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7月9日,青海省民政廳發布數據,截至6月底,全省共有城鄉低保和特困供養對象37.05萬人,實施臨時救助4.18萬人次,累計支出救助資金12.55億元。
青海以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為引領,規范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認定標準與經辦流程,明確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等相關政策措施,切實提升對剛性支出困難家庭的救助力度。全面落實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水平隨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已全面完成2025年城鄉低保標準確定調整工作,其中,全省城市低保平均標準較上年每月提高39元,農村低保平均標準較上年每年提高132元。
著力構建“一網一庫一平臺”智慧救助體系,積極推動社會救助信息化建設,升級改造青海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構建起全方位監測預警體系。優化部省數據交換方式,實現跨部門信息共享,精準認定低收入人口,形成全省動態監測“一張網”。優化救助幫扶信息平臺功能,建立“分層管理、因需推送、分類救助、結果反饋”的閉環運行機制,打造“一戶(人)一條閉環救助鏈”。
深化社會救助創新改革,全力推動“兩項政策”銜接并軌、服務類社會救助、“社會救助+慈善幫扶”“黨建+社會救助”、省域范圍內居住地申辦低保等社會救助試點工作,將“兩項政策”銜接并軌試點地區由2個縣增加至16個縣,實現了八個市(州)全覆蓋。
指導基層聚焦救助領域申請不規范、審核超時、政策“一刀切”等社會救助領域困難問題,構建“發現問題-整改落實-跟蹤問效”閉環機制,全力推動社會救助工作更加規范、精準、高效,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切身利益。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