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
西寧生態旅游的綠色蝶變之路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張艷艷
發布時間:2025-05-22 07:46:57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5月的西寧,半城山水半城花。作為青藏高原門戶,西寧用36年完成生態逆襲,正以“生態+”模式撬動文旅產業升級。1月至4月我市累計接待游客916.05萬人次,游客出游總花費85.18億元,分別增長20.44%和20.02%,書寫著高原城市綠色轉型的鮮活樣本。

  ◆‌生態筑基:荒山染綠,重塑城市底色

  20世紀90年代,西寧南北兩山森林覆蓋率僅7.2%,全年揚塵天氣超100天。通過“引水上山、陡坡造林”等創新技術,2024年森林覆蓋率躍升至79%。西寧是西北首個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雙榮譽的省會城市。過去的十余年,西寧通過見縫插“綠”、設計口袋公園、道路綠化提質美化等舉措,增加了城區的綠化面積,填補了城鎮的景觀空白,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穩定在13平方米;群眾出門500米即能享有公園休閑綠地,為居民帶來“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舒適生活……從缺綠少綠到植綠擴綠,再到現在的愛綠興綠,西寧的生態成果已融入生活、惠及全民。

  465公里綠道,繪就西寧幸福底色。市民段雅經常在南川河濱水休閑綠道散步,5月的西寧,連翹、丁香、海棠等多種花卉逐次開放,“以前只能到街道上走,最多也是逛逛公園。建了綠道后,早晚散步、鍛煉的人很多。一路上風景好,空氣好,偶爾還能看到南川河的水鳥,家門口的風景越來越漂亮了。”在段雅眼中,南川河綠道的變化就是西寧幸福生活的縮影。

  ◆‌‌產業轉型:生態資源變“流量密碼”

  湟水國家濕地公園,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試驗場。園區內有野生植物146種,野生脊椎動物187種,特別是鳥類多達152種,濕地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已成為西寧市重要的候鳥遷徙地和野生動物棲息地,公園打造的“濕地學校”年接待研學團隊320批次,孩子們通過VR觀鳥系統記錄生態日記。“這里既是城市綠肺,也是天然的生物課堂。”濕地管理員介紹。距離市區60公里的大通縣樹蛙部落,則演繹著另一種生態經濟。46戶村民將閑置農宅改造為樹屋民宿,引入南京設計團隊打造“懸浮森林”景觀,2024年入住率達92%,帶動戶均增收1.8萬元。村民王永福感慨:“以前賣土豆一年掙不到2萬元,現在端上生態飯碗,日子比酥油茶還香。”

  ◆‌‌科技賦能:打造高原旅游新標桿

  走進豹街文旅綜合體,裸眼3D技術讓雪豹在玻璃幕墻上“飛躍”祁連山。這個以“高原旗艦物種”為核心IP的項目,五一假期創下單日5萬人次客流紀錄。智慧化建設同步提速:智慧旅游平臺通過“旅游+文化+金融+互聯網”的形式,全力打造的數字智慧平臺,涵蓋了政策資訊、公共服務、旅游監督、游客投訴、旅游攻略、美食介紹、門票預訂、酒店預訂、線路預訂等多項功能,為游客提供全過程、全方位、全游覽周期的綜合性服務,實現“一部手機暢游西寧”。在北川河濕地公園,物聯網系統實時監測水質、空氣指標,智能路燈根據人流量調節亮度。“科技讓生態旅游更低碳、更沉浸。”西寧市文旅局副局長張海霞表示。

  ◆‌‌全域聯動:構筑國際生態旅游圈

  12條新航線織就“空中絲路”,1+7旅游集散體系正以交通重構地理定義。聯動甘肅、內蒙古、新疆“四省十二城”協同助力“引客來寧”,江蘇、浙江、上海等東西部協作圈層不斷擴大;更以文化交融激活開放勢能,推動潮汕英歌與西寧社火的跨域對話,“河湟遺韻”聯動南京“秦淮河畔”構建跨省文化長廊,西寧正以樞紐芯核牽引跨區域要素流動,詮釋著“青藏門戶”向“開放高地”的躍遷之路。

  站在湟水河畔,曾經“黃沙磧里本無春”的邊塞詩境,已被“水清岸綠百鳥棲”的現實圖景取代。這座高原古城,正以生態為筆,繪就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篇章。

  (來源:西寧晚報)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第二屆青海省旅游發展大會召開 吳曉軍講話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2024年青海"昆侖英才·青海學者"項目擬入選人員
青海省雙擁模范單位和雙擁模范個人擬表彰對象
西寧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供需對接會舉辦
青海海西:"智慧醫保 指尖辦理"拓展服務上線
24H熱點
西寧海東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市際聯席會議召開
首屆“農行·青唐城杯”西寧國際徒步大會即將開啟
【鄉村振興在青海】芫根的“翅膀”
青海:百余名師生沉浸式體驗中(藏)醫藥文化
白瑪智美的藏羚遷徙護航之旅
黑鸛的選擇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把美麗家鄉繡進畫里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光影為媒 看最美的青海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光影青海 大美無限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數字化為青海文旅帶來...
熱點圖片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四季村歌·青海省首屆村歌大賽盛大開啟
【2025青海文化旅游...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察】青海剛察農畜產品破圈“出海”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
青海湟中:群加梅花鹿養殖基地喜添“龍鳳胎”鹿仔
青海湟中:群加梅花...
大美青海,每一幀都美得像畫卷
大美青海,每一幀都...
青海海東:卡金門村柴火饃饃里的“老味道”
青海海東:卡金門村...
情定高原 共赴浪漫與詩意 青海成熱門愛情打卡地
情定高原 共赴浪漫與...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杜鵑花開映山鄉
【2025青海文化旅游...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村歌嘹亮 唱出鄉村好美景
【2025青海文化旅游...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
西寧生態旅游的綠色蝶變之路

西寧晚報
2025-05-22 07:4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
西寧生態旅游的綠色蝶變之路

西寧晚報
2025-05-22 07:4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
西寧生態旅游的綠色蝶變之路

  • 2025-05-22 07:46:57
  • 來源:西寧晚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5月的西寧,半城山水半城花。作為青藏高原門戶,西寧用36年完成生態逆襲,正以“生態+”模式撬動文旅產業升級。1月至4月我市累計接待游客916.05萬人次,游客出游總花費85.18億元,分別增長20.44%和20.02%,書寫著高原城市綠色轉型的鮮活樣本。

  ◆‌生態筑基:荒山染綠,重塑城市底色

  20世紀90年代,西寧南北兩山森林覆蓋率僅7.2%,全年揚塵天氣超100天。通過“引水上山、陡坡造林”等創新技術,2024年森林覆蓋率躍升至79%。西寧是西北首個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雙榮譽的省會城市。過去的十余年,西寧通過見縫插“綠”、設計口袋公園、道路綠化提質美化等舉措,增加了城區的綠化面積,填補了城鎮的景觀空白,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穩定在13平方米;群眾出門500米即能享有公園休閑綠地,為居民帶來“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舒適生活……從缺綠少綠到植綠擴綠,再到現在的愛綠興綠,西寧的生態成果已融入生活、惠及全民。

  465公里綠道,繪就西寧幸福底色。市民段雅經常在南川河濱水休閑綠道散步,5月的西寧,連翹、丁香、海棠等多種花卉逐次開放,“以前只能到街道上走,最多也是逛逛公園。建了綠道后,早晚散步、鍛煉的人很多。一路上風景好,空氣好,偶爾還能看到南川河的水鳥,家門口的風景越來越漂亮了。”在段雅眼中,南川河綠道的變化就是西寧幸福生活的縮影。

  ◆‌‌產業轉型:生態資源變“流量密碼”

  湟水國家濕地公園,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試驗場。園區內有野生植物146種,野生脊椎動物187種,特別是鳥類多達152種,濕地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已成為西寧市重要的候鳥遷徙地和野生動物棲息地,公園打造的“濕地學校”年接待研學團隊320批次,孩子們通過VR觀鳥系統記錄生態日記。“這里既是城市綠肺,也是天然的生物課堂。”濕地管理員介紹。距離市區60公里的大通縣樹蛙部落,則演繹著另一種生態經濟。46戶村民將閑置農宅改造為樹屋民宿,引入南京設計團隊打造“懸浮森林”景觀,2024年入住率達92%,帶動戶均增收1.8萬元。村民王永福感慨:“以前賣土豆一年掙不到2萬元,現在端上生態飯碗,日子比酥油茶還香。”

  ◆‌‌科技賦能:打造高原旅游新標桿

  走進豹街文旅綜合體,裸眼3D技術讓雪豹在玻璃幕墻上“飛躍”祁連山。這個以“高原旗艦物種”為核心IP的項目,五一假期創下單日5萬人次客流紀錄。智慧化建設同步提速:智慧旅游平臺通過“旅游+文化+金融+互聯網”的形式,全力打造的數字智慧平臺,涵蓋了政策資訊、公共服務、旅游監督、游客投訴、旅游攻略、美食介紹、門票預訂、酒店預訂、線路預訂等多項功能,為游客提供全過程、全方位、全游覽周期的綜合性服務,實現“一部手機暢游西寧”。在北川河濕地公園,物聯網系統實時監測水質、空氣指標,智能路燈根據人流量調節亮度。“科技讓生態旅游更低碳、更沉浸。”西寧市文旅局副局長張海霞表示。

  ◆‌‌全域聯動:構筑國際生態旅游圈

  12條新航線織就“空中絲路”,1+7旅游集散體系正以交通重構地理定義。聯動甘肅、內蒙古、新疆“四省十二城”協同助力“引客來寧”,江蘇、浙江、上海等東西部協作圈層不斷擴大;更以文化交融激活開放勢能,推動潮汕英歌與西寧社火的跨域對話,“河湟遺韻”聯動南京“秦淮河畔”構建跨省文化長廊,西寧正以樞紐芯核牽引跨區域要素流動,詮釋著“青藏門戶”向“開放高地”的躍遷之路。

  站在湟水河畔,曾經“黃沙磧里本無春”的邊塞詩境,已被“水清岸綠百鳥棲”的現實圖景取代。這座高原古城,正以生態為筆,繪就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篇章。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 張艷艷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精品72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 lover视频无删减免费观看| 日本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 亚洲欧美乱日韩乱国产|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97人洗澡从澡人人爽人人模| 成人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 波多野结衣办公室33分钟| 啦啦啦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自产21区| 国内偷窥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不卡av电影在线|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一级毛片美国一级j毛片不卡| 日韩在线视频导航|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男人肌肌捅女人肌肌视频| 四虎影院免费视频| 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高清 |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同性|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天天爱天天色天天干| 中文天堂在线观看| 日本牲交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 男女猛烈激情XX00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黑白配hd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 91久久国产精品| 夜月高清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