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高原6月,青海湖畔碧波蕩漾,西寧城內客商云集,一場綠色發展的盛宴在青藏高原綻放出耀眼華彩。6月29日,第26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在西寧圓滿落幕。
這是一場高原上的盛會,更是一次面向未來的綠色宣言。青海,這個肩負“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心懷“國之大者”的戰略要地,正以胸懷與擔當,在守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推動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五天的會期內,實現簽約項目82個,總投資額869.4億元,綠色算力、清潔能源、跨境貿易的藍圖在青藏高原加速鋪展。當青海以全新姿態連接世界,一條生態優先、科技賦能、開放協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清晰可見。
綠色動能:資源稟賦的科技蛻變
綠色,是青洽會的主旋律。青海,作為中國西部的重要生態屏障,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生態環境,成為綠色發展的熱土。青洽會期間,眾多綠色產業項目集中亮相,涵蓋清潔能源、生態旅游、綠色食品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示了青海在綠色經濟轉型中的積極探索和實踐。
在綠色算力展區,一組服務器機柜吸引專業觀眾駐足。青海省數據局副局長陳衛軍現場介紹:“截至目前,青海已建成智算超算規模超1.5萬P,初步形成了‘通算+智算+超算’綜合算力供給體系。”
本屆青洽會上,綠色算力是關鍵詞也是熱門詞。從海南藏族自治州展館的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模型,到綠色算力展區內綠電溯源監測平臺,生動展現了青海推動清潔能源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釋放綠色發展澎湃動能的實踐,彰顯了青海的資源稟賦,更揭示了其通過綠色算力賦能產業轉型、服務國家東中部綠電需求的樞紐地位,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綠”動力。
在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展區,對綠色的詮釋充滿高原的生機與純凈。展臺上,世界屋脊的牦牛肉、青稞、枸杞、藜麥等特色產品琳瑯滿目,每件產品背后都依托嚴苛的有機認證與全程可追溯體系。
高清屏幕滾動播放著遼闊草原、高山牧場和現代化精深加工車間的畫面,生動講述著青海依托無污染環境、嚴苛標準和科技創新,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清晰勾勒出從高原凈土到全國餐桌的綠色輸出軌跡。
置身展區的游客無不深受感染。來自西安的客商王明宇品嘗現場烹制的牦牛肉后贊不絕口:“肉質鮮嫩,帶著草原的清香,有機認證標識讓人安心!”隨后他試飲青稞酒,對高原佳釀的獨特風味嘖嘖稱奇。在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展區,客商用舌尖品味、用手機溯源、用雙眼見證,真切感受青海“綠水青山”孕育出的純凈與珍貴。
創新引領:科技賦能塑造發展新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本屆青洽會深刻傳遞出一個信號:青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擁抱科技創新,為傳統產業注入智慧基因,為新興產業開辟廣闊藍海。
鹽湖資源開發邁入“智”取新時代。面對國家糧食安全與戰略新興產業對鉀、鋰資源的巨大需求,青海鹽湖產業正依靠創新破解“鎂害”難題、提升鋰資源利用效率。
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展區,吸附法、膜分離法等尖端提鋰技術模型與高純度碳酸鋰樣品同臺亮相,展現了從“廢料”中高效提取戰略資源的重大突破。
在綠色算力展區內,“高原數字新藍海”彰顯著青海在數字經濟領域的蓬勃生機,其中的人工智能體驗區人氣爆棚,圍滿了好奇的市民游客。
這生動的一幕,正是青海以創新驅動產業躍升的鮮活例證。好心情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將人工智能、VR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入精神心理診療領域,其展示的“心理數字CT機”“VR療愈設備”等,突破了傳統醫療的時空限制與服務模式,代表了“數字療法”的創新突破。
這不僅是技術應用的展示,更彰顯了青海依托綠電與算力優勢,積極培育“高原特色智慧醫療”新賽道,以開放姿態擁抱科技創新,為民生福祉與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賦能的堅定決心。
創新的浪潮同樣席卷商貿領域。今年青洽會以別開生面的“云”姿態擁抱世界,青海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推出的“青海臻品推薦官”直播間便是典型例證。
直播間摒棄了傳統的即時銷售模式,獨辟蹊徑地聚焦于品牌塑造與價值傳播,通過深度解讀高原產品的生態故事、文化底蘊與匠心工藝,為特色農畜產品注入品牌靈魂,架起一座從高原產地直達全國消費者心智的“云端金橋”,開創了以內容賦能產業、以品牌驅動價值提升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開放共贏:絲路交響拓展合作新空間
青海,自古就是絲綢之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樞紐。本屆青洽會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搭建起聯通內外、合作共贏的金色橋梁。
本屆青洽會從籌備之初就彰顯國際化視野。5月19日,青海省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采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創新模式,并首次設置雙主賓國機制,吸引8000余名國內外嘉賓參會。
波黑駐華大使西尼沙·貝爾揚與墨西哥駐華使館公使恩瑞肯·艾思卡米亞共同踏上高原,在6月25日開幕當天的主賓國經貿合作交流會上,雙方政企代表圍繞綠色可持續發展、現代農牧產業等全球性議題展開深度對話。中國墨西哥商會與青海省招商局現場交換合作備忘錄文本。
這是一場跨越洲際的對話:13個國家及“一帶一路”中德貿易促進會代表團、世界旅游聯盟等2個國際組織深度參與,本屆青洽會累計簽約項目中,外資項目金額占比達35%。
這是一次全國聯動的協作:9個國家部委、24個省(區、市)政府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團赴會。
這更是一次多元主體的交融:712家國內外企業踴躍參展,其中央企40家、國企63家、港澳臺企業18家、外企33家,共同繪就開放合作的壯闊圖景。
會展規模創歷史之最:新建成的青海國際會展中心首次啟用,6萬平方米展覽空間布局三大展館。
展商數量、展品種類創歷史新高:首次設立“外貿優品中華行”展區、藏毯文化特色展區,680余家境內外企業參展,集中展示了26大類1萬余件特色產品,線上線下成交金額近7000萬元。
“一廳一景”的青海特色展館內,青海8個市州差異化呈現發展脈絡,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鹽湖工業沙盤展示鋰資源提取技術,海南州的光伏電站模型還原塔拉灘“藍海”奇觀,海東市河湟文化體驗區飄來青稞酒的醇香。
本屆青洽會以空前的規模與深度,生動詮釋了“開放合作·綠色發展”的主題。它不僅是一場經貿盛會,更搭建了一個跨越國界、聯動區域、融合多元的高能級平臺。
開放合作,是青海對世界的誠意。綠色發展,是青海給未來的答案。
當青洽會的旗幟在高原夏風中緩緩降下,青海已在新的起跑線上蓄勢待發。青洽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青海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投資,更提升了青海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為未來的發展打開了新的窗口。它鼓勵更多企業投身綠色產業,共同探索和實踐綠色發展的新模式,推動全球綠色經濟的深化發展。
未來,青海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與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化國際合作,吸引更多綠色資本與技術,推動產業升級,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和諧共生。同時,也將以青洽會為契機,分享綠色發展經驗,推動全球綠色經濟的交流與合作,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力量。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