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盛夏青海,活力奔涌。7月21日,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青海主題采訪活動正式啟動。來自中央媒體及省內主要媒體的記者將圍繞“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這一主題展開采訪調研,探尋青海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密碼”。今日起,《青海日報》開設“活力中國調研行”專欄,以融合報道方式全面展示青海奮進新征程的萬千氣象和時代印記。敬請關注。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7月21日下午,在青海省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數字化部技術處處長周冀向“活力中國調研行”記者團介紹中心的具體工作。身后的大屏幕上,兩條起伏的曲線格外顯眼。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兩條線忽高忽低,到底是啥意思?
“藍色這條是實際負荷,綠色這條是調度負荷。如果算力中心能夠按照綠色曲線來用電的話,就能夠最大化地消納清潔能源,用電成本也能達到最優。”周冀告訴記者,想要了解這曲線背后的故事,還得從中心成立說起。
時間回到2024年6月。青海省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正式成立。作為依托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建成的全國首個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它為政府和算力、發電、用電企業等提供電網安全監控、清潔能源集中監控、新能源功率預測、綠電價值傳導、能碳雙控監測、綠色算力資源監測、電力算力調度、電力算力融合分析等服務。
那條曲線,是中心的核心工作之一。
“說白了就是先把幾樣關鍵信息收集起來分析,比如算力中心的用電負荷、一天中電價高低不同的時段,還有全省范圍內清潔能源的發電情況等。分析完這些數據之后,就能畫出一條算力任務的用電調度曲線,根據這條曲線來安排工作,讓算力企業的用電和新能源發電盡量同步。”
周冀的介紹讓看似復雜的兩條曲線變得簡單起來——在新能源發電多、電價又便宜的時候,集中干那些耗電多的智能計算工作。這樣一來,既能減少能源浪費、降低排放,又能輸出“綠色”的算力。
可以說,這兩條起伏的曲線,正記錄著青海數字經濟與綠色能源碰撞出的新火花。據了解,通過調度中心引導算力企業動態響應調控曲線,截至今年6月,通過這種調度模式,全省算力產業綠電使用比例90%以上。今年上半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21萬噸。
“現在我們還在研究更加精準的調控技術和更加靈活的調控模式,后續這兩條曲線,也會從最初的‘若即若離’變得越來越貼合。”指著大屏幕,周冀自豪地說。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