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黨旗輝映新征程 實干篤行在一線】
青海湟中:玉拉村千棟大棚果實累累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鄭思哲 王杜鵑 青組
發布時間:2024-06-15 07:24:49
編輯:童洋
QQ圖片20240615065037
村民在草莓脫毒育苗中心打理草莓苗。鄭思哲 王杜鵑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流經河湟谷地的西納川河繪就了秀麗怡人的風景,也孕育了富饒肥沃的土地。西寧市湟中區多巴鎮玉拉村就是一處滋養出了河湟農耕文化的“糧倉”。

  優渥的土壤為玉拉人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提供著天然優勢。

  6月11日一早,李希志如同往常一樣前往大棚中查看瓜果的長勢。如同周圍山林的蔥蔚洇潤和生機勃勃,大棚內一片生機盎然。

  在2020年前,卻不是這樣的景象。起初,一家現代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玉拉村流轉土地建設了千棟溫室蔬菜種植基地。但后來因為經營不善,出現企業無法正常運營、村民土地流轉租金無法發放等問題。

  為了盡快盤活現有資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20年,村“兩委”成立了玉拉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接過了對方留下的“爛攤子”,開始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

  萬事開頭難。經歷過種植基地發展不順的村民起初對于發展設施農業根本沒有信心。玉拉村黨支部書記曹有明心里清楚:“只有黨支部主動擔當,村里發展才有方向;只有黨員帶頭干,村民們就有了主心骨。”

  作為黨員,又是村里種植大戶的李峻心中充滿信心:“我對現代設施農業有一定了解,從農業技術的角度來保障村里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我是有把握的!”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黨員的示范帶動下,村民漸漸卸下了思想包袱,342戶村民全部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投入到村集體經濟的建設中。4年發展,玉拉村通過“支部+合作社+基地+黨員+農戶”的運行模式,建成了玉拉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如今,園內的1141棟溫室大棚年生產各類優質蔬菜12000噸。

  產業園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更為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真真切切的變化。

  “我租了村集體的4個大棚,每年僅種植生菜就能賣16萬元左右,除去棚租和必要支出,每年純收入將近10萬元。”村民趙永花的生活,是很多村民的縮影。

  “目前全村70%的人口參與溫室相關產業。除去務工收入外,村里每戶每年還能有1萬多元的分紅。為了更加多元化的發展,產業園的‘千棟大棚’被分為瓜果采摘區、生菜種植區、草莓種植區、蔬菜種植區、脫毒育苗中心五個區,僅瓜果采摘區一年的收入就有約150萬元。”曹有明說,產業園現在每天能吸納當地勞動力300余人,并通過建立“收購散戶、統一外銷”的聯農帶農機制,實現村內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帶領村民致富增收,人年均收入達到了3.5萬元以上。2023年實現村集體收入470萬元。

  如今,以草莓脫毒育苗及草莓、葡萄、西瓜、羊角蜜、黃瓜、茄子、西紅柿、辣椒、生菜、上海青等高品質特色農產品為主導的“玉拉農家”果蔬品牌已經逐漸打響,集“產、儲、供、銷”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發展渠道也已逐步形成。

  千棟大棚不僅種出了累累果實,也種出了全體村民的自信,更結出了東西部協作的碩果。

  走進草莓脫毒育苗中心,一排排青翠的草莓苗整齊排列在育苗架上。村民李秀珍穿行在苗架之間,仔細打理著草莓苗。“發黃的葉子要掐掉,長了的草莓苗要讓它垂在苗架外側……”李秀珍已經在育苗中心工作了2年,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

  “中心平時有十幾個村民在這里務工,到了剪苗子的季節會多一些。”玉拉草莓脫毒育苗中心技術主管胡文海說,除了日常的管理外,育苗中心會讓部分務工村民參與組培實驗室的一些具體操作,增長村民對農業科學的認識。“很多農戶通過在農業科技產業園務工,學會了草莓生產苗的培育方法和草莓種植技術。”

  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空氣濕度小……這些自然條件或許不利于其他農作物的生長,但恰恰是草莓繁育所需的環境。

  2022年,玉拉村爭取東西部扶持資金及市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等資金,實施脫毒草莓育種項目,主動對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合作共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西寧高原草莓種業研究院”,由此開啟了草莓“西苗東輸、東苗西育”之旅。

  玉拉村依托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優勢,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培育的脫毒草莓苗具有成活率高、抗寒性強、病蟲害少、坐果率高等優點。農戶培育過程中農藥使用量少,育苗成本低,農戶增產增收,實現了產業發展和村民受益的雙贏。

  胡文海說,目前中心已育有“寧玉”“金陵紅”等40多個草莓品種,每年春天可供種苗70萬株,畝產增收30%。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吳曉軍會見波蘭駐華大使古天衛
青海:高原醫學研究中心正式啟動
青海湟中群加鄉黨支部激勵"頭雁"履職盡責擔當作為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擬推薦人選公示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信息
青海省西寧市已打造234家社區“石榴籽家園”
西寧市城中區特色農產品將亮相“青超聯賽”
24H熱點
全省社會工作部部長、信訪局局長座談會召開
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委舉行古爾邦節茶話會
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青海不斷推進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
青海綠色算力人才座談會召開
第十八屆中國·青海(循化)國際搶渡黃河極限挑戰賽...
【祖國好 家鄉美】靜聽黃河唱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青海西寧文亭巷社區:從細微...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文亭之歌
青海海西:持續完善優化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
青海油田提效降本增“氣”力
熱點圖片
【祖國好 家鄉美】青海都蘭30年接力治沙筑起綠色屏障
【祖國好 家鄉美】青...
青海湖迎來一年一度湟魚洄游季
青海湖迎來一年一度...
“互嵌式”家園里的幸福事——青海海東市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見聞
“互嵌式”家園里的...
青海大通頭茬茼蒿銷往北上廣深
青海大通頭茬茼蒿銷...
青海烏蘭駝業新動力新路徑
青海烏蘭駝業新動力...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老鋼廠里的新模樣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文化中國行】古韻今風,百年排燈展新顏——“走進丹噶爾古城”系列報道之四
【文化中國行】古韻...
青海海晏:守護好源頭活水 讓“母親河”成為幸福河
青海海晏:守護好源...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黨旗輝映新征程 實干篤行在一線】
青海湟中:玉拉村千棟大棚果實累累

青海日報
2024-06-15 07:2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黨旗輝映新征程 實干篤行在一線】
青海湟中:玉拉村千棟大棚果實累累

青海日報
2024-06-15 07:2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黨旗輝映新征程 實干篤行在一線】
青海湟中:玉拉村千棟大棚果實累累

  • 2024-06-15 07:24:49
  • 來源:青海日報
QQ圖片20240615065037
村民在草莓脫毒育苗中心打理草莓苗。鄭思哲 王杜鵑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流經河湟谷地的西納川河繪就了秀麗怡人的風景,也孕育了富饒肥沃的土地。西寧市湟中區多巴鎮玉拉村就是一處滋養出了河湟農耕文化的“糧倉”。

  優渥的土壤為玉拉人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提供著天然優勢。

  6月11日一早,李希志如同往常一樣前往大棚中查看瓜果的長勢。如同周圍山林的蔥蔚洇潤和生機勃勃,大棚內一片生機盎然。

  在2020年前,卻不是這樣的景象。起初,一家現代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玉拉村流轉土地建設了千棟溫室蔬菜種植基地。但后來因為經營不善,出現企業無法正常運營、村民土地流轉租金無法發放等問題。

  為了盡快盤活現有資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20年,村“兩委”成立了玉拉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接過了對方留下的“爛攤子”,開始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

  萬事開頭難。經歷過種植基地發展不順的村民起初對于發展設施農業根本沒有信心。玉拉村黨支部書記曹有明心里清楚:“只有黨支部主動擔當,村里發展才有方向;只有黨員帶頭干,村民們就有了主心骨。”

  作為黨員,又是村里種植大戶的李峻心中充滿信心:“我對現代設施農業有一定了解,從農業技術的角度來保障村里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我是有把握的!”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黨員的示范帶動下,村民漸漸卸下了思想包袱,342戶村民全部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投入到村集體經濟的建設中。4年發展,玉拉村通過“支部+合作社+基地+黨員+農戶”的運行模式,建成了玉拉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如今,園內的1141棟溫室大棚年生產各類優質蔬菜12000噸。

  產業園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更為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真真切切的變化。

  “我租了村集體的4個大棚,每年僅種植生菜就能賣16萬元左右,除去棚租和必要支出,每年純收入將近10萬元。”村民趙永花的生活,是很多村民的縮影。

  “目前全村70%的人口參與溫室相關產業。除去務工收入外,村里每戶每年還能有1萬多元的分紅。為了更加多元化的發展,產業園的‘千棟大棚’被分為瓜果采摘區、生菜種植區、草莓種植區、蔬菜種植區、脫毒育苗中心五個區,僅瓜果采摘區一年的收入就有約150萬元。”曹有明說,產業園現在每天能吸納當地勞動力300余人,并通過建立“收購散戶、統一外銷”的聯農帶農機制,實現村內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帶領村民致富增收,人年均收入達到了3.5萬元以上。2023年實現村集體收入470萬元。

  如今,以草莓脫毒育苗及草莓、葡萄、西瓜、羊角蜜、黃瓜、茄子、西紅柿、辣椒、生菜、上海青等高品質特色農產品為主導的“玉拉農家”果蔬品牌已經逐漸打響,集“產、儲、供、銷”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發展渠道也已逐步形成。

  千棟大棚不僅種出了累累果實,也種出了全體村民的自信,更結出了東西部協作的碩果。

  走進草莓脫毒育苗中心,一排排青翠的草莓苗整齊排列在育苗架上。村民李秀珍穿行在苗架之間,仔細打理著草莓苗。“發黃的葉子要掐掉,長了的草莓苗要讓它垂在苗架外側……”李秀珍已經在育苗中心工作了2年,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

  “中心平時有十幾個村民在這里務工,到了剪苗子的季節會多一些。”玉拉草莓脫毒育苗中心技術主管胡文海說,除了日常的管理外,育苗中心會讓部分務工村民參與組培實驗室的一些具體操作,增長村民對農業科學的認識。“很多農戶通過在農業科技產業園務工,學會了草莓生產苗的培育方法和草莓種植技術。”

  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空氣濕度小……這些自然條件或許不利于其他農作物的生長,但恰恰是草莓繁育所需的環境。

  2022年,玉拉村爭取東西部扶持資金及市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等資金,實施脫毒草莓育種項目,主動對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合作共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西寧高原草莓種業研究院”,由此開啟了草莓“西苗東輸、東苗西育”之旅。

  玉拉村依托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優勢,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培育的脫毒草莓苗具有成活率高、抗寒性強、病蟲害少、坐果率高等優點。農戶培育過程中農藥使用量少,育苗成本低,農戶增產增收,實現了產業發展和村民受益的雙贏。

  胡文海說,目前中心已育有“寧玉”“金陵紅”等40多個草莓品種,每年春天可供種苗70萬株,畝產增收30%。

作者 鄭思哲 王杜鵑 青組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网站 | 日韩爽爽视频爽爽|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观看完整版| 成人免费的性色视频| 天天干天天综合| 久久丫精品久久丫|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性伊人情综合网|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 国产男女爽爽爽爽爽免费视频 | 亚洲综合第一区| 天堂在线www| 中国高清xvideossex|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3d|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剧情av麻豆香蕉精品| 香蕉伊思人在线精品|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 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粗暴hd另类另类| 国产91无套剧情在线播放| 黄色一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色午夜免费视频| jux662正在播放三浦惠理子|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欧美大肥婆大肥BBBBB| 亚洲美女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91丨九色丨首页|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尤物| 一个人免费观看日本www视频|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播放体验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