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在門源回族自治縣皇城蒙古族鄉,放歸一只成年雄性荒漠貓。這將為荒漠貓衛星項圈跟蹤研究救護放歸積累寶貴經驗。
此前,門源縣公安局浩門森林公安派出所接到報案稱,有人在西灘鄉邊麻掌村一農戶家中,發現一只形似家貓的動物咬死村民家的雞。當夜,肇事的“家貓”被農戶擒住,農戶發現其與“家貓”有異,于是向浩門森林公安派出所報案,將這只“家貓”送到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經鑒定,該“家貓”為荒漠貓(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經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和專業獸醫的評估,這只荒漠貓達到放歸條件。
由于這只荒漠貓個體因為進入村莊捕食家禽而被救助,為避免此類情況再次發生,經與貓科動物研究專家聯系,計劃對該救助個體易地放歸,放歸區域毗鄰其救助地門源縣皇城鄉。根據前期調查,該區域為荒漠貓的原生棲息地,能夠為荒漠貓提供良好的遮蔽和食物資源。同時,該區域與城市和村落距離較遠,人類干擾程度較低,可避免和降低荒漠貓放生后誤入村莊,或再次進入村莊捕食家禽所帶來的潛在風險。該區域也具有良好的GSM網絡信號,且區域內前期已布設多臺對野生荒漠貓進行調查與監測的紅外相機,有利于這只荒漠貓放生后,對其進一步監測與追蹤。
為準確掌握該荒漠貓放歸后的活動情況,精準評估救護效果,進一步認識該物種分布、種群現狀與生活史特征,以及有效評價人獸沖突現實狀況,經與北京大學李晟團隊討論研究,并向有關部門申請同意,野生動物保護專家為該荒漠貓佩戴衛星跟蹤器后放歸野外。放歸后,工作人員將持續開展監測,定期收集數據,及時分析研判其活動情況,確保荒漠貓盡快適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