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民生
【一線故事】“糧改飼”拓寬鄉村振興路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羅珺 石延壽
發布時間:2024-10-17 07:29:02
編輯:王易
QQ圖片20241017061909青貯秸稈粉碎現場。石延壽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秸稈粉碎、打包青貯、配送外銷……9月27日,記者先后來到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松樹鄉、古鄯鎮、總堡鄉的田間地頭、種養合作社、秸稈加工配送點,處處呈現熱火朝天的秸稈青貯配送景象。

  這是青海種糧大縣民和縣依托2萬公頃全膜玉米,積極落實“糧改飼”政策,持續深化“農牧聯動、草畜結合”發展模式的一個縮影。

  民和有著“瓜果之鄉”的美譽,但這里山大溝深,70%的耕地是旱地,十年九旱的自然條件,一度成為民和縣農業增收增效的“瓶頸”。2008年,伴隨著全膜玉米的大面積成功推廣,不僅在“拉羊皮不沾泥”的土地上收獲了“千斤畝產”,每年還產生了近百萬噸的玉米秸稈。

  面對大量的玉米秸稈,如何將曾經燒水做飯的田間地頭過剩資源變廢為寶?民和縣轉變發展理念,積極走“農牧聯動、草畜結合”的產業發展路子,加快秸稈加工利用。

  近年來,借助國家“糧改飼”政策扶持,民和縣秸稈加工利用率快速提升。民和縣畜牧獸醫站副站長白永吉介紹:“2023年,全縣得到國家糧改飼項目扶持資金780萬元,秸稈飼草加工利用率達90.8%,比‘十三五’末增長9.2%,原本過剩秸稈資源已成為助力鄉村振興、帶動農民增收的‘香餑餑’。”

  一把秸稈帶活村集體產業。記者在松樹鄉牙合村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秸稈加工廠區看到,一臺打包裹膜機正開足馬力運轉,6名村民忙乎不停,在廠區空地上整齊擺放著一排排淺藍色青貯包。

  “今年受雨水影響,秸稈青貯時間延誤至9月中旬,目前打包青貯283噸,已出售100噸,收入4.4萬元。”牙合村黨支部書記杜文彥說。

  據了解,在70萬元中央財政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和383萬元鄉村振興項目扶持下,牙合村打造了以秸稈青貯和顆粒飼料加工為主的鄉村振興產業,不僅讓當地玉米秸稈“升了值”,還帶動本村困難家庭群眾務工增收,秸稈加工大概2個月時間,10多名本村群眾人均有五六千元的務工收入。

  一把秸稈催生一個草產業。在民和縣總堡垣的玉米地里,一臺大型自走式青貯機、一臺大型裹膜機忙碌地往返穿梭著,裹好膜的大青貯包宛如一個個灑落在田間的大蘑菇,這是青海綠寶飼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田間打包青貯的現場畫面。

  “今年企業通過流轉土地種植玉米8.7公頃,因為雨水影響青貯延遲,目前已青貯打包作業3天。”公司秸稈加工配送廠區負責人馮豪會介紹,今年預計畝均產玉米秸稈四至五噸,青貯秸稈主要配送到甘肅、青海海西的大型養殖場。

  在這里,古鄯鎮七里村的秸稈種植加工配送大戶韓得勝也是忙得不可開交。記者在廠區看到,剛從田間拉運來的秸稈碎屑旁邊停著一輛大型半掛貨車,一臺鏟車正在進行鏟裝。韓得勝說,這一車訂單秸稈大概有36噸重,將配送給蘭州市紅古區張家臺一家大型養牛場。

  一把秸稈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在古鄯鎮七里村河灘東側玉米地里,一臺貨運三輪車上固定著一臺小型秸稈粉碎機,帶棒子的整株玉米秸稈從進料口送入,粉碎的秸稈碎屑從出料口噴涌而出。種植大戶曹小朋說:“我父母是聾啞人,我和妻子也曾想外出打工,但把父母留在家里實在不放心,所以就流轉了村里及周邊的9.3公頃耕地種植全膜玉米,做青貯秸稈草,今年是第4年,一年下來也有八九萬元收入,比外面打工強多了。”

  民和縣積極落實“糧改飼”政策,讓廣大養殖場(戶)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糧改飼”工作不僅得到了省農牧廳的肯定,“糧改飼”項目資金也從去年的780萬元增加到了今年的1200萬元。隨著“糧改飼”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今年該縣秸稈青貯加工利用量將達59萬噸,秸稈利用率預計能達到91%。

推薦閱讀
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擴大)學習會
省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 陳剛主持
青海:“綠電鋁”悄然崛起
尼瑪拉毛:“醫”路芳華 搭建民族團結之橋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調整招聘計劃及筆試公告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信息
青海西寧:追發工資待遇6766.48萬元
青海互助:“大地之鍋”助推農特產品增值增收
24H熱點
供暖首日 家中熱了,西寧“暖”了
創城:西寧的蝶變之路
青海西寧:利好政策“花式上新” 市民點贊房博會
青海西寧:50套保障性住房面向社會試點配售 戶型面...
政策“組合拳”為消費者帶來“真金白銀”購房實惠
青海醫保領域“高效辦成一件事”
青海西寧:扎實推進供熱保障工作
青海省社會保障卡上線新服務
雙向奔赴!政企校聯動促高校畢業生就業
青海西寧:439個農村老年之家建成 為老年人提供膳...
熱點圖片
騰志 蝶變——青海民族團結進步典型事跡系列報道之七
騰志 蝶變——青海民...
供暖首日 家中熱了,西寧“暖”了
供暖首日 家中熱了,...
青海秋色正繽紛
青海秋色正繽紛
電力護航“青字號”品牌
電力護航“青字號”品牌
安多:一條路“喚醒”一座城
安多:一條路“喚醒...
創城:西寧的蝶變之路
創城:西寧的蝶變之路
【視覺】瓦里關的“氣候哨兵”
【視覺】瓦里關的“...
多年頑疾終好轉 患者感恩送錦旗
多年頑疾終好轉 患者...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一線故事】“糧改飼”拓寬鄉村振興路

青海日報
2024-10-17 07:2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一線故事】“糧改飼”拓寬鄉村振興路

青海日報
2024-10-17 07:2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一線故事】“糧改飼”拓寬鄉村振興路

  • 2024-10-17 07:29:02
  • 來源:青海日報
QQ圖片20241017061909青貯秸稈粉碎現場。石延壽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秸稈粉碎、打包青貯、配送外銷……9月27日,記者先后來到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松樹鄉、古鄯鎮、總堡鄉的田間地頭、種養合作社、秸稈加工配送點,處處呈現熱火朝天的秸稈青貯配送景象。

  這是青海種糧大縣民和縣依托2萬公頃全膜玉米,積極落實“糧改飼”政策,持續深化“農牧聯動、草畜結合”發展模式的一個縮影。

  民和有著“瓜果之鄉”的美譽,但這里山大溝深,70%的耕地是旱地,十年九旱的自然條件,一度成為民和縣農業增收增效的“瓶頸”。2008年,伴隨著全膜玉米的大面積成功推廣,不僅在“拉羊皮不沾泥”的土地上收獲了“千斤畝產”,每年還產生了近百萬噸的玉米秸稈。

  面對大量的玉米秸稈,如何將曾經燒水做飯的田間地頭過剩資源變廢為寶?民和縣轉變發展理念,積極走“農牧聯動、草畜結合”的產業發展路子,加快秸稈加工利用。

  近年來,借助國家“糧改飼”政策扶持,民和縣秸稈加工利用率快速提升。民和縣畜牧獸醫站副站長白永吉介紹:“2023年,全縣得到國家糧改飼項目扶持資金780萬元,秸稈飼草加工利用率達90.8%,比‘十三五’末增長9.2%,原本過剩秸稈資源已成為助力鄉村振興、帶動農民增收的‘香餑餑’。”

  一把秸稈帶活村集體產業。記者在松樹鄉牙合村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秸稈加工廠區看到,一臺打包裹膜機正開足馬力運轉,6名村民忙乎不停,在廠區空地上整齊擺放著一排排淺藍色青貯包。

  “今年受雨水影響,秸稈青貯時間延誤至9月中旬,目前打包青貯283噸,已出售100噸,收入4.4萬元。”牙合村黨支部書記杜文彥說。

  據了解,在70萬元中央財政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和383萬元鄉村振興項目扶持下,牙合村打造了以秸稈青貯和顆粒飼料加工為主的鄉村振興產業,不僅讓當地玉米秸稈“升了值”,還帶動本村困難家庭群眾務工增收,秸稈加工大概2個月時間,10多名本村群眾人均有五六千元的務工收入。

  一把秸稈催生一個草產業。在民和縣總堡垣的玉米地里,一臺大型自走式青貯機、一臺大型裹膜機忙碌地往返穿梭著,裹好膜的大青貯包宛如一個個灑落在田間的大蘑菇,這是青海綠寶飼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田間打包青貯的現場畫面。

  “今年企業通過流轉土地種植玉米8.7公頃,因為雨水影響青貯延遲,目前已青貯打包作業3天。”公司秸稈加工配送廠區負責人馮豪會介紹,今年預計畝均產玉米秸稈四至五噸,青貯秸稈主要配送到甘肅、青海海西的大型養殖場。

  在這里,古鄯鎮七里村的秸稈種植加工配送大戶韓得勝也是忙得不可開交。記者在廠區看到,剛從田間拉運來的秸稈碎屑旁邊停著一輛大型半掛貨車,一臺鏟車正在進行鏟裝。韓得勝說,這一車訂單秸稈大概有36噸重,將配送給蘭州市紅古區張家臺一家大型養牛場。

  一把秸稈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在古鄯鎮七里村河灘東側玉米地里,一臺貨運三輪車上固定著一臺小型秸稈粉碎機,帶棒子的整株玉米秸稈從進料口送入,粉碎的秸稈碎屑從出料口噴涌而出。種植大戶曹小朋說:“我父母是聾啞人,我和妻子也曾想外出打工,但把父母留在家里實在不放心,所以就流轉了村里及周邊的9.3公頃耕地種植全膜玉米,做青貯秸稈草,今年是第4年,一年下來也有八九萬元收入,比外面打工強多了。”

  民和縣積極落實“糧改飼”政策,讓廣大養殖場(戶)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糧改飼”工作不僅得到了省農牧廳的肯定,“糧改飼”項目資金也從去年的780萬元增加到了今年的1200萬元。隨著“糧改飼”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今年該縣秸稈青貯加工利用量將達59萬噸,秸稈利用率預計能達到91%。

作者 羅珺 石延壽
編輯:王易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一级做a爰毛片|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中文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一级片免费网站|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免费| 香港三级电影免费看| 美国农夫激情在线综合| 激情小说在线视频|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欧美最猛黑人xxxxx猛交|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毛片 | 国产日产欧洲无码视频| 四虎影在线永久免费四虎地址8848aa|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 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杨幂在线观看|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免费 | 在线视频欧美日韩|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人人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avav片在线看| 青草视频免费看| 熟妇人妻VA精品中文字幕| 日本高清在线中文字幕网| 在我跨下的英语老师景老师|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亚洲视频一区网站|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色图你懂的| 成人在线欧美亚洲|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CHINESE男男GAYGAY网站| 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