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戴上VR(虛擬現實)眼鏡,祁連路小學五年級一班的李孜弘瞬間“穿越”到太空艙:“好神奇!我飄在太空艙里了!原來航天員在太空是這種感覺!”
這一幕發生在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的數智文旅體驗館內。在這里,VR漫游、3D(三維)打印文物、AI(人工智能)館員等科技應用正與高原文旅碰撞出令人驚嘆的火花,讓每一位前來體驗的游客都能沉浸式感受“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的魅力。
在數字文博展區,青海智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卓婭正操作著電腦,向游客展示文物的3D修復圖。那是一件珍珠冕旒龍鳳獅紋嵌寶石王冠,出土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高精度設備把它轉化為數字模型,每個細節都清晰可見。“四年間,我們已完成近千件青海文物的數字化采集與數據處理。”卓婭輕撫著3D打印機說,“這項工作對于文物的保護和展示意義重大。高模數據能幫助完成文物修復、文物仿制和文創產品開發;低模數據能應用在博物館AR(增強現實)互動展示、VR體驗、網頁展示等方面,豐富文旅體驗感受。”
“智游青海”展區的互動體驗同樣引人入勝。工作人員向游客們講解演示,帶領大家深度體驗“智游青海”文旅公共服務平臺的便捷功能。“景區預約僅需3秒就能完成,手繪地圖還能精準導航,幫助游客找到景區內最近的衛生間。”現場,游客王女士在體驗過程中驚喜不已,她發現平臺還能進行酒店預訂,提供豐富多樣的惠民服務。
在大數據中心展區前,巨大的電子屏上跳動著實時數據流。“這套系統就像文旅行業的‘智慧大腦’,不僅能分析游客畫像和消費習慣,還能預測客流高峰,實現輿情監測等,幫助我們為游客提供智慧化服務保障。”指著屏幕上不斷更新的圖表數據,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科技教育處副處長趙蘭介紹道。
在數字閱讀區,青海省圖書館的顧曉雯正在引導AI館員“圖圖”與游客進行互動,當游客對著屏幕說出“我想看關于青海動物的書”時,“圖圖”立即推薦了多本書籍,并貼心地標注了實體書的館藏位置。
從千年文物的數字畫像到旅游服務的智能升級,數智文旅不僅展現了青海文旅融合的最新成果,也給游客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更為文物的保護模式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