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成為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和住青全國政協委員們關注熱議的話題。
王華杰代表說,近年來,海東市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八大行動”,讓高原美麗鄉村成色更足、底色更亮。下一步,我們將因地制宜、系統謀劃、綜合施策,持續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不斷提高海東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持續優化鄉村產業發展空間,把雜交油菜馬鈴薯制繁種、高原冷涼夏菜等特色產業打造成有市場競爭力的高原高效生態農業。扎實做好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做優青海拉面、河湟青繡等特色勞務品牌,促進群眾持續增收。把鄉村環境改善與鄉村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培育河湟特色鄉村文化品牌等有機結合、一體推進,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生活和環境質量。堅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深入落實海東移風易俗、基層社會治理等條例,加快完善鄉村治理體系。
王國棟代表說,“千萬工程”經驗是準確認識和把握新時期“三農”工作的實踐密碼。過去的一年,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鄉村規劃編制、高原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試點村建設、“凈美互助”行動等重點工作,農村基礎設施持續完善,鄉村綜合承載力和品質實現了大幅提升。互助縣作為全省農業大縣,將始終立足“農業覆蓋廣、農村人口多”的縣情實際,持續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聚焦農業提質增效、農村基礎設施改善和治理能力提升,全力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持續深化“凈美互助”行動和“三清三改”,鞏固提升“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品牌,加快推進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建設,讓“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成為互助鄉村振興的“代名詞”。
治理有效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保障,加強法治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馬海軍委員認為,加強鄉村治理、實現鄉村振興,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實現法治自覺。當前,隨著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振興項目實施等,法治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以法治作為重要保障,村集體經濟規范運行,村政規范推進。同時,通過法治化建設,確保各項惠農政策落到實處、惠及群眾。今后,還應在持續推動普法宣傳、提升治理水平上下功夫,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完善鄉村治理機制,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讓廣大農民既要提高法治素養,而且也能實現增收致富。
農牧區生活污水治理是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韓文林委員認為,應加大對青海省農牧區生活污水治理支持力度,在管理機制、資金保障、技術支撐等方面持續發力。建議從國家層面強化頂層設計,采取統一標準、統一推進、統一管理協同機制,整縣推進、一體謀劃縣域村莊供水、改廁、生活污水治理、道路建設。繼續加大對青海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和支持,持續加強技術幫扶,幫助青海盡快破解高原農牧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瓶頸,形成本地化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