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 崔永燾 報道)5月13日,青海省博物館與西寧市虎臺小學攜手開展“探尋龍文化 傳承中國魂”進校園主題活動。該活動加深了學生對中國傳統生肖文化的認知與理解,推動龍文化的傳承與延續,而且打破了傳統課堂的局限,促使教育走向多元化。
活動以省博物館推出的“龍行天下——甲辰龍年生肖文物大聯展”為主體。該展覽由中國文物報社聯合60多家文博機構舉辦,從龍的起源、發展脈絡,再到其在歷史長河中承載的精神內涵,通過圖片形式一一展現。開展之前,雙方工作人員選拔并培訓出一批優秀的小小講解員,由他們在現場進行講解。隨后,同學們親身體驗了VR眼鏡實景體驗環節,借助VR眼鏡中的展示場景,呈現傳統文物與現代科技的結合,讓同學們能夠借助現代科技近距離感受文物的魅力。
現場不僅有知識講解,更安排了“文物上的文字與書法”“認識中華龍——生肖納福帽創作”社教課程。這些課程以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為依托,讓同學們了解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以及中國書法中的篆書、隸書、楷書等,向孩子們傳遞中華文化的精妙之處。同時,通過寓教于樂的互動體驗,讓學生在剪折拼貼中領略龍紋演變之美,在創意制作中傳承祥瑞文化的精髓。
活動中還特別加入了大思政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湟皮影戲”,通過動畫教學視頻介紹河湟皮影戲的歷史發展和藝術特征,讓學生了解河湟皮影的歷史淵源、藝術特色以及文化價值,從而加深學生們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喚醒同學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