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看青海文化”2024書畫名家+媒體采風行高原文化新聞報道
【文化中國行】
探秘青海省博物館 感悟歷史文化新生機
來源:西寧廣播電視臺
作者:王連平
發布時間:2024-09-18 11:12:00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崳ㄓ浾 王連平  報道)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從8月20日起,青海省委宣傳部以“‘文化中國行’之走進大美青海”為主題,邀請中央駐青媒體、“學習強國”部分省市級分平臺、全國重點媒體和青海省垣主要媒體,深入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市、海北藏族自治州,多層次、多角度挖掘青海的生態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高原文化,助力青海文化繁榮發展,進一步提升“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的知名度、美譽度。

  青海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千百年來,在絲綢之路沿線遺落的大量精美文物,是歷史上文化交流、貿易往來的最好見證。“‘文化中國行’之走進大美青海”全國重點媒體采訪活動第一站來到青海省博物館,聆聽這片古老大地上的故事。

盛

   青海省博物館。王連平 攝

  人身魚尾金飾片、雙人抬物紋彩陶盆、明永樂款銅鎏金觀音菩薩立像、條紋彩陶靴......無論是古老的陶器、石器,還是近現代的文物、典籍,一件件歷經滄桑的文物承載著青海的記憶與變遷,不僅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青海深厚的歷史和人文底蘊,也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四季青海期節目火爆出圈,讓越來越多的游客把青海省博物館作為青海旅行必去的“打卡地”,聆聽青海的歷史故事,通過沉浸式觀覽了解文物的出土過程,在這個盛夏奔赴一場共同守護國寶的約定。今年7月份,青海省博物館接待游客約16萬人次,接待人數再創新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博物館及藏品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走進青海省博物館內,游人如織,熱鬧非凡。在講解員的講解下,游客深切感受青海的歷史變遷。他們或駐足聆聽,或與同伴交流,共同探尋文物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講解員的生動講述,讓游客與青海悠久燦爛的歷史在時間長河中相遇。出土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香日德的一枚南北朝東羅馬金幣,正面為一王者的半身像,頭戴寶冠;背面有一身著長袍、體態輕盈的女神像,異域色彩濃郁,似乎也在娓娓講述著絲綢之路上貿易往來的繁榮景象,讓游客在駝鈴聲聲、馬蹄陣陣中感受文明交融與歷史演進的震撼之美。

  在數字體驗館內,羌中道、絲綢之路青海道、唐蕃古道、茶馬古道等歷史上曾經連接東西方的重要通道在青海的交集被一一呈現。站在體驗區,平面地圖上的古道路線徐徐延伸,沿線過往的歷史遺跡與遺址在立體地圖上栩栩如生,一條條道路串聯起青海的歷史記憶,讓人仿佛穿越時空,切身感受青海的千年變遷。

  “博物館熱的背后,其實是博物館與公眾的一場雙向奔赴。”青海省博物館副館長黃培培說,“博物館熱的背后不僅體現了觀眾對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更彰顯了公眾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促進了博物館與社會的深度融合。” 

管子

   參觀的市民游客。王連平 攝

  博物館代表著一座城市的“靈魂”,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珍藏在博物館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有生命和溫度,都在講述著它與這座城市的故事。青海省博物館內的文物以新石器時代彩陶和民族宗教類文物最具特色,涉及民俗、政治、經濟、宗教、軍事、生產生活等多個領域。在常設的歷史文化展覽、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展覽,銅器、金銀器、雕像、書法等文物,或古樸、或精美,集中展現了先民們從事生產勞動、文化藝術的成就,也展示了青海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絲綢之路青海道溝通東西的重要價值。同時,該館不斷盤活館藏資源,把收藏在庫房里的文物最大化呈現給觀眾,推出一批集陳列展覽、教育活動、學術研討于一體的精品展陳。

  近年來,該館積極尋找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結合點,用文創產品建立與游客之間的連接,讓古老的文物重煥生機。彩陶盆造型的文創雪糕、藏八寶元素的書簽、“鎮館之寶”坐鎮的冰箱貼、頗具青海特色的明信片和紀念幣……這些文創產品深受省內外游客的喜愛與追捧。

哈達

   博物館展區一角。王連平 攝

  同時,青海省博物館還推出“博物館之夜”“館長直播”系列活動,讓文化體驗熱度不減,文創產品熱銷走俏,讓觀眾來一場時空穿越的奇妙旅程,感受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歷史和文化,觸摸中華文明的血脈。

  博物館熱既是文化消費需求旺盛的生動縮影,也是增強消費信心的積極信號。年輕游客掀起的千年文明“打卡”熱,展現出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

  未來,青海省將繼續盤活更多文博機構資源,持續培育弘揚守護中華水塔的生態文化、探源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挺起民族脊梁的紅色文化、共有精神家園的民族文化、展現時代精神的高原文化,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在文旅產品和服務上不斷推陳出新,開發更多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博活動及文創產品,更好滿足各族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聚焦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重大要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擦亮“山宗水源、大美青海”鮮明文化標識,在促進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更多扎實成效。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省政府黨組會議召開 吳曉軍主持
2024青海省文創產品和旅游商品大賽啟動
青海大通:舉辦全省首次農技推廣人員技能大賽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
省委網信辦公布"清朗"專項行動整治典型案例②
西寧市“三餐四季”餐飲消費券明日發放
青海西寧:12條公交線路恢復運行
24H熱點
【文化中國行】探秘青海省博物館 感悟歷史文化新生機
熱點圖片
菌農收獲“金色希望”
菌農收獲“金色希望”
【文化中國行】大通農民畫:鄉土藝術的斑斕盛宴
【文化中國行】大通...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篇章·祖國好 家鄉美】教育援青路上的夢想引路人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
【鄉村振興在青海】返鄉大學生,跑好鄉村振興“接力賽”
【鄉村振興在青!...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牛馳沃野 產業騰飛——“強三農 促振興”系列報道之三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西寧機場三期改擴建發起最后沖刺——走進重點項目建設現場⑥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篇章·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沐浴黨恩話幸福 干群同心促振興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
西寧至香港航班旅客流量創新高
西寧至香港航班旅客...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文化中國行】
探秘青海省博物館 感悟歷史文化新生機

西寧廣播電視臺
2024-09-18 11:1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文化中國行】
探秘青海省博物館 感悟歷史文化新生機

西寧廣播電視臺
2024-09-18 11:1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文化中國行】
探秘青海省博物館 感悟歷史文化新生機

  • 2024-09-18 11:12:00
  • 來源:西寧廣播電視臺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王連平  報道)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從8月20日起,青海省委宣傳部以“‘文化中國行’之走進大美青海”為主題,邀請中央駐青媒體、“學習強國”部分省市級分平臺、全國重點媒體和青海省垣主要媒體,深入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市、海北藏族自治州,多層次、多角度挖掘青海的生態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高原文化,助力青海文化繁榮發展,進一步提升“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的知名度、美譽度。

  青海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千百年來,在絲綢之路沿線遺落的大量精美文物,是歷史上文化交流、貿易往來的最好見證。“‘文化中國行’之走進大美青海”全國重點媒體采訪活動第一站來到青海省博物館,聆聽這片古老大地上的故事。

盛

   青海省博物館。王連平 攝

  人身魚尾金飾片、雙人抬物紋彩陶盆、明永樂款銅鎏金觀音菩薩立像、條紋彩陶靴......無論是古老的陶器、石器,還是近現代的文物、典籍,一件件歷經滄桑的文物承載著青海的記憶與變遷,不僅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青海深厚的歷史和人文底蘊,也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四季青海期節目火爆出圈,讓越來越多的游客把青海省博物館作為青海旅行必去的“打卡地”,聆聽青海的歷史故事,通過沉浸式觀覽了解文物的出土過程,在這個盛夏奔赴一場共同守護國寶的約定。今年7月份,青海省博物館接待游客約16萬人次,接待人數再創新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博物館及藏品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走進青海省博物館內,游人如織,熱鬧非凡。在講解員的講解下,游客深切感受青海的歷史變遷。他們或駐足聆聽,或與同伴交流,共同探尋文物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講解員的生動講述,讓游客與青海悠久燦爛的歷史在時間長河中相遇。出土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香日德的一枚南北朝東羅馬金幣,正面為一王者的半身像,頭戴寶冠;背面有一身著長袍、體態輕盈的女神像,異域色彩濃郁,似乎也在娓娓講述著絲綢之路上貿易往來的繁榮景象,讓游客在駝鈴聲聲、馬蹄陣陣中感受文明交融與歷史演進的震撼之美。

  在數字體驗館內,羌中道、絲綢之路青海道、唐蕃古道、茶馬古道等歷史上曾經連接東西方的重要通道在青海的交集被一一呈現。站在體驗區,平面地圖上的古道路線徐徐延伸,沿線過往的歷史遺跡與遺址在立體地圖上栩栩如生,一條條道路串聯起青海的歷史記憶,讓人仿佛穿越時空,切身感受青海的千年變遷。

  “博物館熱的背后,其實是博物館與公眾的一場雙向奔赴。”青海省博物館副館長黃培培說,“博物館熱的背后不僅體現了觀眾對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更彰顯了公眾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促進了博物館與社會的深度融合。” 

管子

   參觀的市民游客。王連平 攝

  博物館代表著一座城市的“靈魂”,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珍藏在博物館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有生命和溫度,都在講述著它與這座城市的故事。青海省博物館內的文物以新石器時代彩陶和民族宗教類文物最具特色,涉及民俗、政治、經濟、宗教、軍事、生產生活等多個領域。在常設的歷史文化展覽、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展覽,銅器、金銀器、雕像、書法等文物,或古樸、或精美,集中展現了先民們從事生產勞動、文化藝術的成就,也展示了青海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絲綢之路青海道溝通東西的重要價值。同時,該館不斷盤活館藏資源,把收藏在庫房里的文物最大化呈現給觀眾,推出一批集陳列展覽、教育活動、學術研討于一體的精品展陳。

  近年來,該館積極尋找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結合點,用文創產品建立與游客之間的連接,讓古老的文物重煥生機。彩陶盆造型的文創雪糕、藏八寶元素的書簽、“鎮館之寶”坐鎮的冰箱貼、頗具青海特色的明信片和紀念幣……這些文創產品深受省內外游客的喜愛與追捧。

哈達

   博物館展區一角。王連平 攝

  同時,青海省博物館還推出“博物館之夜”“館長直播”系列活動,讓文化體驗熱度不減,文創產品熱銷走俏,讓觀眾來一場時空穿越的奇妙旅程,感受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歷史和文化,觸摸中華文明的血脈。

  博物館熱既是文化消費需求旺盛的生動縮影,也是增強消費信心的積極信號。年輕游客掀起的千年文明“打卡”熱,展現出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

  未來,青海省將繼續盤活更多文博機構資源,持續培育弘揚守護中華水塔的生態文化、探源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挺起民族脊梁的紅色文化、共有精神家園的民族文化、展現時代精神的高原文化,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在文旅產品和服務上不斷推陳出新,開發更多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博活動及文創產品,更好滿足各族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聚焦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重大要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擦亮“山宗水源、大美青海”鮮明文化標識,在促進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更多扎實成效。

作者 王連平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妇浑圆硕大高耸美乳| hqsexmovie|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完成| 又粗又紧又湿又爽的视频| 日韩毛片基地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 波多野结衣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一国产一级毛片视频| 永久在线免费观看|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久久只有这才是精品99| 欧美大杂交18p|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 高清不卡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高清中文手机在线观看| 三级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下载| 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 真实子伦视频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色综合67194| 国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一级特黄录像免费播放肥| 日本簧片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美国bbbbbbbbb免费毛片|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 欧美jizz18性欧美年轻|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宅男 |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狠狠干视频网站| 免费观看美女裸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