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何以冠名“國家公園”
——青海改革樣本觀察·三江源國家公園(二)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張多鈞 才貢加 王玉瑩
發布時間:2024-12-27 07:16:54
編輯:謝青玉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如今,在全球生態保護的宏大敘事中,國家公園正逐漸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中國國家公園建設雖然起步晚,沒有可借鑒可復制的經驗,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正因如此,中國國家公園的建設才能“彎道超車”,創造無限可能,為世界其他國家公園的建設提供中國樣本,不斷提升中國國家公園世界影響力。

  尤其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探索出“政治引領、統一管理、源頭治理、系統保護、共建共享”的成功路徑,形成了“借鑒國際經驗、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三江源特色”的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進入新時代,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邁上新征程。202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疾鞎r強調,青海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這個“中華水塔”守護好,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水源涵養能力。加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

  如何提升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國際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成為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的“新命題”。

大河穿峽谷。

  自然教育:開啟向世界“傳播”的窗口

  2024年11月16日,在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吉尕小學三江源國家公園青少年生態道德教育基地,一堂生動的垃圾分類課程正在進行。

  “我家住在長江源頭,這里是環保英雄杰桑?索南達杰的故鄉。我要從小事做起,守護家鄉的綠水青山,保護家鄉的野生動物。”學生認真地將不同垃圾的貼紙分類到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類別中。

  三年級四班的羅松扎巴說:“今天的課程,讓我認識到垃圾對家鄉環境的危害以及有效分類的重要性,回去我要告訴爸爸媽媽,讓更多人愛護生態環境。”

  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正式設園,越來越多的生態教育活動如雨后春筍般在這片土地上展開,從學校的生態課堂到社會上的生態教育站,從孩童到老人,越來越多的群體對三江源國家公園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國家公園建設帶來的成就感與榮譽感也越發強烈。

黑頸鶴漫步。

  提升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國際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自然教育和生態教育尤為重要,它們是凝聚社會共識的黏合劑,讓當地居民、游客以及社會各界深刻理解國家公園的核心價值,從而自覺自愿地參與到保護行動中來。

  如今,三江源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和生態教育多樣化的形式和渠道,不斷提升著國家公園的影響力。

  學校教育層面,除了常規的課堂教學,還有野外研學實踐活動,據我所知,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區域內,很多學校開設了生態課堂,課堂教學冬春季以理論教學為主,夏秋季以野外實踐為主,沉浸式的學習激發了學生對自然科學的探索欲望,進而將保護三江源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心。

  對當地群眾而言,通過舉辦各類生態知識講座、環保技能培訓及生態管護員專項培訓,越來越多的牧民將傳統的生態智慧與現代的保護理念相結合,發展生態友好型畜牧業、參與生態旅游服務等,牧民成為了國家公園保護的積極參與者與直接受益者。

  對于游客,三江源國家公園通過自然教育展陳中心和生態體驗線路,不僅能欣賞到壯麗的自然風光,還能在專業講解引導下,了解到公園內每一處景觀背后的生態意義以及所面臨的挑戰,從而在內心深處喚起對大自然的敬畏與保護之情,甚至成為國家公園的義務宣傳員。

  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數字展陳”上線,打破一般訪客難以深入三江源地區的壁壘,游客通過5G+VR、5G慢直播等多種現代化科技手段,融合解說、圖片、影像視頻等內容,“網上暢游”三江源國家公園大美的自然風貌、生物多樣性、人文歷史,以滿足公眾足不出戶游覽祖國大好河山的精神文化需求。

黃河源頭漫步的白鷺。

  生態文化:搭建與世界“對話”的橋梁

  三江源國家公園,蘊藏著豐富的生態文化內涵。它是世代在此繁衍生息的各民族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寶庫,更是提升國家公園國際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珍貴素材。

  2023年8月,電影《雪豹和她的朋友們》在國內影院上映后收獲頗豐,榮獲第20屆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最受傳媒關注紀錄電影以及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獎項。

  這部影片的獨特之處在于有瀾滄江畔的普通牧民參與拍攝,講述了雜多縣昂賽鄉三位牧人從牧民轉變為攝影師,對雪豹從對立到保護的觀念轉變,以及追尋雪豹蹤跡的艱辛歷程,借助影片的感染力與傳播力,讓公眾對三江源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以來,青海省政府與國家林草局攜手連續成功舉辦兩屆國家公園論壇,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賀信,形成了《西寧共識》,向國際社會傳播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極大提升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國際知名度。

湖面翱翔的斑頭雁。

  與此同時,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國內舞臺上,三江源國家公園全力宣傳推廣自身形象。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活動、“世界環境日”主題活動等諸多重要場合,都能看到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精彩身影。

  新媒體蓬勃發展的浪潮中,三江源國家公園大力推進新媒體平臺建設,相繼開通了官方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等多個極具影響力的平臺賬號,展示了三江源的壯美風光、豐富生態與獨特文化。2019年開展的斑頭雁直播活動,憑借其創新性與互動性,被中央文明辦、生態環境部評為“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十佳公眾參與案例”,成為新媒體宣傳推廣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成功典范。

  一部著作、一部影片、一套叢書,皆是宣傳三江源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圍繞三江源國家公園創作的文藝佳作頻出。紀錄片《三江源國家公園》、廣播劇《堅守可可西里》和書籍《源啟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誕生記》均獲青海省“五個一工程獎”。

  今后,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拍攝《三江源國家公園》第二季以及三江源版的“動物世界”等系列紀錄片,《藏羚羊》《黑頸鶴》預計年內可以完成制作,《雪豹》《野牦牛》《金雕》等已列入明年拍攝計劃,這些紀錄片的陸續推出將如同一張張生動的文化名片,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神奇與壯美。

湖畔覓食的藏野驢。

  科研合作:拓寬與世界“接軌”的通道

  2024年11月11日,從雜多縣城朝著瀾滄江奔騰的方向進發,不多時便進入了昂賽鄉境內,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昂賽工作站就在昂賽鄉。

  昂賽工作站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科學研究與志愿者參與平臺,由北京大學、雜多縣人民政府、阿拉善SEE基金會以及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攜手打造,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

  “在昂賽鄉我們主要致力于兩方面的研究。其一,針對雪豹、金錢豹、狼、棕熊等動物展開深入的生態學探究;其二,在透徹了解動物生態學的基礎之上,著重鉆研青藏高原地區野生動物與人類之間的互動關聯。”昂賽工作站負責人秦璇詳細介紹。

  憑借紅外相機等先進技術手段,昂賽工作站對區域內野生動物物種多樣性展開調查,明晰了雪豹、金錢豹、巖羊等眾多物種的分布范圍、數量規模以及獨特的生活習性。這些珍貴的數據成果,為后續對這些物種實施科學有效的保護與管理充實了理論根基。

  三江源國家公園內,遼闊無垠的草原一望無際,鼠兔等食物資源豐富,是獵隼、大鵟等猛禽的理想棲息之所,同時也是開展猛禽調查以及相關科研工作的絕佳之地。

  2014年,詹祥江研究團隊開啟了對瀕危物種獵隼的高原野外種群研究工作,并在瑪多縣設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黃河源野生動物保護研究示范站,并首次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成功遷移至野外高原之上。

  歷經長達10年的探索與研究,研究團隊成功填補了青藏高原獵隼研究領域的諸多空白,并成功發表了世界首例猛禽基因組,厘清了中國獵隼保護的研究現狀;基于獵隼全基因組,結合生物信息與分子實驗技術,精心篩選并成功建立了一套精準高效的獵隼個體識別系統;借助衛星追蹤技術,首次發現蒙古獵隼冬季遷徙至青藏高原的規律。

鴨在湖中游。圖片均由記者張多鈞 才貢加 王玉瑩 攝

  不僅如此,他們首次在青藏高原野生動物研究站建立了種群轉錄組學的研究方法;首次揭示了核糖核酸在青藏高原動物低氧環境適應中的復雜性轉錄調控模式,揭示高原鳥類在青藏高原生活的奧秘;揭示了藏羚羊、牦牛、鼢鼠、鼠兔等青藏高原特色野生哺乳動物適應低氧的趨同進化機制。

  三江源國家公園作為全球意義非凡的生態保護地典范,開展的眾多科研項目吸引了科研機構和專家們的廣泛矚目與積極參與。憑借著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合作研究、學術交流,促進了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在生態保護領域的深度經驗分享與前沿技術交流,顯著提升了中國在全球自然保護領域的合作層次與廣泛影響力。

  記者感言

  以江源之美講好對外傳播的“青海故事”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采訪歷程中,最深刻的感受是自然教育、生態文化與科研合作所蘊含的巨大潛力,這些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基石。從自然教育角度看,三江源好像是一座天然的“生態大講堂”,豐富多樣的生態景觀和珍稀物種,提供了自然教育鮮活的素材,當學生透過望遠鏡看到黑頸鶴優雅的姿態,他們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對大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從生態文化角度看,三江源地區孕育著深厚的藏族傳統生態文化,古老的習俗與信仰中,對自然的尊重與呵護貫穿始終。而科研合作更是讓三江源站在世界生態研究前沿,研究成果不僅為三江源的保護與管理提供精準指導,更能為全球同類型生態區域提供可復制的經驗與模式。

  相信在自然教育的廣泛傳播、生態文化的深入弘揚、科研合作的持續拓展下,三江源國家公園必將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出更為耀眼的光彩,成為全球生態保護與發展的不朽典范。(張多鈞)

推薦閱讀
陳剛赴果洛藏族自治州調研并召開座談會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八百里瀚!钡陌踩笆匾谷恕
青海檢察機關重拳出擊嚴懲破壞生態環境犯罪
"昆侖英才·高層次文化人才"擬入選人選名單公示
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青海學者"擬推薦初選人選名單
西寧市再添19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青海黃南加快推進一批清潔能源項目建設
24H熱點
青海格爾木有機枸杞出口額連續12年位列全省第一
三江源,青海對外傳播的“金字招牌”
同賽高速公路果蓋布隧道雙洞貫通
平安冬春季文旅系列活動暨冰雪旅游季啟動
西寧第52屆元旦環城賽新增多個“首次”
青海果洛為1101名勞動者追發工資1400余萬元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點“草...
青海海北在全省率先完成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
關于4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的通報
紓解企業融資難題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青海省支持小微...
熱點圖片
走進黃金海拔2200的高原康養中心
走進黃金海拔2200的...
丹噶爾邂逅秦淮燈 共繪文化交融盛景
丹噶爾邂逅秦淮燈 共...
【懂青海 愛青海 興青海】青海檢察機關重拳出擊嚴懲破壞生態環境犯罪
【懂青海 愛青海 興...
【懂青海 愛青海 興青海】青海海南州實現向清潔能源為主導的新興產業重大轉型
【懂青海 愛青海 興...
青海:舉行《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傳統文化保護條例》新聞發布會
青海:舉行《河南蒙...
【懂青海 愛青海 興青!壳嗪底謾z察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懂青海 愛青海 興...
【懂青海 愛青海 興青海】青海海南州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懂青海 愛青海 興...
大路向天鑄豐碑——傳承弘揚“兩路”精神綜述
大路向天鑄豐碑——...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何以冠名“國家公園”
——青海改革樣本觀察·三江源國家公園(二)

青海日報
2024-12-27 07:1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何以冠名“國家公園”
——青海改革樣本觀察·三江源國家公園(二)

青海日報
2024-12-27 07:1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何以冠名“國家公園”
——青海改革樣本觀察·三江源國家公園(二)

  • 2024-12-27 07:16:54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如今,在全球生態保護的宏大敘事中,國家公園正逐漸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中國國家公園建設雖然起步晚,沒有可借鑒可復制的經驗,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正因如此,中國國家公園的建設才能“彎道超車”,創造無限可能,為世界其他國家公園的建設提供中國樣本,不斷提升中國國家公園世界影響力。

  尤其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探索出“政治引領、統一管理、源頭治理、系統保護、共建共享”的成功路徑,形成了“借鑒國際經驗、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三江源特色”的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進入新時代,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邁上新征程。202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疾鞎r強調,青海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這個“中華水塔”守護好,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水源涵養能力。加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

  如何提升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國際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成為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的“新命題”。

大河穿峽谷。

  自然教育:開啟向世界“傳播”的窗口

  2024年11月16日,在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吉尕小學三江源國家公園青少年生態道德教育基地,一堂生動的垃圾分類課程正在進行。

  “我家住在長江源頭,這里是環保英雄杰桑?索南達杰的故鄉。我要從小事做起,守護家鄉的綠水青山,保護家鄉的野生動物。”學生認真地將不同垃圾的貼紙分類到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類別中。

  三年級四班的羅松扎巴說:“今天的課程,讓我認識到垃圾對家鄉環境的危害以及有效分類的重要性,回去我要告訴爸爸媽媽,讓更多人愛護生態環境。”

  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正式設園,越來越多的生態教育活動如雨后春筍般在這片土地上展開,從學校的生態課堂到社會上的生態教育站,從孩童到老人,越來越多的群體對三江源國家公園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國家公園建設帶來的成就感與榮譽感也越發強烈。

黑頸鶴漫步。

  提升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國際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自然教育和生態教育尤為重要,它們是凝聚社會共識的黏合劑,讓當地居民、游客以及社會各界深刻理解國家公園的核心價值,從而自覺自愿地參與到保護行動中來。

  如今,三江源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和生態教育多樣化的形式和渠道,不斷提升著國家公園的影響力。

  學校教育層面,除了常規的課堂教學,還有野外研學實踐活動,據我所知,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區域內,很多學校開設了生態課堂,課堂教學冬春季以理論教學為主,夏秋季以野外實踐為主,沉浸式的學習激發了學生對自然科學的探索欲望,進而將保護三江源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心。

  對當地群眾而言,通過舉辦各類生態知識講座、環保技能培訓及生態管護員專項培訓,越來越多的牧民將傳統的生態智慧與現代的保護理念相結合,發展生態友好型畜牧業、參與生態旅游服務等,牧民成為了國家公園保護的積極參與者與直接受益者。

  對于游客,三江源國家公園通過自然教育展陳中心和生態體驗線路,不僅能欣賞到壯麗的自然風光,還能在專業講解引導下,了解到公園內每一處景觀背后的生態意義以及所面臨的挑戰,從而在內心深處喚起對大自然的敬畏與保護之情,甚至成為國家公園的義務宣傳員。

  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數字展陳”上線,打破一般訪客難以深入三江源地區的壁壘,游客通過5G+VR、5G慢直播等多種現代化科技手段,融合解說、圖片、影像視頻等內容,“網上暢游”三江源國家公園大美的自然風貌、生物多樣性、人文歷史,以滿足公眾足不出戶游覽祖國大好河山的精神文化需求。

黃河源頭漫步的白鷺。

  生態文化:搭建與世界“對話”的橋梁

  三江源國家公園,蘊藏著豐富的生態文化內涵。它是世代在此繁衍生息的各民族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寶庫,更是提升國家公園國際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珍貴素材。

  2023年8月,電影《雪豹和她的朋友們》在國內影院上映后收獲頗豐,榮獲第20屆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最受傳媒關注紀錄電影以及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獎項。

  這部影片的獨特之處在于有瀾滄江畔的普通牧民參與拍攝,講述了雜多縣昂賽鄉三位牧人從牧民轉變為攝影師,對雪豹從對立到保護的觀念轉變,以及追尋雪豹蹤跡的艱辛歷程,借助影片的感染力與傳播力,讓公眾對三江源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以來,青海省政府與國家林草局攜手連續成功舉辦兩屆國家公園論壇,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賀信,形成了《西寧共識》,向國際社會傳播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極大提升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國際知名度。

湖面翱翔的斑頭雁。

  與此同時,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國內舞臺上,三江源國家公園全力宣傳推廣自身形象。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活動、“世界環境日”主題活動等諸多重要場合,都能看到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精彩身影。

  新媒體蓬勃發展的浪潮中,三江源國家公園大力推進新媒體平臺建設,相繼開通了官方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等多個極具影響力的平臺賬號,展示了三江源的壯美風光、豐富生態與獨特文化。2019年開展的斑頭雁直播活動,憑借其創新性與互動性,被中央文明辦、生態環境部評為“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十佳公眾參與案例”,成為新媒體宣傳推廣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成功典范。

  一部著作、一部影片、一套叢書,皆是宣傳三江源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圍繞三江源國家公園創作的文藝佳作頻出。紀錄片《三江源國家公園》、廣播劇《堅守可可西里》和書籍《源啟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誕生記》均獲青海省“五個一工程獎”。

  今后,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拍攝《三江源國家公園》第二季以及三江源版的“動物世界”等系列紀錄片,《藏羚羊》《黑頸鶴》預計年內可以完成制作,《雪豹》《野牦!贰督鸬瘛返纫蚜腥朊髂昱臄z計劃,這些紀錄片的陸續推出將如同一張張生動的文化名片,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神奇與壯美。

湖畔覓食的藏野驢。

  科研合作:拓寬與世界“接軌”的通道

  2024年11月11日,從雜多縣城朝著瀾滄江奔騰的方向進發,不多時便進入了昂賽鄉境內,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昂賽工作站就在昂賽鄉。

  昂賽工作站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科學研究與志愿者參與平臺,由北京大學、雜多縣人民政府、阿拉善SEE基金會以及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攜手打造,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

  “在昂賽鄉我們主要致力于兩方面的研究。其一,針對雪豹、金錢豹、狼、棕熊等動物展開深入的生態學探究;其二,在透徹了解動物生態學的基礎之上,著重鉆研青藏高原地區野生動物與人類之間的互動關聯。”昂賽工作站負責人秦璇詳細介紹。

  憑借紅外相機等先進技術手段,昂賽工作站對區域內野生動物物種多樣性展開調查,明晰了雪豹、金錢豹、巖羊等眾多物種的分布范圍、數量規模以及獨特的生活習性。這些珍貴的數據成果,為后續對這些物種實施科學有效的保護與管理充實了理論根基。

  三江源國家公園內,遼闊無垠的草原一望無際,鼠兔等食物資源豐富,是獵隼、大鵟等猛禽的理想棲息之所,同時也是開展猛禽調查以及相關科研工作的絕佳之地。

  2014年,詹祥江研究團隊開啟了對瀕危物種獵隼的高原野外種群研究工作,并在瑪多縣設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黃河源野生動物保護研究示范站,并首次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成功遷移至野外高原之上。

  歷經長達10年的探索與研究,研究團隊成功填補了青藏高原獵隼研究領域的諸多空白,并成功發表了世界首例猛禽基因組,厘清了中國獵隼保護的研究現狀;基于獵隼全基因組,結合生物信息與分子實驗技術,精心篩選并成功建立了一套精準高效的獵隼個體識別系統;借助衛星追蹤技術,首次發現蒙古獵隼冬季遷徙至青藏高原的規律。

鴨在湖中游。圖片均由記者張多鈞 才貢加 王玉瑩 攝

  不僅如此,他們首次在青藏高原野生動物研究站建立了種群轉錄組學的研究方法;首次揭示了核糖核酸在青藏高原動物低氧環境適應中的復雜性轉錄調控模式,揭示高原鳥類在青藏高原生活的奧秘;揭示了藏羚羊、牦牛、鼢鼠、鼠兔等青藏高原特色野生哺乳動物適應低氧的趨同進化機制。

  三江源國家公園作為全球意義非凡的生態保護地典范,開展的眾多科研項目吸引了科研機構和專家們的廣泛矚目與積極參與。憑借著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合作研究、學術交流,促進了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在生態保護領域的深度經驗分享與前沿技術交流,顯著提升了中國在全球自然保護領域的合作層次與廣泛影響力。

  記者感言

  以江源之美講好對外傳播的“青海故事”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采訪歷程中,最深刻的感受是自然教育、生態文化與科研合作所蘊含的巨大潛力,這些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基石。從自然教育角度看,三江源好像是一座天然的“生態大講堂”,豐富多樣的生態景觀和珍稀物種,提供了自然教育鮮活的素材,當學生透過望遠鏡看到黑頸鶴優雅的姿態,他們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對大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從生態文化角度看,三江源地區孕育著深厚的藏族傳統生態文化,古老的習俗與信仰中,對自然的尊重與呵護貫穿始終。而科研合作更是讓三江源站在世界生態研究前沿,研究成果不僅為三江源的保護與管理提供精準指導,更能為全球同類型生態區域提供可復制的經驗與模式。

  相信在自然教育的廣泛傳播、生態文化的深入弘揚、科研合作的持續拓展下,三江源國家公園必將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出更為耀眼的光彩,成為全球生態保護與發展的不朽典范。(張多鈞)

作者 張多鈞 才貢加 王玉瑩
編輯:謝青玉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免费a级毛片无码av| 800av在线播放| 成人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1234区乱码| 波多野结衣全部作品电影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91秦先生在线|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五十路在线中出| 日本丰满www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双女车车好快的车车有点污 | 免费在线h视频| 国内自拍成人网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女人18水真多| 日本中文字幕黑人借宿影片|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作品在线观看| 午夜体验试看120秒| 被黑人猛躁10次高潮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 91精品免费国产高清在线| 女娃开嫩苞经历小说| 中文网丁香综合网| 日韩电影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一区| 泰国一级淫片免费看| 免费高清在线影片一区| 美女露隐私全部免费直播|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软件| 4480yy苍苍私人| 国产精选之刘婷野战| eeuss影院www新天堂|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 最刺激黄a大片免费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