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說青海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破零!一心做強燕麥“芯片”
——記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波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宋明慧
發布時間:2025-05-24 10:24:14
編輯:趙生欣
張波在育種加速器查看燕麥生長情況。本人供圖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至今,張波仍然清晰地記得2014年3月15日,這是他從加拿大完成博士后合作研究歸國的日子,帶著從全世界收集的被譽為“種子芯片”的種質資源,拒絕了內地的工作邀請,回到曾經培養他的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因為有一份割舍不下的感情,還有一心想服務于高原農業發展的志向。

  從讀博士開始,張波便從事小麥研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肉蛋奶的需求日益增加,有著“禾草之王”之稱的燕麥,是發展畜牧業重要的飼料,也是營養價值極高的“雜糧之王”,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以基因組學為基礎的分子設計育種領域嚴重滯后,阻礙了產業發展。2016年,張波把研究方向轉向燕麥基因組與分子育種。

  萬事開頭難。收集資源、爭取經費、搭建平臺、建立國際合作、組建團隊……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十年來,張波走遍青海燕麥種植的每個縣域,足跡遍及我國燕麥主產區。“北育南繁”的育種特點更是讓他成為“追著太陽跑的人”,十年來,每年要經受兩個“炎炎夏日”的烘烤。

  至今他仍記得:“當時一份資源都沒有,就從世界各地收集資源,從起初的第1份到現在的3900余份,構建了青藏高原最大的燕麥種質資源庫。”張波介紹,分子育種就是通過種質資源的精準鑒定,挖掘有重要育種價值的基因模塊并組裝利用,定向培育具有目標性狀的新品種。種質資源精準鑒定的核心是功能基因的挖掘,從團隊挖掘的第一個抗病基因到后來的產量、品質基因,是一段極其艱辛的過程。

  張波清楚記得,為了克隆第一個抗病基因PmNWIPB-1,團隊構建了15000個單株的遺傳群體,為了得到精準的表型數據,張波和團隊成員劉韜于2021年12月輾轉到云南省調查15000個單株的抗病表型并取樣。

  張波回憶,為了確保DNA樣品及時、安全從云南運回實驗室,他們突破重重困難,自駕2200多公里,輾轉幾個省份,將樣品及時、安全運回實驗室,這為PmNWIPB-1的克隆和分子育種利用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也為抗白粉病新品種的分子選育奠定了基礎。

  張波一直遵循一個原則,堅持科學問題來自生產實踐,從生產一線到實驗室再回到生產一線,服務生產,運用科技手段解決生產問題,讓研究成果真正服務于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這也是他作為博士生導師對于學生選題的基本要求。十年時間,張波和團隊攻克了很多難題,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

  率先在我國建立從重要育種性狀基因解析到新基因分子設計利用和新品種定向選育的“分子育種體系”,育成攜帶目標基因的高產、抗病、耐鹽、高蛋白燕麥新品種(系);主持審定新品種8個,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1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項,登記省級成果5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1項。

  如今,育成的“科燕”系列燕麥新品種,不僅為我國草牧業發展提供了不同用途的優質飼草新種源,也正逐漸成為我國邊際土地改良和利用的“新利器”。

  為了讓國家科研經費“性價比”最高化,“科燕”系列燕麥品種除在青海種植外,還被推廣到我國燕麥種植的其他區域,從祖國版圖西邊的新疆到東邊的黑龍江、從北邊的呼倫貝爾到南邊的云南,從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黃河源頭到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都有“科燕”系列品種的足跡。

  對于張波而言,從事的燕麥基因組與分子育種,每天都充滿著新的挑戰,要解決新的問題,當遇到瓶頸時,他總能憑借自己的智慧化解,想方設法迎接挑戰。他的初衷,就是要把一系列育成的新品種推廣到祖國需要的每一寸土地。

  盡管取得一些突破和成果,張波仍覺得工作只是剛剛開始,深度遠遠不夠。他說:“展望未來,要在既定研究框架基礎上,久久為功,繼續深入、系統地揭示已經發現的科學問題,用堅韌的毅力和創新精神,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把燕麥基因組及分子育種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吳曉軍:切實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惠民實效
青海省政協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召開 吳曉軍講話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2024年青海"昆侖英才·青海學者"項目擬入選人員
青海省雙擁模范單位和雙擁模范個人擬表彰對象
技能點亮希望!西寧市舉辦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
青海黃南:6大主題活動力促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24H熱點
青海大通:2025年向化藏族鄉鄉村旅游推介活動啟幕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西寧市城中區第七屆河湟非...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破零!一心做強...
狐貍常“做客” 巖羊來“游玩” 青海生態電站變身...
青海海北:海晏文旅何以“圈粉”百萬游客
青海臻品遇見絲路晨光——第九屆絲博會見聞
多彩河湟映鵬城 文博盛會綻風華——第二十一屆深圳...
青海互助:油菜田里種出“金飯碗”
家住央隆:晨昏雁鶴兩相聞——走進祁連山國家公園⑤
青海風采綻山城 合作共贏啟新程 ——第七屆中國西...
熱點圖片
青海大通:2025年向化藏族鄉鄉村旅游推介活動啟幕
青海大通:2025年向...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西寧市城中區第七屆河湟非遺美食季開幕
【2025青海文化旅游...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破零!一心做強燕麥“芯片”——記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波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
狐貍常“做客” 巖羊來“游玩” 青海生態電站變身“高原野生動物樂園”
狐貍常“做客” 巖羊...
青海海北:海晏文旅何以“圈粉”百萬游客
青海海北:海晏文旅...
青海臻品遇見絲路晨光——第九屆絲博會見聞
青海臻品遇見絲路晨...
多彩河湟映鵬城 文博盛會綻風華——第二十一屆深圳文博會青海主題館見聞
多彩河湟映鵬城 文博...
青海互助:油菜田里種出“金飯碗”
青海互助:油菜田里...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破零!一心做強燕麥“芯片”
——記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波

青海日報
2025-05-24 10:2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破零!一心做強燕麥“芯片”
——記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波

青海日報
2025-05-24 10:2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破零!一心做強燕麥“芯片”
——記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波

  • 2025-05-24 10:24:14
  • 來源:青海日報
張波在育種加速器查看燕麥生長情況。本人供圖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至今,張波仍然清晰地記得2014年3月15日,這是他從加拿大完成博士后合作研究歸國的日子,帶著從全世界收集的被譽為“種子芯片”的種質資源,拒絕了內地的工作邀請,回到曾經培養他的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因為有一份割舍不下的感情,還有一心想服務于高原農業發展的志向。

  從讀博士開始,張波便從事小麥研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肉蛋奶的需求日益增加,有著“禾草之王”之稱的燕麥,是發展畜牧業重要的飼料,也是營養價值極高的“雜糧之王”,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以基因組學為基礎的分子設計育種領域嚴重滯后,阻礙了產業發展。2016年,張波把研究方向轉向燕麥基因組與分子育種。

  萬事開頭難。收集資源、爭取經費、搭建平臺、建立國際合作、組建團隊……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十年來,張波走遍青海燕麥種植的每個縣域,足跡遍及我國燕麥主產區。“北育南繁”的育種特點更是讓他成為“追著太陽跑的人”,十年來,每年要經受兩個“炎炎夏日”的烘烤。

  至今他仍記得:“當時一份資源都沒有,就從世界各地收集資源,從起初的第1份到現在的3900余份,構建了青藏高原最大的燕麥種質資源庫。”張波介紹,分子育種就是通過種質資源的精準鑒定,挖掘有重要育種價值的基因模塊并組裝利用,定向培育具有目標性狀的新品種。種質資源精準鑒定的核心是功能基因的挖掘,從團隊挖掘的第一個抗病基因到后來的產量、品質基因,是一段極其艱辛的過程。

  張波清楚記得,為了克隆第一個抗病基因PmNWIPB-1,團隊構建了15000個單株的遺傳群體,為了得到精準的表型數據,張波和團隊成員劉韜于2021年12月輾轉到云南省調查15000個單株的抗病表型并取樣。

  張波回憶,為了確保DNA樣品及時、安全從云南運回實驗室,他們突破重重困難,自駕2200多公里,輾轉幾個省份,將樣品及時、安全運回實驗室,這為PmNWIPB-1的克隆和分子育種利用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也為抗白粉病新品種的分子選育奠定了基礎。

  張波一直遵循一個原則,堅持科學問題來自生產實踐,從生產一線到實驗室再回到生產一線,服務生產,運用科技手段解決生產問題,讓研究成果真正服務于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這也是他作為博士生導師對于學生選題的基本要求。十年時間,張波和團隊攻克了很多難題,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

  率先在我國建立從重要育種性狀基因解析到新基因分子設計利用和新品種定向選育的“分子育種體系”,育成攜帶目標基因的高產、抗病、耐鹽、高蛋白燕麥新品種(系);主持審定新品種8個,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1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項,登記省級成果5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1項。

  如今,育成的“科燕”系列燕麥新品種,不僅為我國草牧業發展提供了不同用途的優質飼草新種源,也正逐漸成為我國邊際土地改良和利用的“新利器”。

  為了讓國家科研經費“性價比”最高化,“科燕”系列燕麥品種除在青海種植外,還被推廣到我國燕麥種植的其他區域,從祖國版圖西邊的新疆到東邊的黑龍江、從北邊的呼倫貝爾到南邊的云南,從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黃河源頭到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都有“科燕”系列品種的足跡。

  對于張波而言,從事的燕麥基因組與分子育種,每天都充滿著新的挑戰,要解決新的問題,當遇到瓶頸時,他總能憑借自己的智慧化解,想方設法迎接挑戰。他的初衷,就是要把一系列育成的新品種推廣到祖國需要的每一寸土地。

  盡管取得一些突破和成果,張波仍覺得工作只是剛剛開始,深度遠遠不夠。他說:“展望未來,要在既定研究框架基礎上,久久為功,繼續深入、系統地揭示已經發現的科學問題,用堅韌的毅力和創新精神,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把燕麥基因組及分子育種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宋明慧
編輯:趙生欣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综合狠狠|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小猪视频免费网|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欧美精品dorcelclub全集31| 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香蕉精品一本大道在线观看| 国产调教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福利视频| 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东北少妇不戴套对白第一次| 日韩精品卡二卡3卡四卡| 亚洲砖码砖专无区2023|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国产又黄又硬又湿又黄的|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好硬好湿好爽再深一点h视频|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欧美人善交videosg| 人成午夜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色yeye香蕉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97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欧美va天堂在线影院|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国产视频福利一区| lisaannxxxxx|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站|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国产又黄又爽无遮挡不要vip| 青青操在线视频| 在公交车里要了几次| xxxxx69hd杨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