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咱們簽合同的時候,哪些條款最需要注意啊?萬一對方違約了,我們該怎么維護權益?”
前不久,在青海華匯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會議室里,員工小李一臉急切地向授課律師娜仁花發問。娜仁花微笑著回應:“在合同里,違約責任、付款方式和交貨時間等條款可都是重中之重,如果對方違約,那么合同里約定的違約賠償方式就能派上用場了。”
三月下旬,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火車站街道司法所聯合“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娜仁花走進青海華匯新能源有限公司,為企業員工送上了一場干貨滿滿的“送法進企業”法治講座活動。活動旨在踐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在優化轄區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同時,給企業發展注入“法治強心針”。
幾個小時的講座中,娜仁花結合企業經營實際,圍繞合同法、勞動法、知識產權法等法律法規展開深入講解。她通過一個個真實生動的案例,把晦澀的法律條文轉化為通俗易懂的道理,不斷贏得企業員工的陣陣掌聲。
“比如說,有個企業在和供應商簽合同時,沒有把產品質量標準寫清楚,結果收到貨發現質量不達標,雙方扯皮,損失可不小。所以,簽訂合同時,每一個具體的條款細節都一定要嚴謹細致。”……聽到這兒,幾位企業負責人若有所思,小聲和旁邊的管理人員交流著:“這些細節正是咱們容易忽視的,今后可不能再大意了。”
講到勞動用工部分時,一位年輕員工舉手提問:“請問公司安排加班,加班費怎么算才合理呢?”娜仁花耐心解答:“按照勞動法規定,平時加班是1.5倍工資,周末加班是2倍,法定節假日加班則是3倍,如果公司沒按規定支付,你們是有權維護自己權益的。”針對這個關乎每個人切身利益的話題,員工們紛紛點頭,拿出紙筆認真記錄。
講座結束后,司法所工作人員也沒閑著,他們為企業員工發放了民法典進企業、憲法知識手冊以及法律援助服務指南等宣傳資料。“這些資料大家都可以利用閑暇時間認真看看,遇到法律問題,先了解了解相關規定,心里也有個底。”工作人員一邊發資料,一邊熱心地叮囑著。
“這次講座真是太及時了!”企業一位人事部門負責人感慨,“以前遇到法律問題,我們都是一知半解,只能臨時找人問,不僅浪費時間、效果也差強人意。通過這次學習,以后決策就更有法律依據了,能少走不少彎路。”員工們也表示收獲頗豐,“以后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法律困惑,至少知道該怎么處理了,這些知識對我們來說確實很實用!”
從答疑解惑到發放資料,這場“送法進企業”活動,把法律知識實實在在地送到了企業經營者和職工手中,既為企業依法決策保駕護航,又提升了職工的法律素養。
德令哈市司法局火車站司法所工作人員張文蓮介紹:“這次活動是一個新的嘗試和開始,今后我們會更加積極地延伸法律服務,定期走進更多企業,開展法律宣傳、法律講座和免費咨詢等活動,助力企業依法經營,為優化營商環境貢獻一份司法力量。”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