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破零!一心做強燕麥“芯片”
——記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波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宋明慧
發布時間:2025-05-24 07:32:50
編輯:何繼紅
張波在育種加速器查看燕麥生長情況。本人供圖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至今,張波仍然清晰地記得2014年3月15日,這是他從加拿大完成博士后合作研究歸國的日子,帶著從全世界收集的被譽為“種子芯片”的種質資源,拒絕了內地的工作邀請,回到曾經培養他的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因為有一份割舍不下的感情,還有一心想服務于高原農業發展的志向。

  從讀博士開始,張波便從事小麥研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肉蛋奶的需求日益增加,有著“禾草之王”之稱的燕麥,是發展畜牧業重要的飼料,也是營養價值極高的“雜糧之王”,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以基因組學為基礎的分子設計育種領域嚴重滯后,阻礙了產業發展。2016年,張波把研究方向轉向燕麥基因組與分子育種。

  萬事開頭難。收集資源、爭取經費、搭建平臺、建立國際合作、組建團隊……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十年來,張波走遍青海燕麥種植的每個縣域,足跡遍及我國燕麥主產區。“北育南繁”的育種特點更是讓他成為“追著太陽跑的人”,十年來,每年要經受兩個“炎炎夏日”的烘烤。

  至今他仍記得:“當時一份資源都沒有,就從世界各地收集資源,從起初的第1份到現在的3900余份,構建了青藏高原最大的燕麥種質資源庫。”張波介紹,分子育種就是通過種質資源的精準鑒定,挖掘有重要育種價值的基因模塊并組裝利用,定向培育具有目標性狀的新品種。種質資源精準鑒定的核心是功能基因的挖掘,從團隊挖掘的第一個抗病基因到后來的產量、品質基因,是一段極其艱辛的過程。

  張波清楚記得,為了克隆第一個抗病基因PmNWIPB-1,團隊構建了15000個單株的遺傳群體,為了得到精準的表型數據,張波和團隊成員劉韜于2021年12月輾轉到云南省調查15000個單株的抗病表型并取樣。

  張波回憶,為了確保DNA樣品及時、安全從云南運回實驗室,他們突破重重困難,自駕2200多公里,輾轉幾個省份,將樣品及時、安全運回實驗室,這為PmNWIPB-1的克隆和分子育種利用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也為抗白粉病新品種的分子選育奠定了基礎。

  張波一直遵循一個原則,堅持科學問題來自生產實踐,從生產一線到實驗室再回到生產一線,服務生產,運用科技手段解決生產問題,讓研究成果真正服務于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這也是他作為博士生導師對于學生選題的基本要求。十年時間,張波和團隊攻克了很多難題,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

  率先在我國建立從重要育種性狀基因解析到新基因分子設計利用和新品種定向選育的“分子育種體系”,育成攜帶目標基因的高產、抗病、耐鹽、高蛋白燕麥新品種(系);主持審定新品種8個,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1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項,登記省級成果5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1項。

  如今,育成的“科燕”系列燕麥新品種,不僅為我國草牧業發展提供了不同用途的優質飼草新種源,也正逐漸成為我國邊際土地改良和利用的“新利器”。

  為了讓國家科研經費“性價比”最高化,“科燕”系列燕麥品種除在青海種植外,還被推廣到我國燕麥種植的其他區域,從祖國版圖西邊的新疆到東邊的黑龍江、從北邊的呼倫貝爾到南邊的云南,從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黃河源頭到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都有“科燕”系列品種的足跡。

  對于張波而言,從事的燕麥基因組與分子育種,每天都充滿著新的挑戰,要解決新的問題,當遇到瓶頸時,他總能憑借自己的智慧化解,想方設法迎接挑戰。他的初衷,就是要把一系列育成的新品種推廣到祖國需要的每一寸土地。

  盡管取得一些突破和成果,張波仍覺得工作只是剛剛開始,深度遠遠不夠。他說:“展望未來,要在既定研究框架基礎上,久久為功,繼續深入、系統地揭示已經發現的科學問題,用堅韌的毅力和創新精神,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把燕麥基因組及分子育種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青海省政協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召開 吳曉軍講話
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召開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2024年青海"昆侖英才·青海學者"項目擬入選人員
青海省雙擁模范單位和雙擁模范個人擬表彰對象
西寧市舉辦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宣傳活動
西寧市區擬增設5處“拉鏈式”交替通行設施
24H熱點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生態視界”攝影作品...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為期7天!湟中區首屆荷包文...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西寧市城中區第七屆河湟非...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西寧市城東區主場日:六項...
技能點亮希望!西寧市舉辦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
西寧市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 王衛...
青海大通:2025年向化藏族鄉鄉村旅游推介活動啟幕
青海海北:海晏文旅何以“圈粉”百萬游客
西寧市城西區低空航線三大場景首飛
第二屆青海國家公園主題公益嘉年華開幕
熱點圖片
青海互助:油菜田里種出“金飯碗”
青海互助:油菜田里...
家住央隆:晨昏雁鶴兩相聞——走進祁連山國家公園⑤
家住央隆:晨昏雁鶴...
青海風采綻山城 合作共贏啟新程 ——第七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見聞
青海風采綻山城 合作...
援青院長的“三重擔當”詮釋醫者初心——記果洛州瑪沁縣人民醫院院長(援青)、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朱鑫璞
援青院長的“三重擔...
光影流轉間 共赴青海文旅之約
光影流轉間 共赴青海...
探秘青海:深度全景體驗之旅
探秘青海:深度全景...
指尖上的千年
指尖上的千年
文創里的青海
文創里的青海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破零!一心做強燕麥“芯片”
——記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波

青海日報
2025-05-24 07:3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破零!一心做強燕麥“芯片”
——記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波

青海日報
2025-05-24 07:3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破零!一心做強燕麥“芯片”
——記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波

  • 2025-05-24 07:32:50
  • 來源:青海日報
張波在育種加速器查看燕麥生長情況。本人供圖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至今,張波仍然清晰地記得2014年3月15日,這是他從加拿大完成博士后合作研究歸國的日子,帶著從全世界收集的被譽為“種子芯片”的種質資源,拒絕了內地的工作邀請,回到曾經培養他的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因為有一份割舍不下的感情,還有一心想服務于高原農業發展的志向。

  從讀博士開始,張波便從事小麥研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肉蛋奶的需求日益增加,有著“禾草之王”之稱的燕麥,是發展畜牧業重要的飼料,也是營養價值極高的“雜糧之王”,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以基因組學為基礎的分子設計育種領域嚴重滯后,阻礙了產業發展。2016年,張波把研究方向轉向燕麥基因組與分子育種。

  萬事開頭難。收集資源、爭取經費、搭建平臺、建立國際合作、組建團隊……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十年來,張波走遍青海燕麥種植的每個縣域,足跡遍及我國燕麥主產區。“北育南繁”的育種特點更是讓他成為“追著太陽跑的人”,十年來,每年要經受兩個“炎炎夏日”的烘烤。

  至今他仍記得:“當時一份資源都沒有,就從世界各地收集資源,從起初的第1份到現在的3900余份,構建了青藏高原最大的燕麥種質資源庫。”張波介紹,分子育種就是通過種質資源的精準鑒定,挖掘有重要育種價值的基因模塊并組裝利用,定向培育具有目標性狀的新品種。種質資源精準鑒定的核心是功能基因的挖掘,從團隊挖掘的第一個抗病基因到后來的產量、品質基因,是一段極其艱辛的過程。

  張波清楚記得,為了克隆第一個抗病基因PmNWIPB-1,團隊構建了15000個單株的遺傳群體,為了得到精準的表型數據,張波和團隊成員劉韜于2021年12月輾轉到云南省調查15000個單株的抗病表型并取樣。

  張波回憶,為了確保DNA樣品及時、安全從云南運回實驗室,他們突破重重困難,自駕2200多公里,輾轉幾個省份,將樣品及時、安全運回實驗室,這為PmNWIPB-1的克隆和分子育種利用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也為抗白粉病新品種的分子選育奠定了基礎。

  張波一直遵循一個原則,堅持科學問題來自生產實踐,從生產一線到實驗室再回到生產一線,服務生產,運用科技手段解決生產問題,讓研究成果真正服務于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這也是他作為博士生導師對于學生選題的基本要求。十年時間,張波和團隊攻克了很多難題,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

  率先在我國建立從重要育種性狀基因解析到新基因分子設計利用和新品種定向選育的“分子育種體系”,育成攜帶目標基因的高產、抗病、耐鹽、高蛋白燕麥新品種(系);主持審定新品種8個,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1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項,登記省級成果5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1項。

  如今,育成的“科燕”系列燕麥新品種,不僅為我國草牧業發展提供了不同用途的優質飼草新種源,也正逐漸成為我國邊際土地改良和利用的“新利器”。

  為了讓國家科研經費“性價比”最高化,“科燕”系列燕麥品種除在青海種植外,還被推廣到我國燕麥種植的其他區域,從祖國版圖西邊的新疆到東邊的黑龍江、從北邊的呼倫貝爾到南邊的云南,從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黃河源頭到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都有“科燕”系列品種的足跡。

  對于張波而言,從事的燕麥基因組與分子育種,每天都充滿著新的挑戰,要解決新的問題,當遇到瓶頸時,他總能憑借自己的智慧化解,想方設法迎接挑戰。他的初衷,就是要把一系列育成的新品種推廣到祖國需要的每一寸土地。

  盡管取得一些突破和成果,張波仍覺得工作只是剛剛開始,深度遠遠不夠。他說:“展望未來,要在既定研究框架基礎上,久久為功,繼續深入、系統地揭示已經發現的科學問題,用堅韌的毅力和創新精神,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把燕麥基因組及分子育種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宋明慧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真实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400部o|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精品四虎免费观看国产高清午夜|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av在线播放日韩亚洲欧| 成年人的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欧美极品JIZZHD欧美| 免费看特级毛片|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免费动漫人物扑克软件网站| 草的爽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色费女人18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制服丝袜一区| eeuss影院在线观看| 扒开双腿猛进入喷水免费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免费| 国产精品va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 wwwjizzjizz| 无套内射无矿码免费看黄|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欧美在线性爱视频|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 四虎成年永久免费网站| 香焦视频在线观看黄| 国产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老狼| 84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天堂草原电视剧在线观看免费| 一进一出60分钟免费视频|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va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