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西寧下南關街為何火出圈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張艷艷
發(fā)布時間:2024-03-20 07:20:50
編輯:童洋
攝影:海龍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3月19日,記者來到“火出圈”的下南關街,11時許,這里已人頭攢動,車水馬龍,好一派西寧“清明上河圖”景致。形式各樣的花花、馓子,堆成小山的蜂蜜粽子,還有鍋盔、釀皮、羊腸、甜醅……琳瑯滿目的小吃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品嘗購買。

  “空手走不出的煙火巷”。市民或穿梭于各個攤位詢問價格、或邊吃邊逛享受美食、或和家人朋友排隊購買商品,或拍照打卡記錄,街道上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在這條“煙火小巷”中美食絕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無論是小火慢蒸12小時的棗糕、百年傳承的黃涼粉,還是煤火烤制香味誘人的鍋盔、三十年獨守老味道的釀皮都引得市民口水直流、爭相購買……

  黃涼粉老店獨守西寧老味道

  “我家祖輩就在大巷道里支攤賣黃涼粉,算起來也近百年了,熟悉的老食客都說我們家的黃涼粉是西寧獨一份。”店家自豪地介紹著自家的“絕活”。

  隔著展示柜,記者被柜臺里綠的、黃的食材所吸引。“我們家從老一輩就開始在中下南關街內賣黃涼粉和粉皮了,有年頭也有吃頭呢!”老板娘指著柜內的各色涼粉介紹道,“黃涼粉是青海特色小吃,用豌豆粉制作,豌豆粉與水1:1攪勻,還要加少量的鹽。我家的黃涼粉能切成土豆絲樣細,成條不爛,軟而不斷,配上我家的秘制調料,咸鮮、微辣帶麻,吃起來特有粉質感,口里還有股豌豆的清香味。”嘖嘖,這是屬于西寧記憶中的老味道。

  12個小時蒸出糯香撲鼻的棗糕

  沿路尋找,記者被一陣撲鼻而來的米香所吸引,沿著香味走來,一家小甜食店門口大鍋上冒著熱氣的棗糕,色香味俱全,誘惑著過往行人。棗糕店老板娘一邊忙著招呼客人,一邊向記者介紹道:“慢工出細活,我們家的棗糕要小火慢蒸12小時,這樣口感才更為軟糯,才會米香四溢。”四口大鍋同時開火,慢火蒸出的棗糕確實與眾不同,你看,店門口已排起了長隊。酒香不怕巷子深,這話沒錯!

  外脆內軟的烤制大鍋盔

  走進下南關街花兒巷,老遠就看到市民游客在一家饃饃鋪前排隊,他家金燦燦的鍋盔,外觀誘人,香氣撲鼻。據(jù)市民介紹,這家饃饃鋪有點小名氣,他家賣的鍋盔是純發(fā)面而且是用炭火烤制,外酥里軟,是青海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記者走進這家饃饃鋪,鋪面不大,案子上干凈整潔,老板很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起來,“我們每天能賣400余個鍋盔,每天要烤制4次至5次。慢火烤制,火候可是技術活兒!一個鍋盔要烤制50分鐘呢!為了顧客能早早吃到鍋盔,我們從凌晨四點多就要和面、升爐火開始忙活了。”你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豐碩的成果。

  獨守三十年老味道只為一碗記憶中的釀皮

  排隊數(shù)十米,他們在買什么?原來是釀皮!這里的釀皮有何不同?記者帶著疑問走進這家青海釀皮店內。黃色的釀皮,配上紅紅的辣椒油,再來點綠綠的熗韭菜,一大勺湟源陳醋澆進去,看著就讓人食欲滿滿。“靈魂料汁澆給!”老板風趣地說,“我們父輩就是做釀皮生意的,為了保留青海老味道,我們堅持手工制作,釀皮勁道爽滑,同時調料也很考究。”這是青海人記憶中小時候的味道,所以受到市民和游客的喜愛。

  想品嘗美食嗎?來下南關街吧!這里的美食不勝枚舉,馓子、粽子、狗澆尿、炸洋芋片、自制辣條、老面包……來這里能感受到美食與文化的碰撞,特色和民俗的和弦。

推薦閱讀
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舉行
陳剛: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青海高質量發(fā)展
青海:人勤春來早 高原耕種忙
青海海晏:“助老食堂”開啟老年人幸!笆场惫
中共青海省委辦公廳擬聘任省委法律顧問公示
關于第三十四屆青海新聞獎評選工作的通知
青海海北:直播帶崗牽好就業(yè)線
西寧氣溫將進入"過山車"模式
24H熱點
全省春季交通安全整治行動啟動
青海首單支持抗震救災慈善信托備案成立
青海省各地文旅部門跨省聯(lián)動擴大朋友圈
當春油菜“邂逅”新科技
青海省75家科技型企業(yè)完成“科技體檢”
書寫大愛 余生向暖——記2023年“青海好人”李晶
【一學三促·萬名干部下鄉(xiāng)】祁連山深處傳來“好聲音”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讓優(yōu)質...
“心動西寧 暢油夏都”消費券3月22日起發(fā)放
青藏集團公司開行首趟“下江南”旅游專列
熱點圖片
共赴一場續(xù)寫友情的瀾湄之約——瀾湄萬里行媒體采訪活動綜述
共赴一場續(xù)寫友情的...
【實干·駐村第一書記風采】不負青春 不負使命——記海西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zhèn)長江源村駐村第一書記梁亮
【實干·駐村第一書記...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村強民富 塘渠村的新政策帶來大變化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村...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下合樂寺村借“春風”共話致富路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下...
【實干·駐村第一書記風采】想法子出點子拓寬致富新路子——記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zhèn)長江源村駐村第一書記梁亮
【實干·駐村第一書記...
青海海北:直播帶崗牽好就業(yè)線
青海海北:直播帶崗...
【黨旗領航】“黨建+”繪就鄉(xiāng)村振興新圖景
【黨旗領航】“黨建+...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送教照亮成長路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送...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西寧下南關街為何火出圈

西寧晚報
2024-03-20 07:20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西寧下南關街為何火出圈

西寧晚報
2024-03-20 07:20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西寧下南關街為何火出圈

  • 2024-03-20 07:20:50
  • 來源:西寧晚報
攝影:海龍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3月19日,記者來到“火出圈”的下南關街,11時許,這里已人頭攢動,車水馬龍,好一派西寧“清明上河圖”景致。形式各樣的花花、馓子,堆成小山的蜂蜜粽子,還有鍋盔、釀皮、羊腸、甜醅……琳瑯滿目的小吃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品嘗購買。

  “空手走不出的煙火巷”。市民或穿梭于各個攤位詢問價格、或邊吃邊逛享受美食、或和家人朋友排隊購買商品,或拍照打卡記錄,街道上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在這條“煙火小巷”中美食絕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無論是小火慢蒸12小時的棗糕、百年傳承的黃涼粉,還是煤火烤制香味誘人的鍋盔、三十年獨守老味道的釀皮都引得市民口水直流、爭相購買……

  黃涼粉老店獨守西寧老味道

  “我家祖輩就在大巷道里支攤賣黃涼粉,算起來也近百年了,熟悉的老食客都說我們家的黃涼粉是西寧獨一份。”店家自豪地介紹著自家的“絕活”。

  隔著展示柜,記者被柜臺里綠的、黃的食材所吸引。“我們家從老一輩就開始在中下南關街內賣黃涼粉和粉皮了,有年頭也有吃頭呢!”老板娘指著柜內的各色涼粉介紹道,“黃涼粉是青海特色小吃,用豌豆粉制作,豌豆粉與水1:1攪勻,還要加少量的鹽。我家的黃涼粉能切成土豆絲樣細,成條不爛,軟而不斷,配上我家的秘制調料,咸鮮、微辣帶麻,吃起來特有粉質感,口里還有股豌豆的清香味。”嘖嘖,這是屬于西寧記憶中的老味道。

  12個小時蒸出糯香撲鼻的棗糕

  沿路尋找,記者被一陣撲鼻而來的米香所吸引,沿著香味走來,一家小甜食店門口大鍋上冒著熱氣的棗糕,色香味俱全,誘惑著過往行人。棗糕店老板娘一邊忙著招呼客人,一邊向記者介紹道:“慢工出細活,我們家的棗糕要小火慢蒸12小時,這樣口感才更為軟糯,才會米香四溢。”四口大鍋同時開火,慢火蒸出的棗糕確實與眾不同,你看,店門口已排起了長隊。酒香不怕巷子深,這話沒錯!

  外脆內軟的烤制大鍋盔

  走進下南關街花兒巷,老遠就看到市民游客在一家饃饃鋪前排隊,他家金燦燦的鍋盔,外觀誘人,香氣撲鼻。據(jù)市民介紹,這家饃饃鋪有點小名氣,他家賣的鍋盔是純發(fā)面而且是用炭火烤制,外酥里軟,是青海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記者走進這家饃饃鋪,鋪面不大,案子上干凈整潔,老板很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起來,“我們每天能賣400余個鍋盔,每天要烤制4次至5次。慢火烤制,火候可是技術活兒!一個鍋盔要烤制50分鐘呢!為了顧客能早早吃到鍋盔,我們從凌晨四點多就要和面、升爐火開始忙活了。”你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豐碩的成果。

  獨守三十年老味道只為一碗記憶中的釀皮

  排隊數(shù)十米,他們在買什么?原來是釀皮!這里的釀皮有何不同?記者帶著疑問走進這家青海釀皮店內。黃色的釀皮,配上紅紅的辣椒油,再來點綠綠的熗韭菜,一大勺湟源陳醋澆進去,看著就讓人食欲滿滿。“靈魂料汁澆給!”老板風趣地說,“我們父輩就是做釀皮生意的,為了保留青海老味道,我們堅持手工制作,釀皮勁道爽滑,同時調料也很考究。”這是青海人記憶中小時候的味道,所以受到市民和游客的喜愛。

  想品嘗美食嗎?來下南關街吧!這里的美食不勝枚舉,馓子、粽子、狗澆尿、炸洋芋片、自制辣條、老面包……來這里能感受到美食與文化的碰撞,特色和民俗的和弦。

作者 張艷艷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外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99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 亚洲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抽搐免费网站|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产乱码卡1卡2卡三卡四在线|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男生与女生差差| 国产一级视频播放| 男女同房猛烈无遮挡动态图| 好妻子韩国片在线|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欧美va亚洲va在线观看| 伊人热人久久中文字幕| 被公连续侵犯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xxxx性bbbb欧美野外| 日本一二三区高清|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波多野结衣女女互慰|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麻豆91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assbbwbbwbbwbbwbw精品| 我和岳乱妇三级高清电影|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 老汉色av影院|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91大神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卡四| 伊人久热这里只精品视频| 在线中文字幕视频| jizz日本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