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在西寧市城東區韻家口鎮育才路社區毛紡西院小區,居民劉海榮一大早就趕到社區文藝之家排練點,開始為小區2025年春晚節目做準備。
“今年的節目里,我們要把新生活里的新氣象展現出來。”劉海榮說。以前,這個院子是典型的“三無”小區,無物業管理、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技防,院子里基礎弱、衛生差、管理難。
“經過治理,現在這里可是華麗蛻變后的新‘三無’小區——無毒、無詐、無邪。小區暖氣熱、環境好,鄰里和諧,沒有什么需要操心的事,大家聚在一起演奏排練,熱熱鬧鬧的多好。”排練間隙,劉海榮和鄰居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感慨黨建治理前后小區的變化,有了物業管理,有了物聯技防,加上“穿衣戴帽”工程完工,院內軟硬件設施都快趕上新建小區了。
韻家口鎮育才路社區作為一個年輕社區,于2019年6月成立。“新建社區最大的優勢就是有很多可借鑒的經驗直接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社區黨委副書記史鵬飛介紹。
毛紡西院屬于破產企業老舊小區,下崗職工多、基礎設施差、管理難度大、安全隱患多,曾是這個小區的真實寫照。針對這一狀況,育才路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在毛紡西院內打造基層黨建“微綜合體”,先后組建“群眾文藝之家”“紅色物業之家”“黨群服務之家”“黨群議事之家”,建立由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共同參與的“四方聯動”工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集中討論、解決小區居民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
“去年供暖季,小區居民反映暖氣不熱的問題就是通過‘四方聯席’會議協商解決的。”史鵬飛說。為了落實社區精細化治理走在前,作表率工作要求,社區充分借鑒“契約化”共建、支部建在小區、社區物業黨建聯建以及“四方聯動”工作經驗,不斷優化基層治理模式,推動社區網格精細化管理。
同時,育才路社區還聚焦打通城市基層治理堵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將黨建引領作為推動社區工作、提升服務治理、撬動轄區資源、提升群眾滿意度的首要路徑。
“我們建立‘網格員+樓棟長+單元長’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形成了以黨建為引領、網格為依托、服務為載體的多元治理格局。”在史鵬飛看來,只要敢創新、會創新,能改善居民生活、提升社區服務效能的辦法,就會得到支持。
在此前“四方聯動”工作機制的基礎上,育才路社區又開創了“社區治理合伙人”機制。“社區與10家共駐共建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簽訂“黨建共建契約書”,今年已開展12次共駐共建活動,認領18個‘微心愿’,不斷擴充社區‘紅色朋友圈’,達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實現社區合伙人與社區網格的深度嵌入、與社區居民的雙向聯動。”史鵬飛介紹。
前陣子,育才路社區還成立了一支由退休人員組成的老年合唱隊,每逢節假日和重要時間節點,合唱隊的成員會來到“微綜合體”排練,《我的祖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嘹亮的歌聲總會在“微綜合體”中響起,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韻家口鎮黨委副書記史婷婷說:“正是依托黨組織體系做實網格治理,韻家口鎮構建了“鎮-社區-基礎網格”三級網格治理體系,將轄區原有的5個大網格,細化為16個微網格,形成了以黨建為引領、網格為依托、服務為載體的多元治理格局。”
目前,以育才路社區為代表,韻家口鎮各社區均通過網格上下有序銜接、社區與單位聯動的工作模式,對準靶心、集中發力,全面推行公共服務事項代辦,依托社區兩委輪崗制、民情走訪、移動“辦公桌”等措施,將黨組織關系轉接、黨費收繳、臨時救助辦理等90%的服務事項下沉至網格,解決居民就業創業、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養老保險、生育登記、特殊人群服務等領域的“操心事”,真正把暖心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