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們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制作系列毛氈手工藝產品。記者 程宦寧 實習記者 余暉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入秋的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天空湛藍、白云朵朵,嘉塘草原廣闊無垠,遍地牛羊……這里是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要的野生動物遷徙廊道,這里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保護意義重大而深遠。
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強調,在保護生態上,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以更大決心筑就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堅固生態安全屏障。
稱多縣始終牢記“國之大者”,緊扣“四地”建設要求,先后制定印發《稱多縣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意見》《稱多縣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稱多縣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等,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指出,想干,就要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決不能甘于落后、安于現狀。我們承認落后,但絕不甘于落后。所以我們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構建劃區輪牧、科學養畜、草畜平衡、協調發展的生態、產業格局,在促進鄉村振興的同時,有效保護了這里的生態環境。這些年,可以說生態環境更好了,群眾的錢袋也更鼓了。”稱多縣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以自然生態為優勢,以產業融合為方向。2022年以來,稱多縣對全縣57個行政村進行實地調研,謀劃未來發展,依托村“兩委”基層組織力量,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功能,積極探索農牧區生態環保公益事業,提高農牧民生活質量,努力探索農牧民增收新路子。
8月20日,記者來到稱多縣珍秦鎮二村婦女手工坊,一件件制作精美、萌態十足的藏狐手工玩偶讓人眼前一亮。
“在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和村‘兩委’支持下,二村以嘉塘草原的‘網紅’動物藏狐作為靈感來源,利用產自本地的牦牛絨,組織本村婦女進行手工藝品加工的嘗試。該項目秉持依靠牧區自產資源、減少對環境壓力的發展理念,開始了婦女手工坊的發展之路。”二村駐村第一書記隆珠介紹道。
為了長遠發展,村里將一間空閑的房屋提供給婦女手工坊作為工作場地,并成立了“稱多嘉塘登嘉拉措農牧業專業合作社”,12名手工坊成員全部加入合作社。
“我們的成員有村里60后、70后、80后、90后的婦女,她們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制作出系列毛氈手工藝產品。這不僅是我們增收的一種方式,更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高原生物,呼吁大家一起保護生態環境。”手工坊帶頭人亞瑪索那說。
自合作社成立以來,已經完成了兩次線上手工藝培訓和一次線下手工藝培訓,先后確立了杯墊、冰箱貼、耳飾、掛飾等藏狐系列的四款產品,未來將會對這四款產品進一步形成標準化生產,積極參與省內外各類藝術展和市集義賣活動,讓合作社走得更遠、成員的收入不斷增加、生態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
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擔當實干、建功立業的核心就是把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扎扎實實落到實處,投身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的主戰場,交出無愧于人民和時代的優異答卷。
產業發展,生態優先。稱多縣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承擔好保護三江源、守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持之以恒推進“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專項行動,全面推進全域國土綠化、全域草原凈化、全域道路沿線美化、全域村容村貌提升、全域國土修復專項行動,全方位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持續抓好各類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產業融合發展蹄疾步穩。
生態好、產業興,稱多正邁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