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夏日的青海,山河錦繡,湖光瀲滟;江源兒女,盛情相迎。
當第15個“中國旅游日”遇見“山宗水源·大美青海”,從河湟谷地到三江源頭,從草原腹地到昆侖之巔,這片土地正以山水為臺、文化為媒,鋪展出一幅絢麗的文旅長卷。

民族共舞處,綻放多彩風姿
“你把你的尕汽車開上了走呀,我把我的尕包包取上了走,我們兩個青海的茶卡鹽湖嘛,好好浪上一浪……”在西寧市城東區“鍋莊對決”現場,藏族、土族等群眾伴隨《浪青海》的旋律攜手起舞,充滿歡聲笑語;輪子秋劃出彩虹軌跡,安昭舞旋起七彩霓裳,在海東市互助土族故土園,非遺展演與七大場景惠民套餐相映成趣,將頗具民族特色的各類項目打包呈現,無論是門票折扣到特色體驗活動,還是民俗表演到文化研學項目,都全方位滿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為讓游客能沉浸式體驗青海這一民族交融之地的歷史故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城樓之上,一位扮演唐代詩人李白的演員發出對詩邀請,游客高聲應和,詩情豪邁。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文化廣場,歡快的安代舞與悠揚的蒙古族長調中,身著絢麗民族服飾的表演者,通過靈動的舞步和嘹亮的歌聲,展現了都蘭縣多元的民族文化底蘊。在“5·19中國旅游日”海北藏族自治州分會場活動上,舞蹈《五彩福地的邀約》正式拉開帷幕,多元文化交融的視覺盛宴,生動詮釋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民族文化圖譜。
生態畫卷里,鋪展文化底蘊
攝影家鏡頭中的年保玉則神山倒映碧湖,生態管護員用藏漢雙語講解三江源生物多樣性……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涵蓋文旅市集、攝影藝術展、全民活力操及互動體驗等多個環節的第15個中國旅游日果洛分會場系列活動,展現了果洛獨特的自然景觀、人文底蘊與生態保護成果。
匯聚非遺手作、果洛文創及高原美食的文旅市集;傳遞健康生活方式的《舞動果洛活力操》;通過民族服飾打卡、美食品鑒等活動讓游客沉浸式感受民俗風情的互動體驗……“綠色旅游、文明旅游”的理念早已深入草原兒女的心里。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一場“生態+紅色”的文旅實踐正徐徐展開。數百名文旅從業者到金沙灣景區、原空軍地空導彈獨立十二營舊址實地考察,感受海北獨特的生態魅力,感悟紅色基因與生態旅游的深度融合,研討交流文旅產業發展思路,總結文旅產業發展經驗。
走進坎布拉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游泳館,熱鬧的氛圍撲面而來。來自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各單位的20余名職工游泳愛好者個個精神抖擻,身著五彩斑斕的泳衣,來參加這場具有特殊意義的游泳比賽。尖扎縣舉辦的這場“5·19中國旅游日”全縣職工游泳賽,不僅為廣大干部職工搭建了交流展示的舞臺,也進一步盤活了坎布拉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功能載體,提升了群眾對文旅品牌的參與度。
科技賦能時,煥活千年文脈
在玉樹藏族自治州舉辦的“5·19中國旅游日”玉樹分會場活動中,“一部手機游玉樹”智慧服務平臺同步上線,其創新的AR景區導覽功能吸引眾多關注。AR導覽為游客帶來全新的玉樹旅游探索方式,唐蕃古道在手機屏上“復活”。同日開放的非遺市集內,藏族堆繡的浮雕式紋樣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尖流轉,續寫著跨越千年的技藝傳承。
“以前對海南州文旅資源了解有限,親臨現場才被這里的自然風光與文化底蘊深深震撼。廣袤草原、湛藍湖泊,加上獨特的藏族文化,極具開發特色旅游線路的潛力。”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黑馬河鎮,來自陜西的旅行社代表樊先生難掩感動。當日,來自江蘇、四川、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六省(區)的30輛自駕車、100余名文旅從業者及媒體代表匯聚青海湖南岸,共同領略“圣潔海南”獨特的文旅魅力。
這個盛夏,讓我們循著山宗水源的召喚,共赴大美青海之約。在民族共舞中感受脈動,在生態圣境里滌蕩心靈,在科技與歷史交融處觸摸未來——這里,正以最熾熱的胸懷,迎接八方來客。
(蘇烽 執筆;陳晨 陳俊 程宦寧 王晶 賈泓 余暉 洪玉杰 欒雨嘉參與)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