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網絡生態治理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強網絡綜合治理工作,維護我省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切實保障廣大網民合法權益,維護良好網絡生態,現將典型案例公布如下:
案例一:3月1日,都蘭縣委網信辦和縣公安局網安大隊在網絡巡查中發現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網民孫某某通過某網絡信息平臺散播“青海地區因洪水數十人死亡上千人失蹤”的不實信息,對廣大網民形成誤導。內蒙古呼和浩特警方接到都蘭縣情況通報后,依法對孫某某予以行政處罰。
案例二:3月3日,姜某與史某某2人在直播間中討論未公開刑事案件案情,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擾亂互聯網傳播秩序。西寧市委網信辦對其2人進行行政約談,并對2人持有賬號分別采取封禁30天、60天的處罰。
案例三:3月21日,西寧市委網信辦在網絡巡查中發現青海某藝術培訓學校抖音賬號發布短視頻內容中存在蹭社會敏感熱點進行營銷行為,對該賬號負責人進行行政約談并封禁賬號7天。
案例四:4月17日,斗某與他人在直播間PK中散播低俗言論、行為不雅,尖扎縣委網信辦聯合縣公安局網安大隊對其進行約談教育,給予封禁賬號30天的處罰,并責令當事人現場簽訂《直播承諾書》。
案例五:5月2日,雨某、鄉某、達某3人在直播連線中故意制造負面輿論,通過用粗俗低俗的言語故意辱罵對方、實施人身攻擊等行為博取流量,玉樹州公安局網安支隊對3人賬號進行永久性封禁處罰。
案例六:5月8日,囊謙縣委網信辦及縣公安局網安大隊在日常網絡巡查中發現時代某某及卓瑪某某在直播中存在內容低俗、暴露隱私部位、言語挑逗等“擦邊”行為,且時代某某多次存在此類行為被約談卻屢教不改。囊謙縣公安局網安大隊對時代某某賬號進行永久封禁處罰,對卓瑪某某賬號進行封禁15天處罰。
案例七:5月9日,貴德縣委網信辦在網絡巡查中發現仁欠某某與才某運營的微信視頻號發布推廣運營性廣告,涉嫌虛假宣傳。貴德縣委網信辦聯合縣公安局網安大隊對其2人進行約談,開展法治教育,并責令當事人簽訂承諾書。
案例八:6月19日,韓某某為泄私憤,在直播平臺發布關于災后重建的不實言論,引發眾多網友圍觀并廣泛傳播,造成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循化縣委網信辦聯合縣公安局網安大隊及屬地派出所依法對其給予行政拘留6日的處罰。
案例九: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街子鎮村民韓某使用本人手機于2021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間,登陸某賭博網站充值3萬余元多次參與網絡賭博,循化縣委網信辦聯合縣網安大隊進行核查處置,依法對其給予行政拘留3日的處罰。
案例十:7月24日,薛某為博取眼球、賺取流量,惡意剪輯拼接自然災害視頻,并配“西寧暴雨”文案發布至短視頻平臺,相關視頻在網上快速傳播,西寧市委網信辦在公安部門及城北區委網信辦配合下,對其進行約談并給予封禁60天處罰。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廣大網民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積極參與監督舉報,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