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州市新聞
【鄉村振興在青海】從田間到都市的“鮮速之旅”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陶然
發布時間:2025-07-28 07:53:40
編輯:易 娜

村民采摘茼蒿。大通縣蔬菜技術服務中心供圖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6月17日清晨,在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城關鎮下寺咀村的大通森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蔬菜種植基地里,薄霧尚未散盡,200多名村民穿梭在翠綠的豌豆苗間。55歲的張雙姐彎著腰,指尖熟練地掐下豆苗最嫩的頂端,“一桶3公斤,今天第三天,掙了快500元咧!”她的塑料桶里,鮮嫩的豆苗堆成了小山,葉片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

  不遠處,42歲的王小龍直起腰擦了把汗,每天開著三輪車從三公里外的沙巴圖村趕來,已有三年采收經驗的她笑言:“去年6個月左右掙了2萬多元,現在日均近200元,豆苗采完還能接茬摘小甘藍。”

  基地負責人王顯付站在地頭,看著裝滿豆苗的筐子被陸續運往冷庫,語氣里透著自豪:“采完當天進冷庫打包,兩個多小時就能到上海!”他介紹,基地的豌豆苗基本都是訂單銷售,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超市、酒店和加工廠都是“常客”。

  “去年我們認證了青海高原冷涼蔬菜供港澳基地。豌豆苗也是青海省首次直供港澳市場的冷涼蔬菜品種。為啥人家認?咱這冷涼氣候、環境好、無污染,填補了外地市場夏季豌豆苗的空缺。”王顯付介紹,一茬茬帶著露珠的鮮嫩蔬菜正循著冷鏈專線,陸續奔赴澳門、香港,讓粵港澳大灣區的食客品嘗到來自大通的清新鮮甜。

  “這幾天日均采收量能達到250公斤。”王顯付望著長勢喜人的豆苗田說道,得益于精細化的田間管護,采摘周期可長達三個月,從5月中旬延續至8月中旬。

  他掰著手指細細盤算:“三個月下來用工量超一萬人次,基本都是周邊村落的鄉親們。平時每天也有幾十人在基地忙活,像除草、播種這類農活日薪100元,采摘豌豆苗則按計件算酬,去年最高紀錄是工人單日收入突破300元呢!”

  一旁,來自多林鎮下寬村的譚玉蓮正用小鋤頭鏟除豌豆苗旁的雜草:“每天早上七點到晚上六點,一個月能干22天,周末在家照顧孩子。”

  這種“家門口就業”模式在大通縣已成常態。全縣累計建成3295棟日光節能溫室,780棟塑料拱棚如銀色鱗片鋪展在河谷間,11棟智能溫室里的溫濕度傳感器實時傳輸數據至中控室。

  大通縣獨特的冷涼氣候為蔬菜種植提供了天然優勢。據大通縣蔬菜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張廣生介紹,大通縣培育了9個標準化百千畝示范基地總面積達604.67公頃,菜薹、豆苗、茼蒿等6大單品基地形成規模效應。2024年,7.5萬畝高原冷涼蔬菜產量15萬噸,其中9.6萬噸通過冷鏈銷往省外,創造4.5億元總產值。

  凌晨,景陽鎮蘇家堡村的280棟拱棚內燈火通明,西寧鑫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種植基地里,村民頭戴頭燈,正在茼蒿田里穿梭,指尖在枝葉間翻飛,采收著帶著夜露的鮮嫩茼蒿。

  采摘下來的茼蒿,第一時間被送往分揀車間。經過分揀、包裝、打冷處理后,這些茼蒿,當天便會搭乘專業的冷鏈物流車,駛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餐桌。

  “選擇夜間采摘,是為了鎖住茼蒿的最佳品相。”公司負責人卜海露解釋。基地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從山東引進優良品種,并結合精細的管理技術。通過錯峰種植茼蒿、香蔥等品種,以及錯時采收的方式,實現了從4月到10月,市場上都有產自大通的優質茼蒿供應。

  目前,基地平均每天能產出1萬公斤蔬菜,其中90%銷往一線城市,剩下的則運往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滿足本地市場的需求。

  據卜海露介紹,2024年基地蔬菜產量達850噸,實現銷售收入375萬元。這一產業在聯農帶農方面帶動270余人就業,農戶年人均收入達1.8萬元以上,農民務工總收入共計240萬元。

  為了進一步提升蔬菜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基地積極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項目物資補貼。通過使用黃藍板、生物農藥、商品有機肥等措施,實現了綠色種植。張廣生補充:“預計2025年茼蒿產量可達1600噸,相比2024年,畝單產將增加100公斤。”

  從夜間采摘到冷鏈運輸,從品種引進到科學管理,大通縣的冷涼蔬菜產業正以蓬勃的生機,連接著高原田野與都市餐桌,讓當地農民捧起了“金飯碗”。

  張廣生介紹,大通冷涼蔬菜產業從種植到銷售全產業鏈吸納了大量農村勞動力。在城關、景陽等蔬菜主產區,帶動長期農民工3800人、臨時性用工3.56萬人,累計帶動3.94萬人就業,農民工總收入達4920萬元以上。“今后,我們還將在景陽鎮、黃家寨鎮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農戶參與到茼蒿等冷涼蔬菜產業發展中,讓‘高原鮮蔬’成為鄉村振興的‘綠動力’。”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羅東川在西寧市調研重點企業運行情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援青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名單的公示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青海貴德縣三屯:古村展新顏 產業富鄉親
第六批上海援青干部人才抵達青海果洛州
24H熱點
跨越山海 第六批上海援青干部人才抵達青海果洛州
青海貴德縣三屯:古村展新顏 產業富鄉親
西寧市智慧城市大會召開
青海西寧市開發區多個綠算項目年內運營
第二屆高原康養論壇在青海海東市開幕
青海海西州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3% 多領域發展態勢...
青海省西寧市多措并舉提升防汛應急能力
青海省海西州多舉措織密防汛安全網
【活力中國調研行】青海互助縣:繡娘指尖譜寫幸福...
青海海北州投資16417萬元筑牢交通安全防線
熱點圖片
【活力中國調研行】探訪青海清潔能源外送的核心樞紐
【活力中國調研行】...
【活力中國調研行】走進中國原子城
【活力中國調研行】...
青海果洛州:瑪可河畔“菌”飄香
青海果洛州:瑪可河...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紅魔”旋風席卷球場內外——第二屆“青超聯賽”第七輪青海果洛州主場見聞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山海同心 筑夢青海】文旅援青,讓青海走向更廣闊舞臺!——援青工作巡禮之五
【山海同心 筑夢青海...
【活力中國調研行】河湟風情“活”在街巷間
【活力中國調研行】...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唐卡金線勾勒足球弧線——第二屆“青超聯賽”第七輪青海黃南州主場見聞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冷涼氣候如何成就青海西寧市農業的“綠色奇跡”——西寧“冷涼經濟”系列報道之三
冷涼氣候如何成就青...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鄉村振興在青海】從田間到都市的“鮮速之旅”

青海日報
2025-07-28 07:5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鄉村振興在青海】從田間到都市的“鮮速之旅”

青海日報
2025-07-28 07:5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鄉村振興在青海】從田間到都市的“鮮速之旅”

  • 2025-07-28 07:53:40
  • 來源:青海日報

村民采摘茼蒿。大通縣蔬菜技術服務中心供圖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6月17日清晨,在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城關鎮下寺咀村的大通森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蔬菜種植基地里,薄霧尚未散盡,200多名村民穿梭在翠綠的豌豆苗間。55歲的張雙姐彎著腰,指尖熟練地掐下豆苗最嫩的頂端,“一桶3公斤,今天第三天,掙了快500元咧!”她的塑料桶里,鮮嫩的豆苗堆成了小山,葉片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

  不遠處,42歲的王小龍直起腰擦了把汗,每天開著三輪車從三公里外的沙巴圖村趕來,已有三年采收經驗的她笑言:“去年6個月左右掙了2萬多元,現在日均近200元,豆苗采完還能接茬摘小甘藍。”

  基地負責人王顯付站在地頭,看著裝滿豆苗的筐子被陸續運往冷庫,語氣里透著自豪:“采完當天進冷庫打包,兩個多小時就能到上海!”他介紹,基地的豌豆苗基本都是訂單銷售,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超市、酒店和加工廠都是“常客”。

  “去年我們認證了青海高原冷涼蔬菜供港澳基地。豌豆苗也是青海省首次直供港澳市場的冷涼蔬菜品種。為啥人家認?咱這冷涼氣候、環境好、無污染,填補了外地市場夏季豌豆苗的空缺。”王顯付介紹,一茬茬帶著露珠的鮮嫩蔬菜正循著冷鏈專線,陸續奔赴澳門、香港,讓粵港澳大灣區的食客品嘗到來自大通的清新鮮甜。

  “這幾天日均采收量能達到250公斤。”王顯付望著長勢喜人的豆苗田說道,得益于精細化的田間管護,采摘周期可長達三個月,從5月中旬延續至8月中旬。

  他掰著手指細細盤算:“三個月下來用工量超一萬人次,基本都是周邊村落的鄉親們。平時每天也有幾十人在基地忙活,像除草、播種這類農活日薪100元,采摘豌豆苗則按計件算酬,去年最高紀錄是工人單日收入突破300元呢!”

  一旁,來自多林鎮下寬村的譚玉蓮正用小鋤頭鏟除豌豆苗旁的雜草:“每天早上七點到晚上六點,一個月能干22天,周末在家照顧孩子。”

  這種“家門口就業”模式在大通縣已成常態。全縣累計建成3295棟日光節能溫室,780棟塑料拱棚如銀色鱗片鋪展在河谷間,11棟智能溫室里的溫濕度傳感器實時傳輸數據至中控室。

  大通縣獨特的冷涼氣候為蔬菜種植提供了天然優勢。據大通縣蔬菜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張廣生介紹,大通縣培育了9個標準化百千畝示范基地總面積達604.67公頃,菜薹、豆苗、茼蒿等6大單品基地形成規模效應。2024年,7.5萬畝高原冷涼蔬菜產量15萬噸,其中9.6萬噸通過冷鏈銷往省外,創造4.5億元總產值。

  凌晨,景陽鎮蘇家堡村的280棟拱棚內燈火通明,西寧鑫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種植基地里,村民頭戴頭燈,正在茼蒿田里穿梭,指尖在枝葉間翻飛,采收著帶著夜露的鮮嫩茼蒿。

  采摘下來的茼蒿,第一時間被送往分揀車間。經過分揀、包裝、打冷處理后,這些茼蒿,當天便會搭乘專業的冷鏈物流車,駛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餐桌。

  “選擇夜間采摘,是為了鎖住茼蒿的最佳品相。”公司負責人卜海露解釋。基地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從山東引進優良品種,并結合精細的管理技術。通過錯峰種植茼蒿、香蔥等品種,以及錯時采收的方式,實現了從4月到10月,市場上都有產自大通的優質茼蒿供應。

  目前,基地平均每天能產出1萬公斤蔬菜,其中90%銷往一線城市,剩下的則運往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滿足本地市場的需求。

  據卜海露介紹,2024年基地蔬菜產量達850噸,實現銷售收入375萬元。這一產業在聯農帶農方面帶動270余人就業,農戶年人均收入達1.8萬元以上,農民務工總收入共計240萬元。

  為了進一步提升蔬菜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基地積極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項目物資補貼。通過使用黃藍板、生物農藥、商品有機肥等措施,實現了綠色種植。張廣生補充:“預計2025年茼蒿產量可達1600噸,相比2024年,畝單產將增加100公斤。”

  從夜間采摘到冷鏈運輸,從品種引進到科學管理,大通縣的冷涼蔬菜產業正以蓬勃的生機,連接著高原田野與都市餐桌,讓當地農民捧起了“金飯碗”。

  張廣生介紹,大通冷涼蔬菜產業從種植到銷售全產業鏈吸納了大量農村勞動力。在城關、景陽等蔬菜主產區,帶動長期農民工3800人、臨時性用工3.56萬人,累計帶動3.94萬人就業,農民工總收入達4920萬元以上。“今后,我們還將在景陽鎮、黃家寨鎮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農戶參與到茼蒿等冷涼蔬菜產業發展中,讓‘高原鮮蔬’成為鄉村振興的‘綠動力’。”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陶然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好男人社区神马www| 亚洲视频456| 阿v网站在线观看| 国内外成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无线码免费人妻| 欧美成年黄网站色视频| 午夜精品在线视频| videsgratis欧美另类| 日韩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15p| 色一情一乱一伦色一情一乱一伦|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久久影院最新消息| 欧美黄色一级视频| 哒哒哒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思思99re热| 图片区小说校园综合| 一级做a免费视频观看网站| 日本老熟老太hd|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全播放| 贵妇肉体销魂阅读| 国产精品一区12p|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成人免费毛片视频| 久久伊人色综合| 校花哭着扒开屁股浣肠于柔|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亚洲|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专区| av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 亚欧洲精品bb|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 青青草原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