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5月16日,走進西寧市城西區交通巷特色文旅街區,傳統美食與潮流新味在此交織,墻面上,一幅幅印有青海人記憶的老照片靜靜訴說著過往歲月;斑馬線上,畫滿了粉白色的丁香花;樹下,“阿門了”“波膝蓋”等地道的青海方言鏤空刻在蓋板上,引得路人駐足……
上午11時,“尋味西寧 市井新生”活動在眾人期待中準時開始。《飛龍呈祥》開場舞融合了傳統文化與藝術張力,舞者以剛柔并濟的肢體語言,模擬巨龍騰躍、盤旋、昂首的姿態,伴隨鼓樂鏗鏘的節奏,傳遞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景。看!交通巷特色文旅街區的商戶兒女們攜(手鼓)銅鑼踏歌而出,他們滿懷欣喜,手中的鑼(鼓)聲,是祖輩走西口的吆喝聲,是文旅興城的美好期許……
“快看是機器人!”“這跟春晚上的機器人一樣會跳舞呢!”舞獅表演更是眼前一亮,市民游客紛紛拍照。只見雄獅身披錦緞,眼含金光,在鑼鼓聲中踏節而來,與之同舞的是機械靈獅,身披鎏金戰甲的機器人雄獅時而昂首而立、時而歡快舞蹈,這場融合了AI智能、機械仿生技術與傳統舞獅美學的精彩演出,讓傳統民俗與科技浪潮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在西寧,從莫家街的百年老字號,到唐道637的時尚潮流;從力盟商業巷的煙火氣息,到新千夜市的民族風情,每一條街區都承載著西寧的城市記憶,也詮釋著“多元、包容、創新”的發展理念。今天,這位“熟悉的新成員”——交通巷特色文旅街區,承載著西寧人的美食記憶,以全新的姿態華麗綻放。
交通巷特色文旅街區立足“保留城市記憶 激發商業活力”,通過系統性規劃,對交通南巷、北巷、西巷、東巷四條街巷進行煥新,在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引入多元業態,實現從傳統商業街到規范化、品質化新型文旅街區的蛻變。目前這里共有236間商鋪,涵蓋特色餐飲、非遺文創、民俗體驗等豐富業態,不僅延續了老西寧的市井風情,更融入潮流消費場景,市民、游客可以盡情感受市井文化的獨特魅力與傳統美食的深厚底蘊。
品嘗青海老酸奶、釀皮、手抓羊肉等傳統美食,體驗各類新興美食帶來的舌尖新驚喜。走進董董美食店,店中蒸騰著煙火氣,食客圍坐桌前,服務員端來一口鋁鍋,掀開鍋蓋的瞬間熱氣裹挾著濃郁的香味撲面而來,焦香與鮮香相互交織,嘗一口,羊肉酥爛不膩,土豆綿密軟糯,配菜吸飽肉汁,回味無窮。“這條街好吃的有很多,統一升級后更加美觀了,我們商戶也得跟上節奏把店里的衛生、服務提上去,歡迎大家常來。”董董美食店負責人馬志明說。
城西區文體旅游科技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煥新升級后的老口福街既保留了老街的煙火氣,又打造了多個特色打卡點。城西區也將繼續通過舉辦特色節慶活動、優化服務配套等舉措,將交通巷打造成為展示西寧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為區域經濟發展和文旅產業升級貢獻力量。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