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說青海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
成為高原上“沒有圍墻的大學”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辛元戎
發布時間:2025-05-22 08:56:32
編輯:曹茂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博物館具有收藏、保護、展示、傳播、教育和學術研究的功能。其中,就教育功能而言,它同時也是一所面向公眾的學校。近年來,青海省博物館積極創新,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研學、文物進校園以及社教活動,在實現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方面不斷開拓,努力成為高原上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

《文成公主入藏》中,文成公主緩步走向觀眾之中。辛元戎 攝

  演出,沉浸式體驗歷史

  5月18日傍晚時分,晚霞染紅了西邊的天空。青海省博物館所在的西寧市新寧廣場上,當大屏幕上閃現出日月山、勒巴溝、文成公主廟的影像時,青海省博物館館長王進先渾厚的解說聲也隨之響起。

  “要說青海,你就不能只看到雪山草原的壯美,而要看見山宗水源間,各民族如何在絲綢之路南亞廊道、茶馬古道、唐蕃古道上交換文明的星火,共同交織出璀璨絢爛的文化印記。公元641年,大唐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踏上了西嫁吐蕃之路……”

  一場名為“讓歷史走出博物館——文成公主進藏”的沉浸式演繹活動拉開序幕。身著唐朝公主服的文成公主邁著輕盈而堅定的步伐,帶著眾多侍女和武士緩緩走來。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帶領迎親隊伍,與公主相會于柏海之畔。1400年前那場唐蕃交好的盛事再現于觀眾眼前。

  廣場上,市民和游客熙熙攘攘,年幼的孩子坐在父親肩頭觀看演出,很多人舉著手機,實時記錄著舞臺上的場景。

  當年,16歲的文成公主入藏途中經過青海,在赤嶺(今日月山)上,為了完成使命,公主摔碎從長安帶來的日月寶鏡,決然西行。今天,青海省博物館館藏的相關文物和公主走過的日月山、玉樹勒巴溝,都在無言地講述著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聯姻,促進了唐朝與吐蕃的和平相處、經濟文化的密切交往。唐蕃古道上,呈現出“金玉綺繡,問遺往來,道路相望,歡好不絕”的盛景。

  活動現場,演員們以長袖善舞、姿態婀娜的漢族宮廷舞蹈,展現大唐的繁榮與典雅;用藏族鍋莊舞的豪邁步伐和弦子舞的輕盈體態,表現著藏族人民的熱情與活力。

  演出的最后部分,演員們更是匯入人群,和觀眾們共同在廣場上跳起了歡樂的鍋莊舞,整個活動達到了高潮。

  在舞臺的背后,那座極具中國傳統風格的建筑,就是珍藏了眾多歷史文物的青海省博物館。

  談起創作和表演“讓歷史走出博物館——文成公主進藏”沉浸式演繹的初衷,青海省博物館館長王進先說:“我們想用創新的藝術形式再現那段盛事,目的是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了解唐蕃古道、茶馬古道和青海道上豐富的遺跡和文物,了解千百年來各族群眾通過這些古道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

一名兒童在青海省博物館志愿者的指導下制作土族服飾布貼畫。辛元戎 攝

  研學,助力青少年成長

  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不是只有這樣的沉浸式演出。近年來,青海省文旅部門高度重視研學旅游,將其作為深化文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全域旅游升級、助力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抓手,研學旅游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青海省文化和旅游部門依托青海特色自然生態、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大力推動研學旅游品質提升,創新研學旅游課程,豐富研學旅游線路,持續強化研學旅游產品供給,進一步擦亮了“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的文旅名片。

  青海的研學案例獲得了諸多全國性的榮譽。青海省博物館的“文物上的神奇動物——青海省博物館奇妙研學營”系列課程入選全國文博社教宣傳展示活動百項創新案例;“彩陶文物我來講,我是小小講解員”研學實踐教育案例獲得全國首屆文化遺產研學優秀案例。

  “文物上的神奇動物——青海省博物館奇妙研學營”是青海省博物館在2024年策劃并實施開展的特色公益性研學活動。青海有豐富的高原野生動物資源,在古代,長期的游牧生活和發達的畜牧經濟讓動物成為青海先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繪制在彩陶上、雕刻在巖石上、融入裝飾中的動物形象,展現了古人對自然的細致觀察和深刻理解。這個研學活動以尋找文物中的動物為切入點,將歷史、藝術、生物等多學科知識融入展廳尋寶、徽章制作、動物園參觀和手抄報制作等多樣化的課程環節里,通過緊湊合理的課程安排培養參與者的綜合能力,進一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理念。

  2025年2月,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守護美麗長江 做長江文化使者”——“長江少年行”青海主題研學旅游活動啟動儀式在青海舉辦。來自長江干流11省(市、自治區)以及香港地區的中小學生前往青海省博物館、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等處開展研學旅游活動,探尋長江源頭的歷史,感受長江魅力、傳承長江文化。這一活動以“守護美麗長江 做長江文化使者”為宗旨,組織青少年用畫筆描繪長江,用鏡頭定格長江的壯麗風光,講述對長江文化的熱愛,實地感受長江的魅力,領略長江文化的深邃內涵,在厚重的歷史文化中打牢保護長江的思想根基。

  這些研學活動,立足青海本地資源和特色,通過文物這種生動而具象化的“教具”、生動活潑的設計,讓省內外青少年對青海的民族文化、歷史文化和生態文化有了直觀而深入的認識。

博物館社教活動中,一對母女在繪制彩陶紋飾。辛元戎 攝

  社教,讓文化觸手可及

  5月的一個周末,西寧市新寧廣場,一場博物館的主題社教活動正在這里舉辦。

  6歲的游浩宇小朋友神情專注地坐在桌前,左手捏著一個蛇的傳統生肖紋樣,右手拿著的剪刀跟隨紋樣線條的變化不時游走、轉動,漸漸地,一個生肖蛇的形象變得清晰起來。

  “他在家里愛畫一些水果、娃娃,喜歡的就會剪下來。”游浩宇的媽媽鄒紅說,他們出去旅游的時候就會帶孩子參觀當地的博物館,本地的青海省博物館更是來過好幾次。浩宇對博物館里那些造型奇特、顏色鮮艷的陶器和瓷器特別感興趣。“博物館里的文物比書本上的圖片更為清晰直觀。參加今天這樣的社教活動,還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

  青海省博物館的社教活動涉及青海歷史、民族、生態等諸多方面。

  青海世代生息繁衍著漢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六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留下了極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幫助青少年了解民族知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青海省博物館開發了“多元華彩,融榮共生——了解青海世居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課程”,其中包含了“穿民族服裝,學跳民族舞蹈”“走進彩虹部落——粘貼土族娃娃布貼畫”“撒拉兒風情別墅——制作‘繩彩’飛揚的籬笆樓”“光影之間——制作河湟皮影”“穿花納錦——青繡制作體驗”和“琴聲悠揚——馬頭琴音樂欣賞”等六場特色活動,集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于一體。

  這個系列課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為載體,以動手實踐的方式加深參與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引導參與者在活動中走進非遺、愛上非遺,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藝術欣賞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未成年人對青海民族文化的認知,增強了文化自信。

  這個系列課程自開展以來,先后與10多所學校合作,舉辦了二十余場特色教育活動,服務觀眾2000人次,受到了參與學校和學生的歡迎。部分課程還走出青海,在深圳、北京等地舉辦的臨時展覽中作為隨展社會教育活動舉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參與觀眾的普遍好評。

  青海省博物館依托館藏文物資源,通過創新,推出形式多樣的社會教育活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去了解青海歷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參觀人數不斷創下新高。僅今年“五一”長假期間,青海省博物館接待人數近2.6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第二屆青海省旅游發展大會召開 吳曉軍講話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2024年青海"昆侖英才·青海學者"項目擬入選人員
青海省雙擁模范單位和雙擁模范個人擬表彰對象
西寧海東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市際聯席會議召開
西寧市基層衛生技能競賽火熱開賽
24H熱點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四季村歌·青海省首屆村...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察】青海剛察農畜產品破圈“出海”
青海湟中:群加梅花鹿養殖基地喜添“龍鳳胎”鹿仔
大美青海,每一幀都美得像畫卷
青海海東:卡金門村柴火饃饃里的“老味道”
情定高原 共赴浪漫與詩意 青海成熱門愛情打卡地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杜鵑花開映山鄉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村歌嘹亮 唱出鄉村好美景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從寧出發”,自由不...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全域旅游活力涌 消費動...
熱點圖片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四季村歌·青海省首屆村歌大賽盛大開啟
【2025青海文化旅游...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察】青海剛察農畜產品破圈“出海”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
青海湟中:群加梅花鹿養殖基地喜添“龍鳳胎”鹿仔
青海湟中:群加梅花...
大美青海,每一幀都美得像畫卷
大美青海,每一幀都...
青海海東:卡金門村柴火饃饃里的“老味道”
青海海東:卡金門村...
情定高原 共赴浪漫與詩意 青海成熱門愛情打卡地
情定高原 共赴浪漫與...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杜鵑花開映山鄉
【2025青海文化旅游...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村歌嘹亮 唱出鄉村好美景
【2025青海文化旅游...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
成為高原上“沒有圍墻的大學”

青海日報
2025-05-22 08:5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
成為高原上“沒有圍墻的大學”

青海日報
2025-05-22 08:5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
成為高原上“沒有圍墻的大學”

  • 2025-05-22 08:56:32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博物館具有收藏、保護、展示、傳播、教育和學術研究的功能。其中,就教育功能而言,它同時也是一所面向公眾的學校。近年來,青海省博物館積極創新,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研學、文物進校園以及社教活動,在實現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方面不斷開拓,努力成為高原上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

《文成公主入藏》中,文成公主緩步走向觀眾之中。辛元戎 攝

  演出,沉浸式體驗歷史

  5月18日傍晚時分,晚霞染紅了西邊的天空。青海省博物館所在的西寧市新寧廣場上,當大屏幕上閃現出日月山、勒巴溝、文成公主廟的影像時,青海省博物館館長王進先渾厚的解說聲也隨之響起。

  “要說青海,你就不能只看到雪山草原的壯美,而要看見山宗水源間,各民族如何在絲綢之路南亞廊道、茶馬古道、唐蕃古道上交換文明的星火,共同交織出璀璨絢爛的文化印記。公元641年,大唐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踏上了西嫁吐蕃之路……”

  一場名為“讓歷史走出博物館——文成公主進藏”的沉浸式演繹活動拉開序幕。身著唐朝公主服的文成公主邁著輕盈而堅定的步伐,帶著眾多侍女和武士緩緩走來。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帶領迎親隊伍,與公主相會于柏海之畔。1400年前那場唐蕃交好的盛事再現于觀眾眼前。

  廣場上,市民和游客熙熙攘攘,年幼的孩子坐在父親肩頭觀看演出,很多人舉著手機,實時記錄著舞臺上的場景。

  當年,16歲的文成公主入藏途中經過青海,在赤嶺(今日月山)上,為了完成使命,公主摔碎從長安帶來的日月寶鏡,決然西行。今天,青海省博物館館藏的相關文物和公主走過的日月山、玉樹勒巴溝,都在無言地講述著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聯姻,促進了唐朝與吐蕃的和平相處、經濟文化的密切交往。唐蕃古道上,呈現出“金玉綺繡,問遺往來,道路相望,歡好不絕”的盛景。

  活動現場,演員們以長袖善舞、姿態婀娜的漢族宮廷舞蹈,展現大唐的繁榮與典雅;用藏族鍋莊舞的豪邁步伐和弦子舞的輕盈體態,表現著藏族人民的熱情與活力。

  演出的最后部分,演員們更是匯入人群,和觀眾們共同在廣場上跳起了歡樂的鍋莊舞,整個活動達到了高潮。

  在舞臺的背后,那座極具中國傳統風格的建筑,就是珍藏了眾多歷史文物的青海省博物館。

  談起創作和表演“讓歷史走出博物館——文成公主進藏”沉浸式演繹的初衷,青海省博物館館長王進先說:“我們想用創新的藝術形式再現那段盛事,目的是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了解唐蕃古道、茶馬古道和青海道上豐富的遺跡和文物,了解千百年來各族群眾通過這些古道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

一名兒童在青海省博物館志愿者的指導下制作土族服飾布貼畫。辛元戎 攝

  研學,助力青少年成長

  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不是只有這樣的沉浸式演出。近年來,青海省文旅部門高度重視研學旅游,將其作為深化文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全域旅游升級、助力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抓手,研學旅游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青海省文化和旅游部門依托青海特色自然生態、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大力推動研學旅游品質提升,創新研學旅游課程,豐富研學旅游線路,持續強化研學旅游產品供給,進一步擦亮了“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的文旅名片。

  青海的研學案例獲得了諸多全國性的榮譽。青海省博物館的“文物上的神奇動物——青海省博物館奇妙研學營”系列課程入選全國文博社教宣傳展示活動百項創新案例;“彩陶文物我來講,我是小小講解員”研學實踐教育案例獲得全國首屆文化遺產研學優秀案例。

  “文物上的神奇動物——青海省博物館奇妙研學營”是青海省博物館在2024年策劃并實施開展的特色公益性研學活動。青海有豐富的高原野生動物資源,在古代,長期的游牧生活和發達的畜牧經濟讓動物成為青海先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繪制在彩陶上、雕刻在巖石上、融入裝飾中的動物形象,展現了古人對自然的細致觀察和深刻理解。這個研學活動以尋找文物中的動物為切入點,將歷史、藝術、生物等多學科知識融入展廳尋寶、徽章制作、動物園參觀和手抄報制作等多樣化的課程環節里,通過緊湊合理的課程安排培養參與者的綜合能力,進一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理念。

  2025年2月,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守護美麗長江 做長江文化使者”——“長江少年行”青海主題研學旅游活動啟動儀式在青海舉辦。來自長江干流11省(市、自治區)以及香港地區的中小學生前往青海省博物館、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等處開展研學旅游活動,探尋長江源頭的歷史,感受長江魅力、傳承長江文化。這一活動以“守護美麗長江 做長江文化使者”為宗旨,組織青少年用畫筆描繪長江,用鏡頭定格長江的壯麗風光,講述對長江文化的熱愛,實地感受長江的魅力,領略長江文化的深邃內涵,在厚重的歷史文化中打牢保護長江的思想根基。

  這些研學活動,立足青海本地資源和特色,通過文物這種生動而具象化的“教具”、生動活潑的設計,讓省內外青少年對青海的民族文化、歷史文化和生態文化有了直觀而深入的認識。

博物館社教活動中,一對母女在繪制彩陶紋飾。辛元戎 攝

  社教,讓文化觸手可及

  5月的一個周末,西寧市新寧廣場,一場博物館的主題社教活動正在這里舉辦。

  6歲的游浩宇小朋友神情專注地坐在桌前,左手捏著一個蛇的傳統生肖紋樣,右手拿著的剪刀跟隨紋樣線條的變化不時游走、轉動,漸漸地,一個生肖蛇的形象變得清晰起來。

  “他在家里愛畫一些水果、娃娃,喜歡的就會剪下來。”游浩宇的媽媽鄒紅說,他們出去旅游的時候就會帶孩子參觀當地的博物館,本地的青海省博物館更是來過好幾次。浩宇對博物館里那些造型奇特、顏色鮮艷的陶器和瓷器特別感興趣。“博物館里的文物比書本上的圖片更為清晰直觀。參加今天這樣的社教活動,還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

  青海省博物館的社教活動涉及青海歷史、民族、生態等諸多方面。

  青海世代生息繁衍著漢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六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留下了極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幫助青少年了解民族知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青海省博物館開發了“多元華彩,融榮共生——了解青海世居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課程”,其中包含了“穿民族服裝,學跳民族舞蹈”“走進彩虹部落——粘貼土族娃娃布貼畫”“撒拉兒風情別墅——制作‘繩彩’飛揚的籬笆樓”“光影之間——制作河湟皮影”“穿花納錦——青繡制作體驗”和“琴聲悠揚——馬頭琴音樂欣賞”等六場特色活動,集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于一體。

  這個系列課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為載體,以動手實踐的方式加深參與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引導參與者在活動中走進非遺、愛上非遺,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藝術欣賞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未成年人對青海民族文化的認知,增強了文化自信。

  這個系列課程自開展以來,先后與10多所學校合作,舉辦了二十余場特色教育活動,服務觀眾2000人次,受到了參與學校和學生的歡迎。部分課程還走出青海,在深圳、北京等地舉辦的臨時展覽中作為隨展社會教育活動舉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參與觀眾的普遍好評。

  青海省博物館依托館藏文物資源,通過創新,推出形式多樣的社會教育活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去了解青海歷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參觀人數不斷創下新高。僅今年“五一”長假期間,青海省博物館接待人數近2.6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辛元戎
編輯:曹茂山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五月婷婷综合色| 翁情难自禁无删减版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 | 亚洲91精品麻豆国产系列在线| 相泽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资源高清小视频在线观看| 91香蕉视频黄| 影音先锋成人资源| 久久精品视频99|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青青草视频ios|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swag剧情系列在线观看|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亚洲日本人成中文字幕| 国语性猛交xxxx乱大交| 一级黄色大片网站|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波多野结衣不卡| 免费观看一级成人毛片| 被猛男cao尿了|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 91av电影在线观看|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久久婷婷|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app| 日韩欧美黄色片|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大战三个黑鬼| 免费看一级性生活片| 美女网站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的|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 1000部拍拍拍18免费网站|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无翼乌邪恶工番口番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