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5月的青海,流光溢彩、熠熠生輝;5月的西寧,鼓樂聲聲、嘉賓云集。
觸摸歷史的脈搏,感受文化的溫度,鋪墊共贏的基礎,體驗旅游的樂趣……人們對青海的一次次奔赴,是奔赴那些沉淀在歲月深處卻仍熠熠生輝的燦爛文明,是奔赴鐫刻在血脈中的文化基因。
以“生態、人文、融合、創新”為主題的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通過十六大主題活動為群眾帶來一場豐盛的文旅大餐。這不僅是一場集青海地域文化、民俗風情、學術交流于一體的旅游和文化盛宴,還是一次提升人氣、凝聚人心、尋求機遇、共謀發展的盛會,更是青海圍繞推進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加快推動農體文旅商五業融合一體發展,深化文旅交流合作,增強文旅品牌傳播力,做強、做優文旅經濟的重要舉措。
相聚高原古韻風華,最是文化余韻流長。青海,何以持續吸引四方賓朋的熱切目光?在這場文旅盛會中,可以找到答案!

青海之約 文化之旅
5月19日至23日,為期五天的青海文化旅游節,全面展現了青海文化的博大精深、厚重歷史和魅力活力。
“你看,原來冬蟲夏草長在地里是這樣。”長沙游客李梅和男友王濱專程來到青海美術館二樓參觀“生態視界”主題系列攝影作品展,一幅幅濃縮了青海生態保護、產業發展、民族文化、山水景色的攝影作品讓他們駐足、贊嘆。
從巍峨神秘的昆侖山脈到青海湖的碧波映照蒼穹,從美麗的金子海到黃河流經的拉加小鎮,從落日下的羊曲水庫到塔式熔鹽太陽能熱發電站,從黑頸鶴掠過湖面的優雅弧線到藏羚羊馳騁曠野的矯健身姿……通過鏡頭,眾多市民游客感受到青海的生態之美。
本次展覽以140余幅視覺佳作,通過“綠水青山”“和諧共生”“生靈草木”三大篇章,展現了青海的生態華章。青海,正以生態之美書寫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注腳,以開放之姿迎接四海賓朋共赴這場天地大美之約。
不遠處的新寧廣場熱鬧非凡,共設有A、B、C、D、E五個展區,分別聚焦數字科技、非遺產品、微景點打卡、體育廣電趣味活動、特色美食等不同內容,市民游客穿梭其中。
西寧市湟中區明月青繡坊的展棚里每天都門庭若市,展位負責人毛跟兄忙得滿頭大汗,不停講解自家的繡品荷包。“這次借著文化旅游節的平臺,我們的手工產品賣得特別好,帶來的各式繡品都不夠賣。”毛跟兄說,帶來的一萬多件繡品不僅受到本地市民的喜愛,也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購買。
同時,還有非遺美食體驗區,提供牦牛酸奶、秘制釀皮、油炸糕等特色美食,讓游客在品嘗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當地的飲食文化。
文化旅游節十六大活動中,青海省文化館的四場“群藝飛揚”主題文藝演出活動成了頂流。從特色舞蹈到“花兒”演唱,從少兒街舞到非遺美食體驗,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青海文化底蘊,現場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
舞臺上,演員身著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用靈動的舞姿展現著青海各民族的風情與活力。節目內容豐富多樣,涵蓋特色舞蹈、舞獅、聲樂、村歌、戲劇曲藝、器樂、民歌聯唱、服飾表演、情景演唱、少兒街舞、“花兒”、小品等多種藝術形式,全方位展示青海古樸厚重的特色文化底蘊。
5月20日的“四季村歌·青海省首屆村歌大賽”啟動,參賽選手以村歌、“花兒”、舞蹈、小品、曲藝等形式紛紛亮相,帶來各具特色的表演,讓現場觀眾感受到青海高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在“匠心千年”展演活動中,舞劇《問道昆侖》在青海大劇院連續上演5場,讓觀眾領略到青海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
這些不僅是文化展示,更是傳遞青海溫度的橋梁,讓生態與人文在文旅融合中綻放光彩,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注入蓬勃的文化力量。

一節多元 亮點頻閃
5月19日,在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開幕式上,“潮涌青海”主會場活動聲勢浩大,科技元素隨處可見。由文旅AI主持人主持的開幕式,與現場觀眾進行了智能互動。機器人與機器狗組成的表演團隊,更是帶來了創意十足的舞蹈動作,展現出極具未來感的視覺效果,讓科技與文旅藝術完美碰撞。
“智享青海”成果展示體驗活動匯聚了近100家單位的沉浸式體驗展,通過文化創意和非遺展示、數字科技體驗、微景點打卡、體育廣電趣味活動和青海特色美食五大特色區域展現青海文旅魅力,贏得了市民游客的點贊。
文化創意和非遺展示區里,湟源排燈、土族盤繡等10項非遺項目引人駐足。現場邀請青海化隆唐卡、土族盤繡、銀銅器制作技藝、河湟皮影制作技藝4位非遺傳承人、民間工藝師進行現場技藝展示,讓大家更加生動直觀地了解青海優秀傳統工藝技藝。
微景點打卡區以3D墻繪和AI互動投影,呈現2市6州30個地標微縮景觀。同時,通過傳統民族服飾、特色民族裝扮體驗拍照等活動,讓市民和游客深度體驗青海民族文化特色。
青海湖主題展廳以五大IP傳遞生態理念,在IP旗艦體驗區邂逅海然然、裸小鯉、灰小鷗等青海湖原創IP吉祥物。“科技讓生態保護更生動。”西寧市民張鵬說。
從非遺技藝到數字科技,從高原美食到生態IP,這場體驗展通過多元場景展現了青海文旅創新。青海的美,在針尖、屏幕、舌尖與細節中流淌。
體育與文旅的融合也是本次文化旅游節的一大亮點。“騎心協力”自行車騎行活動、“從寧出發”自駕車發車儀式以及“活力高原”主題系列活動,充分展現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成效。
此外,“光影青海”影片展映周公益性展映多部青海元素熱門影片;“博物致知”系列宣傳活動推動“文博+旅游”融合發展;“智慧廣電”系列活動展現青海智慧廣電發展新成就;“多彩青海”各市州分會場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深度融合 成果豐碩
5月19日,恰逢中國旅游日,今年的主題是“錦繡山河,美好旅程”。青海主會場活動與文化旅游節同期舉行,聚焦深化“農體文旅商養”深度融合發展,發布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優惠措施,開展文明旅游、安全旅游、誠信經營宣傳等系列活動,吸引了更多游客暢游大美青海。
當日下午,“智見未來”系列經驗分享會在省博物館、省圖書館、省文化館舉辦。分享會圍繞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保護傳承河湟文化、加快“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品牌建設、實施國際化標準景區建設工作等主題,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進一步拓寬發展思路,凝聚發展合力。
5月21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在西寧火車站舉辦以“書香天路”為主題的圖書(文旅資源)“進車站 上火車”活動啟動儀式,開啟“鐵路+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征程。活動通過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閱讀服務體系,讓青海文旅資源搭乘“鋼鐵動脈”直達基層,走向全國。
作為此次文化旅游節的重要活動之一,“惠民興旅”中國旅游日主題活動為市民和游客提供豐富的線上線下惠民套餐,依托云閃付、攜程、美團等平臺發放300萬元的文旅消費券,為文化旅游節注入了消費活力。
“生動青海”主題采訪活動邀請百家媒體深入青海,全方位展現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讓更多人看到了青海的活力與魅力,也讓人們感受到特色鮮明且開放包容的青海正加快融入世界。
5月20日,第二屆青海省旅游發展大會在西寧召開。從生態保護到開發利用,從產業發展到民生改善,從業態培育到IP打造……在座談交流中,青海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火花”不斷閃現。
文化傳承創新、產業縱深發展、旅游提檔升級……青海文旅發展的腳步不會停歇,將繼續推進特色文化與優質旅游資源的深度融合,邁向未來。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