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體育活動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載體和橋梁,近年來,西寧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在推動“農體文旅商”融合發展進程中,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體育賽事為切入點,以“賽事流量”助力“鑄牢融量”,持續拓寬以體促融新路徑新內涵,促進各民族“三交”,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
全民健身讓“三交”有“融度”。秉持“‘鑄牢’牽引、體育搭臺、文旅融合、經濟唱戲”,西寧市持續強化賽事賦能和資源導入,開展“賽事活動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活動,構建多層次多樣化賽事活動體系,以賽事“流量”,帶動消費“能量”,促進經濟“增量”,助力鑄牢“融量”,營造更多沉浸式、體驗式農體文旅商融合消費新場景。
截至目前,全市舉辦賽事活動40余場次,10多萬人次參與,其中吸引省外來西寧參賽人員近5000人次,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占比達38.5%,體育賽事直接和間接產生經濟收益3000多萬元。
舉辦西寧地區第五十二屆元旦環城賽、首屆“農行·青唐城杯”西寧國際徒步大會、全國全民健身大拜年(西寧站)活動、“賞高原丁香·舞夏都西寧”千人健身鍋莊舞快閃、“雪豹杯”棒球公開賽、“青BA”群眾籃球聯賽(西寧賽區)等活動,群眾健身意識普遍增強,體育融入群眾日常生活,推進了“農體文旅商”多業態深度融合,進一步促進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特色品牌讓“三交”有“響度”。充分發揮體育產業對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的積極作用,西寧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承辦品牌賽事、專業賽事為牽引,大力發展“鑄牢+體育+”和“+鑄牢+體育”,打造體育消費新場景,培育“全域、全季、全要素”農體文旅商的發展業態,通過賽事活動向外界展示“大美青海·幸福西寧”良好形象,不斷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三交”。
今年以來,先后舉辦了中國冰壺聯賽(西寧站)和全國冰壺錦標賽、中國手球超級聯賽(西寧賽區)、第六屆中國城市少兒足球聯賽(西寧賽區)、“奔跑吧·少年”第二屆中國城市青少年跳繩公開賽(西寧站),以及黃河流域九省(區)第三屆農民籃球邀請賽、蘭西城市群青少年棒球交流賽等,在賽事活動舉辦期間,充分發揮賽事品牌效應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和優勢,加速形成“一日比賽、多日停留,一人參賽、多人出游”的觀賽新模式,把體育賽事“爭金奪銀”的“流量”轉化為經濟發展“真金白銀”的“增量”。
體旅融合讓“三交”有“力度”。充分利用“夏都西寧”旅游名片和高原特色運動項目、自然稟賦,西寧市實施體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構建全域體育旅游發展大格局,因地制宜發展體育旅游產業,西寧市已連續三次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十佳體育旅游品牌目的地”。青海·湟中昆侖武術大賽獲評“中國體育旅游精品賽事”,西寧市體育公園獲評“國家體育產業示范項目”,西寧半程馬拉松獲評“2024年最佳體育文化旅游項目”,進一步豐富了體育產業內涵。
推出的以森林戶外、湟水河自然生態、鄉野漫游為主線的9條康養騎行徒步路線,推動了“鑄牢”與體育、文化、旅游、康養、生態深度融合。開展的“跟著賽事去旅行”活動,依托賽事組織參賽運動員、裁判員和隨行人員赴黃金海拔2200米的青藏高原康養中心、城中區香水書院、河湟新區青繡數字化總部等參觀游覽,通過推介旅游路線、美食打卡、特色農產品展示等,將各類自然風光、康養文化和非遺魅力推介出去,“三交”名片實現多元化。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