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真沒想到,閑置多年的老倉庫出租后,咱們還能拿到分紅。”7月22日,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村民李大爺攥著剛領到的分紅款,難掩喜悅。曾經,村里集體資產閑置、賬目不清的“糊涂賬”讓群眾意見紛紛,如今經過海東市農村“三資”專項整治,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已成為鄉村振興的“清廉引擎”。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海東市把“三資”管理作為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的“突破口”,組建由紀檢、農業農村等部門組成的“三資”服務專班,打出“一線走訪破‘頑疾’、下沉調研找‘病灶’,部門聯動筑‘防線’、監管透明曬‘賬本’,監督升級聚‘民心’、發力固本強‘根基’”組合拳。專班成員走田埂進農家,與村民面對面嘮家常、查賬冊,排查資金使用不規范、資產閑置浪費等問題,推動“沉睡資產”變身“增收活水”。截至目前,已追繳違規資金60.64萬元,138個立行立改問題實現“動態清零”。
搭建跨部門信息共享平臺,建立財政、審計、農業農村等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通過平臺實時抓取資金異動、資產權屬不明等風險點;推行“三資”管理“陽光公開”制度,依托村公示欄、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定期晾曬收支明細、資產處置等信息,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查賬”“督賬”;優化“三資”管理服務流程,在鄉鎮設立“一站式”服務窗口,推行資產租賃招標、資源流轉備案等標準化操作,讓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
目前,海東市正以“嚴”的基調、“實”的作風,讓每一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讓每一項資產都成為鄉村振興的“聚寶盆”,227個持續整改問題正按計劃推進,53個村通過資產盤活實現村集體增收。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