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巍巍昆侖,浩浩湟水。在河湟大地的璀璨版圖上,湟中區宛如一顆溫潤明珠,承載千年文明積淀,閃耀時代發展光芒。近年來,湟中區以特色農業為基礎,以文化產業為引擎,以旅游產業為抓手,以體育產業為紐帶,補短板、強弱項、優布局、提品質,形成“以農促旅、以文塑旅、以體興旅、以商活旅、以康助旅”的發展格局,帶動“農體文旅商康”產業全面發展。



文脈綿長:千年河湟的精神根脈
“漢家煙火起湟中”,湟中區作為河湟文化的發源地和核心區,是“卡約文化”“西羌文化”的搖籃,是古代南“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鎮,自古以來聚居著漢族、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25個民族,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河湟文化、藏傳佛教文化、昆侖文化、道教文化、伊斯蘭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發展,積蓄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資源。著名藏傳佛教圣地塔爾寺也坐落于此,被譽為藝術“三絕”的酥油花、壁畫、堆繡,更是藏族藝苑中的奇葩,為河湟文化傳承、發展、繁榮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明清至今,更是形成了以塔爾寺酥油花、加牙藏族織毯技藝、湟中堆繡、湟中千戶營高臺、湟中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塔爾寺花架音樂等為代表的,具有地域鮮明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西寧市非遺產品及產業聚集區,被譽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產業勃興:全域文旅的融合綻放
湟中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資源和區域優勢,發展特色產業。
2021至2025年間,湟中區累計爭取國家級、省級非遺保護專項資金647萬元,為非遺活態傳承與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培育雙輪驅動,現已建成規模化非遺工坊17家,成功打造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個、省級示范基地11個,培育文化企業148家、個體經營戶155家,帶動就業6000余人,形成了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完整文化產業鏈。其中,“八瓣蓮花”文化品牌榮獲全省首個文化產業類全國馳名商標,實現了工藝品從創意設計到市場終端的全鏈條發展,推動了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李家山鎮食用菌、群加梅花鹿產品、玉拉草莓等特色農產品出圈出彩,成為湟中“六業”融合發展重要支撐產業。11家A級旅游景區,13個國家、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27家星級鄉村旅游接待點星羅棋布,帶動湟中全域旅游蓬勃發展。
如今,湟中區已形成“以農促旅、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全區將進一步加強資源整合、政策集成,探索一條集農業、文化、旅游于一體的新路徑,以特色產業激活全區文旅“一池春水”。



傳承創新:非遺保護的生動實踐
文化傳承,是湟中區發展文旅的靈魂所在。在非遺保護傳承的道路上,湟中構建起四級保護體系,目前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6項、傳承人8名,省級非遺20項、傳承人33名,市級非遺16項、傳承人18名,區級非遺97項、傳承人85名。建成“八瓣蓮花”非遺傳承體驗中心等設施,并設立湟中非遺精品館、傳習所,形成“保護—傳承—展示—創新”的完整鏈條。2012至2024年期間,累計舉辦各類非遺專題培訓班近100期,涵蓋傳統工藝、表演藝術等多個門類,培訓從業人員超過7000人次,有效提升了傳承人群的專業技藝水平,擴大了傳承隊伍規模。自2017年4月啟動“非遺進校園”工程以來,已在全區各級學校開展湟中堆繡、河湟鍋莊、湟中農民畫等8項非遺課程1000余課時,覆蓋學生4.5萬人次,并成功舉辦4次集中成果展演活動。這一創新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后榮獲“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一等獎、青海省“非遺進校園”十佳優秀案例等多項榮譽。
數字化保護為非遺傳承插上科技翅膀。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建檔工作,用文字詳細描述非遺項目的歷史淵源、制作工藝等。2萬余張圖片、30萬字文字材料、500分鐘視頻,將非遺的點點滴滴永久保存。通過“中國青海·發現青繡5萬件數字化工程”,整理收藏青海地區民間傳統繡樣繡片3萬余件(其中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占一定比例),各民族枕頂、錢包、煙袋、腰帶等老物件近2萬件。借助青海省“文化記憶工程”項目,對加牙藏族織毯技藝、湟中農民畫、河湟皮影制作技藝、魯沙爾高蹺等4項進行數字化記錄,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讓觀眾仿佛置身于非遺制作現場,近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拍攝的《塔爾寺酥油花》《加牙藏族織毯技藝》等10部非遺項目專題紀錄片,以生動的畫面、感人的故事,展現非遺傳承人的堅守與創新。塔爾寺酥油花展通過網絡直播,超56萬人次在線觀看,網友們在評論區紛紛點贊,贊嘆酥油花的絕美,傳統非遺打破時空界限,走向世界。



融合共進:鄉村振興的湟中路徑
當下,湟中區正以第二屆青海省旅游發展大會為契機,積極謀劃、主動作為,錨定建設“六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的目標,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推動文化體驗、旅游觀光、體育賽事、休閑農業與高原康養等多業態深度融合。政策的春風化作滋養產業的甘霖,資金的注入成為激活發展的源頭活水,湟中文旅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生長。
豐富多樣的文旅活動與體育賽事相繼開展,南佛山花兒會湟中區分會場活動等傳統民俗活動讓文化活起來,“樂游湟中·森林拾趣”湟中森林徒步游等體育賽事活動讓旅游動起來,“藏韻群加·全域芳華”全季旅游啟動暨第十屆金露梅旅游藝術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等鄉村旅游活動讓鄉村美起來,“樂游湟中·尋味河湟”湟中區第二屆河湟文化美食嘉年華等專項文旅活動讓品牌亮起來,全方位展示文旅融合新成果。
青海首部沉浸式旅游演藝劇目《天域天堂》即將首演,迎賓路步行街提升改造項目穩步推進,湟中區將打造集非遺工坊、文創手作、河湟美食、藏醫康養等多業態融合的創意街區,構建“農體文旅商康”融合發展新模式。“非遺+旅游”創新模式打造河湟遺韻非遺旅游線路,讓游客沉浸式體驗非遺魅力,推動古老技藝與現代旅游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風勁帆滿圖新志,砥礪奮進正當時。湟中區將以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為目標,完善公共文化設施、補齊旅游設施短板、創新文旅發展業態、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強化文旅宣傳推廣、整治旅游市場亂象,持續塑造湟中文旅IP,全力譜寫河湟文旅發展的嶄新篇章。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