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掌聲經久不息、觀眾遲遲不愿離席……11月6日晚,舞蹈詩劇《河湟》走進銀川,在寧夏人民劇院精彩上演,演員們精彩的表演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此場是我市原創舞蹈詩劇《河湟》赴沿黃河流域省(區)巡演的第三站,現場近千名觀眾觀看了演出。該劇追尋歷史脈絡,通過三個獨立成篇的戲劇故事,將河湟遺址中的文物瑰寶與青海本土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相融合,以舞蹈形式講述河湟大地的歷史變遷。銀川觀眾吾悅說:“《河湟》以兼具‘時代性’與‘民族性’的藝術視角,高度精煉、深情講述河湟大地的歷史變遷,既飽含了主創團隊對河湟熱土的拳拳深情,又實現了傳統文化創新表達的一次大膽探索,這是值得一看的舞劇。”
據了解《河湟》首演至今已完成演出40余場,累計觀眾人數5萬余人次。該劇追尋著唐蕃古道、茶馬古道、絲綢南路的足跡,以馬家窯遺址舞蹈紋彩陶盆、喇家遺址面條、沈那遺址圓銎倒鉤銅矛等河湟瑰寶為線索,通過“記憶·河湟”“守望·河湟”“筑夢·河湟”三幕劇結構,深情講述河湟大地的歷史變遷,將多彩絢麗的民族文化以音帶畫情景交融,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廣大觀眾展現西寧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和撼人心魄的民族精神。
西寧藝術劇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河湟》出品人史紅剛說:“我們在創作的時候,通過多次深度采風、體驗民俗、感受文化,愈發領略到河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很多人對河湟文化不了解,對我們身邊的文化不感興趣。所以,我們想通過一部舞蹈詩,反映河湟文化。”
該劇中朱家公子表演者喬周塔說:“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有責任通過舞臺表演書寫這段歷史、展現這番文化,希望舞蹈詩《河湟》能讓廣大觀眾了解更多的河湟文化,了解更多的西寧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