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青藏高原的脊梁上,有這樣一群追光者——他們以實驗室為舟,以數據為槳,在高原農業、生態保護、清潔能源、醫療技術等領域劈波斬浪,用科技之力書寫新時代的“青海答卷”。今日起,青海日報開設《最美高原奮斗者之最美科技工作者》專欄,將鏡頭對準這群扎根高原的科研先鋒,展現他們破解“卡脖子”難題的執著,將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堅守,以及用智慧點亮高原未來的情懷。敬請關注!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18載扎根高原,西寧市蔬菜技術服務中心主任、研究員孔小平以“潛心鉆研三分地,勤耕高原萬畝田”為信念,把足跡刻進田間地頭,將汗水灑向溫室大棚。她深耕蔬菜產業科技融合,從品種選育到技術集成,以創新鏈串聯產業鏈,用科技“金鑰匙”打開農戶增收門,為西寧高原蔬菜產業培育出充滿希望的科技沃土。
“越是技術薄弱的地區,越能發揮科研創新的力量。”2007年,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蔬菜學專業畢業的孔小平放棄眾多優厚的工作待遇,選擇了西寧市蔬菜研究所(2019年改名西寧市蔬菜技術服務中心)。
初到西寧,孔小平調研發現,西寧蔬菜種植面臨品種單一、產量低、缺乏本地優勢特色品種、農民增收困難等突出問題。
面對困境,孔小平從西寧主栽的蔬菜胡蘿卜品種選育著手,開啟她的科技興農之路。有人質疑:“到外面引一個品種多容易,耗費半輩子的精力去育種,你圖啥?”孔小平笑答:“就圖讓老鄉們有自己的品種,掌握主動權,有發展后勁!”
育種是一場漫長而孤獨的馬拉松。孔小平耗時半年跑遍各地農科院、種植戶和市場,收集了上百份蔬菜種質資源。隨后,長年在實驗室和田間,對這些資源進行鑒定、評價,并創制出優異新種質。
科研的戰場從來沒有坦途。七月酷暑,在試驗田做雜交授粉時,孔小平常曬到臉上脫皮、眼前發暈;小孢子培養多次失敗、種質資源因貯藏問題損失,曾讓她痛心不已……這些挫折從未使她消沉,反而堅定了攻克難題的決心。
通過持續摸索、與權威專家探討,她成功挖掘抑制胡蘿卜抽苔的相關基因,并結合游離小孢子培養技術使抗抽苔種質的創制周期縮短了60%。
2018年,歷經10年選育的“寧紅”“焰紅”系列水果型胡蘿卜新品種通過審定,新品種集高產、高品質和高抗于一身,孔小平團隊同時配套研發了相關種子繁育和機械化生產技術。
“選育一個品種,服務一個產業。”是孔小平始終堅守的科研理念。2019年,在一次生產技術培訓會上,因品種退化、抽苔嚴重而幾乎放棄種植的農戶郭祥,被孔小平“青海胡蘿卜必須走自主選育之路”的決心激勵。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郭祥邀請孔小平團隊在合作社示范種植新品種。
沒想到這一試,竟試出每公頃4.5萬公斤的產量,足足比之前高出1.5萬公斤。郭祥現在還記得,看見提早半月種植的胡蘿卜無一根抽苔的那種欣喜,因為提早上市,郭祥的胡蘿卜也在鮮貨市場上賣出精品價。
如今,郭祥的湟源金和華種植專業合作社,33.33公頃胡蘿卜田像鋪在高原上的紅寶石地毯。氣吸式播種機5人單日播種1.33公頃,人工成本大大降低;配套引流表層雨水滲濕胡蘿卜根際技術,讓出苗率至少提高30%;抗抽苔品種使播種期提前15—20天,錯峰上市帶來每公頃1.8萬—2.25萬元的增收。經測算,合作社年新增純收益達28.2萬元。
通過示范帶動,越來越多的“寧紅”“焰紅”在高原扎根,一壟壟豐收的胡蘿卜,在科研與土地的深度融合中,結出最甜美的果實。
在孔小平的科研生涯里,始終跳動著一顆服務“三農”的火熱初心。她敏銳地意識到機械化作業的重要性,針對標準化種植技術缺失痛點和勞動力缺乏“卡脖子”問題,她引進、調試甘藍移栽機、大蔥育苗機和結球類蔬菜收獲機等高效作業機械,這些“硬核”科技的落地,使蔬菜生產逐漸實現標準化,也讓諸多合作社蔬菜生產經營實現華麗轉身。
2023年,當得知湟中區龍財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在菜薹種植中陷入發展困境時,她主動邀請省外菜薹專家,提供品種選用和全方位技術支持,并手把手地培訓農技人員。2024年,合作社90公頃示范基地迎來大豐收,2070萬元的銷售收入賬單上,凝結著她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赤誠之心,更成為當地農戶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菜農遇到技術難題,孔小平總是隨叫隨到。在西寧市,“有技術難題找孔小平”已經成為了很多蔬菜種植基地管理人員和種植大戶的默契。
作為青海省“昆侖英才”培養領軍人才及青海大學校外研究生導師,孔小平深知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總是擠出時間帶學生、做培訓,將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科技興農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她常對學生說,“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戶家。”
在她的悉心培養下,一批年輕的農業科技人才逐漸成長起來,成為西寧蔬菜產業的新生力量。如今,孔小平的科研團隊年均引進100多個蔬菜新品種,篩選出6-10個適宜本地種植的優新品種,不僅豐富了本地蔬菜品種庫,更讓高原冷涼蔬菜走進了粵港澳大灣區高端市場,實現“身價”的飛躍。
從簡易的地膜覆蓋種植到全產業鏈發展,從品種依賴到自主創新,西寧蔬菜產業的每一步跨越,都凝聚著孔小平和幾代蔬菜科技工作者的心血。
如今,孔小平又踏上了新的征程: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高原冷涼蔬菜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的課題攻關。在她的科研筆記本上,專用品種選育、氣象保障技術和采后品質綜合控制技術等關鍵環節被紅筆圈出,那是她對高原菜田的承諾,也是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寫照。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