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防汛減災不僅是‘極速跑’,更是一場‘接力賽’。全縣黨員干部主動認領‘黨員責任崗’,自覺組建‘黨員巡邏隊’,駕著‘三輪車’、提著‘銅鑼鼓’、背著‘小喇叭’,在風雨中穿梭于村社巷道,逐戶開展‘敲門行動’,累計轉移群眾18302人次。”7月19日,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委主要負責人介紹。
7月下旬起,全省正式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面對“集中突發、夜雨突出、局地性強”的特點及各類次生災害風險持續攀升的嚴峻考驗,互助縣把防汛減災一線作為檢驗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效的“試金石”。互助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堅持統籌調度、會商研判、靠前指揮,周末24小時帶班值守;縣級領導奔赴鄉鎮、蹲點駐守;公安、消防、應急、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黨員干部日夜奔走在防汛減災第一線,讓黨旗在指揮中樞和防汛一線高高飄揚。
互助縣廣大黨員干部就近就地組建“志愿服務隊”“應急處突隊”,構建起上下貫通、分工明確、執行有力的防汛責任體系。北龍山區域連日來因多輪次強降雨引發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導致沿線道路多次阻斷、交通受阻。當地黨委政府相繼組建“黨員突擊隊”“應急搶修隊”,設立“黨員先鋒崗”,24小時值班值守,密切監測雨情、水情、險情。各個黨支部聞汛而動、向險而行,冒雨開展道路搶通清淤、群眾避險轉移、隱患排查整治等工作。
截至目前,互助縣共發布預警信息77條,“叫應叫醒”重點鄉鎮和單位65次,累計清理排水溝、溢洪道淤積物和道路淤泥5100余立方米,排查治理隱患206處,搶通被泥石流阻斷的道路9處,疏散車輛900余輛次。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