藝術展、瓷器展、民俗展等展覽活動10余場。

  游客張計奎說,河湟文化博物館里的館藏豐富,文物價值高,很好地展示了河湟文化。

  意蘊深遠,探文化精髓要義

  博物館應如何接住“熱度”,讓文物更鮮活地走入人們的生活?答案就是要深挖文化內涵。

  許多文物是打動人心的歷史見證。出土于樂都區柳灣墓地的人頭像彩陶壺,壺腹圓鼓,上腹繪五組連續的漩渦紋,陶壺造型樸拙而生動,展現出了黃河上游遠古先民的藝術底蘊。

  4000年前青海喇家遺址出土的面條,享有“天下第一碗面”的盛譽,“青海拉面”的傳承也便有跡可循。但這個遠古的城邦古國給我們的驚喜,也遠不止于此。  

館2
館藏文物。趙晶 攝

  展出的黃河磐王、四孔玉刀等文物,展現的服飾文化、禮儀文化、飲食文化等,都是各民族水乳交融的歷史見證和中華文化的代表性物證,“其對外展示和傳播中華文化的作用不可取代”。

  河湟文化博物館作為“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國家4A級旅游景區”“青海省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全國社科聯先進社會組織”,多維度發揮陣地作用,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成為傳承和弘揚河湟文化的重要基地和平臺。 

何1
館藏文物。趙晶 攝

  “博物館能讓我暫時跳脫出日常生活的語境,去沉浸于感受某一段歷史,這是博物館帶來的一種獨特而深刻的文化體驗。”游客李女士說,不管到哪里,當地的博物館是一定要轉轉的,她還會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賬號上分享心得。   

  研學共融,織合作交流新篇  

  暑假期間,研學游甚是火爆,一座座博物館宛如一座座大學校,如何讓孩子們在其中如何“研”之有道?

  河湟文化博物館就在拓展維度上想辦法,效果也很明顯。

  與各中小學及高等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先后策劃舉辦了“博物館里過大年”“博物館里過暑假”“尋寶博物館”“河湟非遺體驗”等主題社教活動。先后培養“小小講解員”50人,不斷為青少年普及社會科學知識,受眾人數超過5000人次。

  結合重要時間節點,讓市民群眾走進博物館、了解博物館。今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河湟文化博物館推出精品文物展覽、青少年研學教育、文創產品展示、非遺文化展演、文藝演出等多項活動。 

何3
館藏文物。趙晶 攝

  在近年“博物館熱”和國家日益重視文物保護利用的雙重推動下,河湟文化博物館積極探索“讓文物走出去”,參加由國家文物局等主辦的《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特展,帶有符號的精美柳灣彩陶亮相成都,推出的《河湟史前文明——青海柳灣彩陶展》在四川省綿陽市博物館,湖北省武漢博物館、咸寧市博物館,山東省濟南市博物館、濟寧市博物館依次展出……

  河湟文化博物館館長趙元杰介紹,河湟文化是黃河上游歷代先民生產生活中積淀的文明結晶。在歷史的長河中,世居河湟地區的各民族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共同生存、共同生產、共同開發、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河湟文化,在促進中華文明歷史進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下一步,博物館將繼續致力于河湟文化研究、文物展示展覽等重點工作,并加強與省內外大中小學院校的合作,讓河湟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省政府黨組會議召開 吳曉軍主持并講話
青海澤庫:品黑青稞啤酒 體驗草原游牧生活
2024年全國科普日西寧主場活動舉行
省委網信辦公布"清朗"專項行動整治典型案例②
青海省國防動員辦公室關于試鳴防空警報的公告
西寧:從“三突出”著手 提升巡查工作質效
西寧市打造社區事務管理服務平臺
24H熱點
熱點圖片
西寧至香港航班旅客流量創新高
西寧至香港航班旅客...
同賞一輪明月 共話中秋團圓——青海各族群眾歡度中秋佳節
同賞一輪明月 共話中...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奏響文旅融合發展“交響曲”—— 高質量發展區域調研行·玉樹篇(中)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泉灣保護站成功救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鵟
泉灣保護站成功救助...
中秋假期:在平安體驗河湟文化
中秋假期:在平安體...
青海大月餅 蒸出幸福味
青海大月餅 蒸出幸福味
項目發展正當時 建設熱潮勇向前——川青鐵路青海段建設一線見聞
項目發展正當時 建設...
【服貿會·青海進行時 我探服貿會】一飽口“服”,青海美味惹人饞!
【服貿會·青海進行時...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文化中國行】
青海海東:乘“博物館熱” 講好河湟故事

青海新聞網
2024-09-18 11:1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文化中國行】
青海海東:乘“博物館熱” 講好河湟故事

青海新聞網
2024-09-18 11:1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文化中國行】
青海海東:乘“博物館熱” 講好河湟故事

  • 2024-09-18 11:13:54
  • 來源:青海新聞網

視頻制作:黨成恩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趙晶 黨成恩 報道)一器一典管窺古韻,方寸之間盡覽千年。當前,歷史文化成為時尚文化、潮流文化,越來越多的人將博物館作為必去的“打卡點”,博物館游熱度持續攀升,“為一座博物館,赴一座城”成為潮流。  

河湟外1河湟文化博物館。黨成恩 攝

  博物館正在變得火爆,這不僅僅是一個游客、工作人員的直觀感受,同時,也能在數據中得到切實的印證。開館兩年來,坐落于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的河湟文化博物館,免費接待國內外游客15萬人次,暑期旅游熱持續升溫。

  館藏千卷,繪歷史斑斕畫卷

  在河湟文化博物館內,人頭攢動,市民、游客沿著歷史主線參觀各個展廳,欣賞陳列的青銅器、陶器等文物,探源河湟谷地的歷史文化

  曾經被定義為“高冷”的博物館,緣何成為熱門“打卡地”?

  奧秘在于河湟文化博物館館藏文物家底豐厚。

  河湟文化博物館內展示有石器、玉器、骨器、木器、陶器、瓷器、銅器、金器、銀器、鐵器、紡織、紙質等17類1180件(套)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5件。  

河湟展廳1
博物館展廳。黨成恩 攝

  河湟文化博物館展覽空間由序廳和4大展廳組成。序廳中央以立體沙盤展現河湟地域范圍和自然環境,中央垂幕示意黃河四大文化,左右兩側墻面設計彩陶墻放置374件柳灣出土的彩陶,用于展示“彩陶故里”文化名片,凸顯河湟文化的厚重和大氣。

  為更好地發揮博物館以史為鑒、服務社會的作用,河湟文化博物館不斷創新陳列展覽方式,定期更換臨時展覽,先后舉辦各類文化精品書畫藝術展、瓷器展、民俗展等展覽活動10余場。

  游客張計奎說,河湟文化博物館里的館藏豐富,文物價值高,很好地展示了河湟文化。

  意蘊深遠,探文化精髓要義

  博物館應如何接住“熱度”,讓文物更鮮活地走入人們的生活?答案就是要深挖文化內涵。

  許多文物是打動人心的歷史見證。出土于樂都區柳灣墓地的人頭像彩陶壺,壺腹圓鼓,上腹繪五組連續的漩渦紋,陶壺造型樸拙而生動,展現出了黃河上游遠古先民的藝術底蘊。

  4000年前青海喇家遺址出土的面條,享有“天下第一碗面”的盛譽,“青海拉面”的傳承也便有跡可循。但這個遠古的城邦古國給我們的驚喜,也遠不止于此。  

館2
館藏文物。趙晶 攝

  展出的黃河磐王、四孔玉刀等文物,展現的服飾文化、禮儀文化、飲食文化等,都是各民族水乳交融的歷史見證和中華文化的代表性物證,“其對外展示和傳播中華文化的作用不可取代”。

  河湟文化博物館作為“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國家4A級旅游景區”“青海省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全國社科聯先進社會組織”,多維度發揮陣地作用,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成為傳承和弘揚河湟文化的重要基地和平臺。 

何1
館藏文物。趙晶 攝

  “博物館能讓我暫時跳脫出日常生活的語境,去沉浸于感受某一段歷史,這是博物館帶來的一種獨特而深刻的文化體驗。”游客李女士說,不管到哪里,當地的博物館是一定要轉轉的,她還會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賬號上分享心得。   

  研學共融,織合作交流新篇  

  暑假期間,研學游甚是火爆,一座座博物館宛如一座座大學校,如何讓孩子們在其中如何“研”之有道?

  河湟文化博物館就在拓展維度上想辦法,效果也很明顯。

  與各中小學及高等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先后策劃舉辦了“博物館里過大年”“博物館里過暑假”“尋寶博物館”“河湟非遺體驗”等主題社教活動。先后培養“小小講解員”50人,不斷為青少年普及社會科學知識,受眾人數超過5000人次。

  結合重要時間節點,讓市民群眾走進博物館、了解博物館。今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河湟文化博物館推出精品文物展覽、青少年研學教育、文創產品展示、非遺文化展演、文藝演出等多項活動。 

何3
館藏文物。趙晶 攝

  在近年“博物館熱”和國家日益重視文物保護利用的雙重推動下,河湟文化博物館積極探索“讓文物走出去”,參加由國家文物局等主辦的《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特展,帶有符號的精美柳灣彩陶亮相成都,推出的《河湟史前文明——青海柳灣彩陶展》在四川省綿陽市博物館,湖北省武漢博物館、咸寧市博物館,山東省濟南市博物館、濟寧市博物館依次展出……

  河湟文化博物館館長趙元杰介紹,河湟文化是黃河上游歷代先民生產生活中積淀的文明結晶。在歷史的長河中,世居河湟地區的各民族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共同生存、共同生產、共同開發、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河湟文化,在促進中華文明歷史進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下一步,博物館將繼續致力于河湟文化研究、文物展示展覽等重點工作,并加強與省內外大中小學院校的合作,讓河湟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影音先锋在线免费观看| 美女的让男人桶爽网站| 日本人与动zozo| 91精品全国免费观看含羞草|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 玖玖爱zh综合伊人久久| 日韩a无v码在线播放| 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热88| 女人扒开双腿让男人捅|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波多野结衣与老人公569| 国产一国产a一级毛片| 4408私人影院| 巨胸喷奶水www视频网站| 九九热爱视频精品| 污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yin56xyz| 亚洲www在线| 天天躁日日躁成人字幕aⅴ|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欧美黄色片网址|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怡红院国产免费| 天天看天天摸天天操| 久久久久夜夜夜精品国产| 欧美日本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东京热| 污视频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18禁裸体动漫美女无遮挡网站| 嫣嫣是女大生韩漫免费看|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91制片厂制作传媒免费版樱花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久久中文字幕视频| sihu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91在线品视觉盛宴免费|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