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生態深一度】連線“青海本草” 傾聽植物故事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宋明慧 潘昊
發布時間:2025-07-14 06:55:54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

  很多人在短視頻平臺刷到一位名為“青海本草”的博主,專業講解剛毛忍冬、櫻草杜鵑、小苞報春、線葉龍膽等高寒植物的生長習性、植物特點等,它們形態不一、花色不同,卻以流量“擔當”讓青海植物出圈又“吸粉”。

  認識不同的植物,汲取豐富的知識,從量的累積到質的變化,潛移默化影響更多公眾,從內心深處堅定保護生態的那份赤誠。“青海本草”已數不清多少次前往海拔4000米以上的區域,他把熾熱的生態情懷揉進對植物的熱愛里,當汗水澆灌于高天厚土間頑強的花草之上,從植物科普博主到高寒植物研究者,他用實際行動講述青海植物的故事,做好青海植物保護的事。

高寒植物調查。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豐富植物記錄,在江源腹地為青海引“流”

  “青海本草”名叫羅長財,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始于科普青海植物。8.4萬的粉絲來自于全國各地,當人們通過一幀幀畫面加深對高寒植物的了解時,青海植物著實火了一次又一次。

  此前在機械領域工作,偏偏選擇在網上科普青海植物,看似隔行如隔山的跨度,對于羅長財而言是自小的愛好。“以前家在樹林里,加之父親做藥材生意,對植物有親切的情感。”他坦言。

  2024年5月,和一名當地人在網上取得聯系后,羅長財第一次來到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去的地方是勒巴溝。“短短10天時間,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植物,可能在書中常見,但在其他地方不常見,甚至看不到”。至今,他仍然說勒巴溝是離玉樹市最近、植物最豐富的區域,里面生長著黃精、墊狀點地梅、羽葉點地梅等珍貴植物。

  獨特的地理區位造就了多樣的高寒植物,生長于此的紅景天、水母雪兔子等都是青藏高原的明星植物。“《青海植物志》記錄2867種青海植物,產地在玉樹的植物多達1547種,占比很高,對于一個植物愛好者簡直是‘天堂’。”

  第二次去玉樹是同年6月,除了勒巴溝還到訪了囊謙縣境內的江西林場和白扎林場。“明顯感覺到和上次看到的植物不一樣,因為森林等植被保護得好,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拍攝記錄到的30多種植物是容易看到的。”羅長財說。

  兩次記錄到如此多樣的植物,讓羅長財萌生了轉型的想法,在慎重選擇發展賽道時首選在生態的維度中向前,他看到了青海的生態價值、生態責任帶來的生態機遇。羅長財說:“高海拔地區生長著很多珍稀名貴植物,自己想通過一份事業去保護它們,嘗試多種有效方式,讓自然產物轉化為生態產品,讓高寒植物實現可持續發展。”

羅長財在開展高寒植物調查。

  只要說起青海植物,羅長財總能侃侃而談,對于專業知識的空缺,他相信勤能補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一有時間就不斷學習,借助網絡結識領域內專家并虛心求教,閱讀各類書籍“吸收”知識養分。熱愛讓他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如今能認600多種植物,叫上名字的有300多種,羅長財還在玉樹市打造了一個高寒植物標本館,收藏著500多種玉樹本地的特色植物。

  透明的圓柱體容器中,是活靈活現的植物標本,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植物故事,讓大家去認識、了解它們。“這是水母雪兔子,它的莖葉上生長著很多小絨毛,就像披了一件棉馬甲,讓它在海拔4700米的地方生存下去;墊狀點地梅是一個抱團取暖的植物,它們緊密挨到一起,防止水分蒸發也可以起到保暖作用;苞葉雪蓮生長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它的苞葉就是一個‘溫室’,可以讓植物在開花時溫度恒定繼而堅強存活……”

  當一些植物出現在公眾面前,羅長財發現人們對于植物的了解處于兩極“分化”狀態,他覺得堅持做科普是必要的:“保護的前提是認識,而科普正是以自然去教育,普及植物生長狀態、生長環境以及生命的脆弱性,讓更多人明白高寒植物生長的不易,樹牢保護植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的意識和責任。”

總狀綠絨蒿。

  研究高寒植物,人工撫育種植也是另一種保護

  羅長財打造的科普“課堂”除了高寒植物標本館,還有一處植物培育基地。在未看到一盆盆發芽的小幼苗前,對人工撫育種植高寒植物還是未知數,直到走進他親手打造的植物“新天地”,多刺綠絨蒿、總狀綠絨蒿、全緣葉綠絨蒿、苞葉雪蓮、囊腫草等種子已破土而出,根據溫度、濕度、土質等不同的生長條件被分類。

  “去年開始采集野生植物種子,對有價值的種子做了篩選,包括藏茵陳、紅景天、四川波羅花以及好看的報春花等,同時也采集種植了6種具有生態價值的禾本科植物,如果撫育種植成功會對當地生態保護修復發揮重要作用。”羅長財說。

  今年他們采集種質的重點是三江源國家公園范圍內的禾本科植物,能把本地草種繁育成功,之于生態保護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只有把植物的生態作用保護好,才能把它的生態價值發揮好,這是羅長財一直遵從的理念。

  把生長于高海拔地帶的植物種子帶到室內人工撫育,因為生長環境的變化,給團隊的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指著一盆標注名稱為苞葉雪蓮的幼苗,羅長財說首次發芽成活率達到了50%。

  其實苞葉雪蓮等高寒植物的發芽比較難,也很少有人去做發芽實驗。羅長財告訴記者,高寒植物種子一般都有休眠期,甚至有些是深度休眠。他們做的就是通過低溫層積、降低溫度等技術或工藝,去打破種子的休眠狀態讓它自然生長。

大花紅景天。

  高寒植物研究,人工撫育種植是最前端、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今年試驗撫育的3700多盆幼苗囊括海拔3000米至4800米梯度里的300多種高寒植物。而他做植物發芽實驗的初衷就是看準了生態與產業之間的“耦合”關系,想通過對藥用植物的規模化種植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轉化。

  “《青海植物志》目前記載生長于玉樹州的植物有1547種,其中高寒、特色的植物有800多種,藥用植物也有800多種,可以說藥用資源非常豐富。”在生態保護優先理念下,植物需要更好地保護,但藥用植物免不了采挖,如何處理好這個矛盾羅長財想通過人工撫育種植來破解這個難題。

  團隊正在同步開展一項工作,就是藏醫藥方的挖掘和資料整理,已整理出200多個方劑,預計要花費三年時間整理5000多個方劑,羅長財認為這是生態保護與價值轉化之間的一條銜接“紐帶”。

  羅長財希望人工撫育種植能夠從實驗走向示范,藏醫藥從研發、種植、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老百姓參與的只有種植環節。如果那些生長在懸崖、流石灘等高海拔地帶的珍貴植物實現規模化種植,他想把種植的事情交給當地百姓,引導他們成為生態產業發展的參與者、受益者。

  其實今年也有人找羅長財合作,但被拒絕了。“我們把最基礎的工作做扎實,等掌握成熟的種植技術、成功繁育出種子以后交給當地老百姓,再通過原材料收購去開發產品,這就讓保護生態這件事有了更高附加值。”

全緣葉綠絨蒿。

  行動托舉理想,打造一個高海拔“植物王國”

  兩年時間,羅長財從一名網絡博主轉型為高寒植物保護的參與者,循著高寒植物生長的足跡行走,他覺得“自己感動了自己”。

  一次受當地人邀請,去玉樹市下拉秀鎮的一處山里做植物調查,不知不覺走到海拔4600米的地方,偏偏在下山時腿上的舊傷復發,但所經之處不是茂密的灌叢就是多水的草甸,還有河流或沼澤,別說背了,哪怕扶著都走不了,大約五公里的路程走了4個小時。他說,這樣的“小插曲”經歷了很多,網上有很多人主動聯系自己想做志愿者,但因為外面太危險不敢帶人就拒絕了。

  的確,我們通過短視頻或標本館的科普學到很多有關高寒植物的知識,但尋跡的背后確實是太多艱辛和不易。他們所到之處可能是幾近垂直的懸崖,也可能是平均海拔4700米的流石灘,哪怕盛夏都還下雪的地方,他們每隔20天或一個月都會去看看植物的生長狀態。

  不去行嗎?羅長財的回答很堅定:“不行!我們研究的就是高寒植物,必須要定期去記錄植物或花每個時段的生長狀態,這是以后做研究必須要有的基礎。”

  工作的背后必是團隊的支撐,最開始,團隊只有3人,大家因為愛好走到了一起,現在團隊成員已經達到18人,包括植物學、藏醫藥、生態環境等方面。“以前看到植物要借助專業工具書,現在看到不認識的植物,只要微信群里一發幾分鐘就可以知道名字,因為團隊里的人都很專業”。

植物培育。

  目前團隊已和西寧植物園達成合作,依托西寧國家植物園創建的戰略機遇,想在高寒植物遷地保護和就地保護方面有所作為。都知道,很多高寒植物生長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嚴酷環境中,人們不曾奢求一睹其芳容,如果通過遷地保護的各種措施將它放到西寧植物園,在實現種質保護的同時,也可以成為生態科普的“教材”,其實這也是提升全民環保理念的一種方式。

  有些植物可以從一個地方遷移到另一個地方實現保護,有些植物對生長環境有著嚴苛的要求,就地保護便是最好的選擇。“目前正在打造一個種質資源庫和一個植物苗圃,把很多到不了西寧的植物就近就地保護起來,計劃今年保護600種植物。”羅長財告訴記者。

  把一份工作當成事業和責任,這是羅長財研究高寒植物的初衷,在他的未來構想中,想在玉樹州建成一個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植物園,不僅用于展覽展示、科普宣教,還將在植物遷地保護、就地保護等方面發揮作用,是研究植物的重要基地。

  同時,還計劃打造植物培育實驗室和藏藥研究實驗室,引入科技力量實現創新,后期也會和省內高校合作,成立種植基地或研究基地。“植物除了種子外還有一個就是組培繁育,打造一個組培室,擴大規模和效益。”

  羅長財所做的一切,是以一名宣傳者、參與者的角度保護高原植物,但他感覺想做的事很龐大,目前只做了一點點不值一提。“兩年后團隊規模達到50人,就能搞定眼前所有的事情,人工撫育種植得到規模推廣,老百姓真正從中受益,所有浮現在腦海中的藍圖成為現實,相信一定會有這么一天。”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全體會議
羅東川赴大通縣督導調研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
青海民和縣工業園招商引資實現“雙過半”
青海德令哈市:保障性安居工程 筑牢民生之基
24H熱點
【環青觀潮涌——環青賽特刊·積分榜單】同寶山...
【環青觀潮涌——環青賽特刊·環青日記】每一程,都...
【環青觀潮涌——環青賽特刊】龍虎榜
【環青觀潮涌——環青賽特刊·決勝時刻】同寶山繞圈...
【山海同心 筑夢青海】“即使回到江蘇,心也牽掛著...
省檢察院與省監獄管理局聯合開展主題宣傳活動
青海省西寧市:以“明星流量”撬動文旅資源聯動
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湟中分會場開幕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高原綠茵燃激情 牦牛勁旅展...
【環青觀潮涌——環青賽特刊·權威點評】同寶山繞圈...
熱點圖片
【環青觀潮涌——環青賽特刊】環青影像
【環青觀潮涌——環...
山東援手“香菇約” 海晏夏日菇飄香
山東援手“香菇約” ...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4萬噸/年基礎鋰鹽一體化項目迎來重大進展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
一塊青繡的“破圈”之路 ——打造“高地”建設“四地”蹲點調研之三
一塊青繡的“破圈”...
青海西寧:文明花開潤民心
青海西寧:文明花開...
茶韻解憂 韌心暖調——記西寧市湟中區綜合事項人民調解委員會專職調解員劉曈
茶韻解憂 韌心暖調—...
雪山腳下戰鼓擂 特色展銷綻魅力——第二屆“青超聯賽”第五輪青海果洛州主場見聞
雪山腳下戰鼓擂 特色...
環青影像
環青影像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生態深一度】連線“青海本草” 傾聽植物故事

青海日報
2025-07-14 06:5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生態深一度】連線“青海本草” 傾聽植物故事

青海日報
2025-07-14 06:5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生態深一度】連線“青海本草” 傾聽植物故事

  • 2025-07-14 06:55:54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

  很多人在短視頻平臺刷到一位名為“青海本草”的博主,專業講解剛毛忍冬、櫻草杜鵑、小苞報春、線葉龍膽等高寒植物的生長習性、植物特點等,它們形態不一、花色不同,卻以流量“擔當”讓青海植物出圈又“吸粉”。

  認識不同的植物,汲取豐富的知識,從量的累積到質的變化,潛移默化影響更多公眾,從內心深處堅定保護生態的那份赤誠。“青海本草”已數不清多少次前往海拔4000米以上的區域,他把熾熱的生態情懷揉進對植物的熱愛里,當汗水澆灌于高天厚土間頑強的花草之上,從植物科普博主到高寒植物研究者,他用實際行動講述青海植物的故事,做好青海植物保護的事。

高寒植物調查。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豐富植物記錄,在江源腹地為青海引“流”

  “青海本草”名叫羅長財,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始于科普青海植物。8.4萬的粉絲來自于全國各地,當人們通過一幀幀畫面加深對高寒植物的了解時,青海植物著實火了一次又一次。

  此前在機械領域工作,偏偏選擇在網上科普青海植物,看似隔行如隔山的跨度,對于羅長財而言是自小的愛好。“以前家在樹林里,加之父親做藥材生意,對植物有親切的情感。”他坦言。

  2024年5月,和一名當地人在網上取得聯系后,羅長財第一次來到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去的地方是勒巴溝。“短短10天時間,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植物,可能在書中常見,但在其他地方不常見,甚至看不到”。至今,他仍然說勒巴溝是離玉樹市最近、植物最豐富的區域,里面生長著黃精、墊狀點地梅、羽葉點地梅等珍貴植物。

  獨特的地理區位造就了多樣的高寒植物,生長于此的紅景天、水母雪兔子等都是青藏高原的明星植物。“《青海植物志》記錄2867種青海植物,產地在玉樹的植物多達1547種,占比很高,對于一個植物愛好者簡直是‘天堂’。”

  第二次去玉樹是同年6月,除了勒巴溝還到訪了囊謙縣境內的江西林場和白扎林場。“明顯感覺到和上次看到的植物不一樣,因為森林等植被保護得好,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拍攝記錄到的30多種植物是容易看到的。”羅長財說。

  兩次記錄到如此多樣的植物,讓羅長財萌生了轉型的想法,在慎重選擇發展賽道時首選在生態的維度中向前,他看到了青海的生態價值、生態責任帶來的生態機遇。羅長財說:“高海拔地區生長著很多珍稀名貴植物,自己想通過一份事業去保護它們,嘗試多種有效方式,讓自然產物轉化為生態產品,讓高寒植物實現可持續發展。”

羅長財在開展高寒植物調查。

  只要說起青海植物,羅長財總能侃侃而談,對于專業知識的空缺,他相信勤能補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一有時間就不斷學習,借助網絡結識領域內專家并虛心求教,閱讀各類書籍“吸收”知識養分。熱愛讓他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如今能認600多種植物,叫上名字的有300多種,羅長財還在玉樹市打造了一個高寒植物標本館,收藏著500多種玉樹本地的特色植物。

  透明的圓柱體容器中,是活靈活現的植物標本,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植物故事,讓大家去認識、了解它們。“這是水母雪兔子,它的莖葉上生長著很多小絨毛,就像披了一件棉馬甲,讓它在海拔4700米的地方生存下去;墊狀點地梅是一個抱團取暖的植物,它們緊密挨到一起,防止水分蒸發也可以起到保暖作用;苞葉雪蓮生長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它的苞葉就是一個‘溫室’,可以讓植物在開花時溫度恒定繼而堅強存活……”

  當一些植物出現在公眾面前,羅長財發現人們對于植物的了解處于兩極“分化”狀態,他覺得堅持做科普是必要的:“保護的前提是認識,而科普正是以自然去教育,普及植物生長狀態、生長環境以及生命的脆弱性,讓更多人明白高寒植物生長的不易,樹牢保護植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的意識和責任。”

總狀綠絨蒿。

  研究高寒植物,人工撫育種植也是另一種保護

  羅長財打造的科普“課堂”除了高寒植物標本館,還有一處植物培育基地。在未看到一盆盆發芽的小幼苗前,對人工撫育種植高寒植物還是未知數,直到走進他親手打造的植物“新天地”,多刺綠絨蒿、總狀綠絨蒿、全緣葉綠絨蒿、苞葉雪蓮、囊腫草等種子已破土而出,根據溫度、濕度、土質等不同的生長條件被分類。

  “去年開始采集野生植物種子,對有價值的種子做了篩選,包括藏茵陳、紅景天、四川波羅花以及好看的報春花等,同時也采集種植了6種具有生態價值的禾本科植物,如果撫育種植成功會對當地生態保護修復發揮重要作用。”羅長財說。

  今年他們采集種質的重點是三江源國家公園范圍內的禾本科植物,能把本地草種繁育成功,之于生態保護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只有把植物的生態作用保護好,才能把它的生態價值發揮好,這是羅長財一直遵從的理念。

  把生長于高海拔地帶的植物種子帶到室內人工撫育,因為生長環境的變化,給團隊的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指著一盆標注名稱為苞葉雪蓮的幼苗,羅長財說首次發芽成活率達到了50%。

  其實苞葉雪蓮等高寒植物的發芽比較難,也很少有人去做發芽實驗。羅長財告訴記者,高寒植物種子一般都有休眠期,甚至有些是深度休眠。他們做的就是通過低溫層積、降低溫度等技術或工藝,去打破種子的休眠狀態讓它自然生長。

大花紅景天。

  高寒植物研究,人工撫育種植是最前端、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今年試驗撫育的3700多盆幼苗囊括海拔3000米至4800米梯度里的300多種高寒植物。而他做植物發芽實驗的初衷就是看準了生態與產業之間的“耦合”關系,想通過對藥用植物的規模化種植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轉化。

  “《青海植物志》目前記載生長于玉樹州的植物有1547種,其中高寒、特色的植物有800多種,藥用植物也有800多種,可以說藥用資源非常豐富。”在生態保護優先理念下,植物需要更好地保護,但藥用植物免不了采挖,如何處理好這個矛盾羅長財想通過人工撫育種植來破解這個難題。

  團隊正在同步開展一項工作,就是藏醫藥方的挖掘和資料整理,已整理出200多個方劑,預計要花費三年時間整理5000多個方劑,羅長財認為這是生態保護與價值轉化之間的一條銜接“紐帶”。

  羅長財希望人工撫育種植能夠從實驗走向示范,藏醫藥從研發、種植、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老百姓參與的只有種植環節。如果那些生長在懸崖、流石灘等高海拔地帶的珍貴植物實現規模化種植,他想把種植的事情交給當地百姓,引導他們成為生態產業發展的參與者、受益者。

  其實今年也有人找羅長財合作,但被拒絕了。“我們把最基礎的工作做扎實,等掌握成熟的種植技術、成功繁育出種子以后交給當地老百姓,再通過原材料收購去開發產品,這就讓保護生態這件事有了更高附加值。”

全緣葉綠絨蒿。

  行動托舉理想,打造一個高海拔“植物王國”

  兩年時間,羅長財從一名網絡博主轉型為高寒植物保護的參與者,循著高寒植物生長的足跡行走,他覺得“自己感動了自己”。

  一次受當地人邀請,去玉樹市下拉秀鎮的一處山里做植物調查,不知不覺走到海拔4600米的地方,偏偏在下山時腿上的舊傷復發,但所經之處不是茂密的灌叢就是多水的草甸,還有河流或沼澤,別說背了,哪怕扶著都走不了,大約五公里的路程走了4個小時。他說,這樣的“小插曲”經歷了很多,網上有很多人主動聯系自己想做志愿者,但因為外面太危險不敢帶人就拒絕了。

  的確,我們通過短視頻或標本館的科普學到很多有關高寒植物的知識,但尋跡的背后確實是太多艱辛和不易。他們所到之處可能是幾近垂直的懸崖,也可能是平均海拔4700米的流石灘,哪怕盛夏都還下雪的地方,他們每隔20天或一個月都會去看看植物的生長狀態。

  不去行嗎?羅長財的回答很堅定:“不行!我們研究的就是高寒植物,必須要定期去記錄植物或花每個時段的生長狀態,這是以后做研究必須要有的基礎。”

  工作的背后必是團隊的支撐,最開始,團隊只有3人,大家因為愛好走到了一起,現在團隊成員已經達到18人,包括植物學、藏醫藥、生態環境等方面。“以前看到植物要借助專業工具書,現在看到不認識的植物,只要微信群里一發幾分鐘就可以知道名字,因為團隊里的人都很專業”。

植物培育。

  目前團隊已和西寧植物園達成合作,依托西寧國家植物園創建的戰略機遇,想在高寒植物遷地保護和就地保護方面有所作為。都知道,很多高寒植物生長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嚴酷環境中,人們不曾奢求一睹其芳容,如果通過遷地保護的各種措施將它放到西寧植物園,在實現種質保護的同時,也可以成為生態科普的“教材”,其實這也是提升全民環保理念的一種方式。

  有些植物可以從一個地方遷移到另一個地方實現保護,有些植物對生長環境有著嚴苛的要求,就地保護便是最好的選擇。“目前正在打造一個種質資源庫和一個植物苗圃,把很多到不了西寧的植物就近就地保護起來,計劃今年保護600種植物。”羅長財告訴記者。

  把一份工作當成事業和責任,這是羅長財研究高寒植物的初衷,在他的未來構想中,想在玉樹州建成一個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植物園,不僅用于展覽展示、科普宣教,還將在植物遷地保護、就地保護等方面發揮作用,是研究植物的重要基地。

  同時,還計劃打造植物培育實驗室和藏藥研究實驗室,引入科技力量實現創新,后期也會和省內高校合作,成立種植基地或研究基地。“植物除了種子外還有一個就是組培繁育,打造一個組培室,擴大規模和效益。”

  羅長財所做的一切,是以一名宣傳者、參與者的角度保護高原植物,但他感覺想做的事很龐大,目前只做了一點點不值一提。“兩年后團隊規模達到50人,就能搞定眼前所有的事情,人工撫育種植得到規模推廣,老百姓真正從中受益,所有浮現在腦海中的藍圖成為現實,相信一定會有這么一天。”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宋明慧 潘昊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jizzjlzzjlzz性欧美| 特级aa**毛片免费观看| 成年女性特黄午夜视频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丰满少妇被猛烈高清播放 | 日本三级黄色网址| 免费高清日本完整版|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四虎影永久在线观看网址| 97人妻天天爽夜夜爽二区| 日韩不卡中文字幕| 免费在线观看一级毛片| www日本xxx|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香蕉狠狠再啪线视频|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高清| 亚洲女人18毛片水真多| 野战爱爱全过程口述| 天天在线综合网|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区视频| 韩国出轨的女人| 娃娃脸中文字幕1080p| 亚洲人配人种jizz| 老鸭窝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视频2021|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真希友田视频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精品久线观看视频| 中国性猛交xxxxx免费看| 欧美性受xxxx白人性爽| 啊~怎么又加了一根手指| 4408私人影院| 成人合集大片bd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菠萝菠萝蜜在线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