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在雄渾壯闊的青海文化沃土上,青海省文化館第一黨支部高擎信仰火炬,以“四強驅動”為筆、群眾需求為墨,將黨建力量融入地域文化脈絡,在實踐中勾勒出從“文化惠民”到“文化悅民”的精彩畫卷。
近年來,該黨支部創新構建起“三維立體”學習體系:在理論維度打造“線下學習+指尖課堂”雙軌模式;在創新維度開辟“行走的黨課”,在原子城紀念館聆聽“兩彈一星”先輩的奮斗故事,在西路軍紀念館面對鮮紅黨旗莊嚴宣誓;在實踐維度拓展黨建“朋友圈”,圍繞文明城市創建、志愿服務等主題開展組織生活30余次,實現黨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讓黨建引領的觸角延伸到基層治理的每個角落。
在青海省文化館的排練廳里,晨光透過窗沿灑在光潔如鏡的地板上,映照著群文干部執著訓練的身影。綜合部干事閆明瑾作為其中一員,即便零基礎,仍堅持刻苦練習,膝蓋上的淤青見證著她對群眾文化事業的執著追求。
“群眾文化服務需要精益求精。”閆明瑾一邊排練,一邊拭去額角的汗珠微笑著說:“作為新時代的群文人,我要保持對群眾文化的熱愛,對藝術的追求,才能更好地想群眾之所想,為群眾提供更加精準、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從舞蹈演員到音樂編曲,從聲樂骨干到戲劇編劇,從行政管理到樂器演奏……省文化館第一黨支部廣大黨員在崗位大練兵活動的錘煉下,逐漸成長為能文能武、多才多藝的群文“多面手”,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群文人的責任與擔當。
省文化館第一黨支部立足青海特色,以文化惠民為出發點,創新服務模式,推動文旅深度融合,讓文化成果惠及萬千群眾。
該黨支部將民族團結主題內容融入“群星送福進萬家”“全省廣場舞大賽”等品牌活動和文化惠民演出中。黨員化身文藝輕騎兵,高舉黨旗,深入玉樹草原、黃南等地,用藝術搭建起各民族溝通的橋梁。
三年來,他們的足跡踏遍高原山川,累計開展演出500余場,創編100余個原創作品,編排300余個優質節目,線下服務群眾達180余萬人次。
與此同時,該黨支部在《群文天地》《藏族民俗文化》兩本館辦期刊上開設“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生態家園”等特色欄目,圍繞“生態環境保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民族團結進步”等主題,刊發一系列蘊含深刻洞見的理論文章,使廣大讀者從生態環境保護的作品中汲取守護自然的力量。
從理論學習的深耕細作,到業務能力的千錘百煉;從文化品牌的精心打造,到人才隊伍的培育壯大,省文化館第一黨支部以“四強驅動”為引擎,賦能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升級。未來,他們將繼續在新時代群眾文化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書寫嶄新篇章,讓文化春雨浸潤高原兒女心田。
。▉碓矗呵嗪H請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