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糧增畜穩 沃野生金
——“青海經濟年中觀察”系列報道之二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王臻
發布時間:2025-07-28 06:45:12
編輯:易 娜

民和三川黃河谷地的沃野田疇。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盛夏時節,行走在青海大地,一派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綠油油的玉米苗隨風搖曳,各色瓜果在綠葉中探出腦袋,牛羊悠閑地吃著牧草,農民的歡聲笑語在希望的田野上盡情釋放,一個個生動場景匯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

  一直以來,農村根基牢固、農業發展穩健,在穩固經濟基本盤、保障民生底線等方面,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今年時間已過半,青海農牧業以加快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為目標,圍繞“兩個持續、三個增長、四個著力”,統籌推進農業農村和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實施農牧業穩產穩量攻堅行動,加力推動牛羊、生豬產能恢復、設施蔬菜生產及漁業產能提升,上半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9%,農牧業經濟穩中向好,各項指標任務實現“雙過半”。

  一個“穩”字彰顯青海農牧業的強勁韌性。

  第一穩:

  “耕”基穩固 守好“糧袋子”

  時值盛夏,青海東部川水谷地的冬小麥收割已接近尾聲,農田里機器轟鳴,高效的農機化服務,為夏糧的早日顆粒歸倉做好保障。

  倉廩實,天下安。夏糧豐收為全年糧食穩定打好了基礎。“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多措并舉推進糧食生產任務落實落地,糧油生產開局較好。”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各類農作物播種面積869.55萬畝(1畝≈0.067公頃),其中,糧食作物482.85萬畝、油料作物227.1萬畝,超額完成年度目標的108.5%、102.3%。

  數據亮眼,糧食安全的背后,不僅是春耕生產下搶抓農時、調優結構的爭分奪秒,更藏著糧食穩產的密碼:

  ——是“藏糧于地”堅決不能越過的耕地紅線。

  平整土地、升級田間道路,在全省高標準農田項目完成運行下,不僅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減少水土流失,還提高了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與土地利用率,糧食產能可以進一步提高。

  “今年,全省各地堅持把保障糧食安全與高效節水灌溉、農機農藝推廣應用、撂荒地復耕復墾等相結合,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34.7萬畝,這是五年來規模最大的一年,將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

果農霍延暢展示成熟上市的杏子。 通訊員 石延壽 攝

  與此同時,持續開展高標準農田工程質量“回頭看”和專項整治行動,修訂完善“規建管用”全鏈條管理制度。并抓住備耕關鍵期,加力整改自然資源督察反饋問題,鞏固“非糧化”整治成果。

  另一方面,在7個縣打造省部級綠色高產高效整建創建縣129.68萬畝,落實單產提升關鍵技術面積24萬畝,建立“百千萬”畝高產田464個,為全年增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是“藏糧于技”不斷加注的科技馬力。

  不久前,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育成的“青薯早1號”獲得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證書,這個由我省自主育種的第一個馬鈴薯早熟品種,在試驗田中,通過雙膜種植技術,已實現畝產2500公斤,與傳統品種相比增產近50%。

  良種先行,保證種子質量是我省糧食穩產的基礎。上半年,全省審定通過農作物新品種8個,包括我省首次審定的硬粒小麥品種,成功培育并轉讓全國首個青稞品種“昆侖18號”種權。截至目前,全省推介優質、高產、適宜生產的農作物優良品種40個,應用面積達400萬畝,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其中雜交油菜和雜交玉米實現良種全覆蓋。

  第二穩:

  肉好菜鮮 充足“菜籃子”

  菜、蛋、肉等“菜籃子”產品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7月21日,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丹麻鎮新添堡的“供港澳”蔬菜基地里,第二茬四色花菜正茁壯生長,雖然距長成收割還有些日子,但是銷售的訂單早已預定結束。除此之外,種植的無筋四季豆、廣東香草(薄荷)、皺皮羽衣甘藍等冷涼蔬菜均穩定產出。

  發揮高原冷涼氣候優勢,近幾年互助縣的高原冷涼蔬菜產業發展得可謂如火如荼,這里產出的蔬菜不僅品質高,種類也豐富,它們通過積極搭建的外貿平臺和拓展的外貿渠道,不斷豐富著省內外群眾的餐桌。

  在冷涼蔬菜成為鄉村熱產業的當下,今年我省積極申報建設高原冷涼蔬菜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進湟中國家級高原冷涼蔬菜產業園建設,上半年,3800多棟改造升級老舊設施溫棚投入生產,推廣水肥一體化、多茬精細種植等技術,設施蔬菜種植面積、產量較去年分別增加4000畝、1400噸,育苗訂單增加2500萬株。截至6月底,全省蔬菜種植面積51萬畝,同比增長2.8%,產量49.8萬噸,同比增長8.4%。

  我們從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的雙增長中不難看出,蔬菜的供應處于充足狀態。入夏以來,我省大批高原冷涼蔬菜陸續上市,充實著全國各地的“菜籃子”。

  作為“菜籃子”里的另一重要品類,牛、羊、生豬的市場動態同樣備受關注。

  從數據上看,截至6月底,全省能繁母豬存欄為6.42萬頭,處于綠色區間;牛羊豬禽肉產量18.0萬噸,同比增長32.61%;禽蛋產量1.19萬噸,增長33.3%。

  從質量上看,在大通等4縣實施肉牛增量提質項目,推進10個奶農主體養加一體化發展。共和、澤庫、達日、海晏4縣國家級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通過中期評估,推廣藏羊良種繁育、牦牛人工授精技術,實施“糧改飼”“高產優質苜蓿示范”項目。同時,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部署開展冬春季集中免疫,推進無紙化出具動物檢疫證明,嚴厲打擊私屠亂宰,強化畜禽運輸屠宰管理。

  抓好生產,保障供應,“菜籃子”的穩產保供連著城鄉兩頭,關系民生福祉,上半年“菜籃子”的穩步增加為下半年繼續保持良好勢頭打牢了基礎。

  第三穩:

  提升質效 建好輸出地

  6月11日,樂都啟動直供“北上廣港”計劃,日均發貨200噸;

  6月18日,香港STC青海實驗室在西寧市揭牌成立,這個在香港市場備受歡迎的產品質量標志,不僅是“青字號”農產品進入“港澳市場”的通行證,更能在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53個英聯邦國家及地區互相認可,這種“青海檢測、香港發證”的模式,為“青字號”產品走向國際市場開啟“快車道”;

  同日,青海西寧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批配中心在廣東成立,豆苗、菜薹等8個明星單品冷涼蔬菜種類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冷涼蔬菜實現“當日采摘、當日送達”直飛北上廣深;

  大通豌豆苗日均空運250公斤至滬深;

  黃南尖扎聯合水產等陸基漁業養殖基地陸續投產,龍洋知鮮(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農牧企業與香港美心集團等企業簽約1億元;

  ……

  這份上半年“走出去”的成績單映射著我省堅定加快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步伐的全貌,在突出重點抓好引導的前提下,“雙冷”產業不斷提質提速,截至5月底,全省出口冷涼蔬菜1812.8噸,增長210%;出口冷水魚相關產品2197噸,增長120%。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實施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出口(供港澳)供應鏈體系行動,強化供港農畜產品輸出,落實青海相關經貿協議,11家企業已供港冷水魚、牦牛肉、冷涼蔬菜、藜麥、藏(地)毯等產品共計7349萬元。今年以來,供港農產品1174噸,金額達2016萬元。

  做好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的質量保障,上半年,我省發布2025年全省主導品種95個和63項主推技術,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數量達到1298個,有機草原監測面積達到3.35億畝,發布實施地方標準10項,累計48個農產品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與此同時,推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全省縣級及以上農產品檢測機構“雙認證”實驗室增加至16個。

  標準引領、風險管控、認證賦能,我們通過構建覆蓋源頭治理、標準生產、風險管控、品牌認證的全鏈條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多維度筑牢農產品質量根基,為打造高質量輸出地奠定了堅實的安全基礎。上半年,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

  一個個扎實數據,彰顯著農業農村經濟的穩健底氣,也描繪了鄉親們收入穩步增加、農村和諧安寧的美好圖景。當前,青海正凝聚力量,推動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以妙筆丹青書寫著氣勢磅礴的鄉村振興新篇章。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羅東川在西寧市調研重點企業運行情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援青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名單的公示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青海貴德縣三屯:古村展新顏 產業富鄉親
第六批上海援青干部人才抵達青海果洛州
24H熱點
青海打造退役軍人關愛幫扶體系“升級版”
【山海同心 筑夢青海】牢記囑托擔使命 高原礪志映...
【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用群眾心聲“問...
【活力中國調研行】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品...
第八屆青稞酒文化旅游宣傳展示活動在青海西寧市啟幕
【活力中國調研行】青海同仁市:鄉村振興讓古城煥...
青海互助縣推出六條高原避暑康養線路
大愛相“髓” 文旅同行——青海省情暖造血干細胞捐...
第二屆高原康養論壇在青海海東市開幕
“跟著賽事游青海”2025年鞭陀龍交流大賽開幕
熱點圖片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紅魔”旋風席卷球場內外——第二屆“青超聯賽”第七輪青海果洛州主場見聞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山海同心 筑夢青海】文旅援青,讓青海走向更廣闊舞臺!——援青工作巡禮之五
【山海同心 筑夢青海...
【活力中國調研行】河湟風情“活”在街巷間
【活力中國調研行】...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唐卡金線勾勒足球弧線——第二屆“青超聯賽”第七輪青海黃南州主場見聞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冷涼氣候如何成就青海西寧市農業的“綠色奇跡”——西寧“冷涼經濟”系列報道之三
冷涼氣候如何成就青...
【活力中國調研行】高原驛站熱起來
【活力中國調研行】...
澳門青少年:我和青海有個約定
澳門青少年:我和青...
江源玉樹,馬背上的歡騰
江源玉樹,馬背上的歡騰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糧增畜穩 沃野生金
——“青海經濟年中觀察”系列報道之二

青海日報
2025-07-28 06:4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糧增畜穩 沃野生金
——“青海經濟年中觀察”系列報道之二

青海日報
2025-07-28 06:4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糧增畜穩 沃野生金
——“青海經濟年中觀察”系列報道之二

  • 2025-07-28 06:45:12
  • 來源:青海日報

民和三川黃河谷地的沃野田疇。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盛夏時節,行走在青海大地,一派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綠油油的玉米苗隨風搖曳,各色瓜果在綠葉中探出腦袋,牛羊悠閑地吃著牧草,農民的歡聲笑語在希望的田野上盡情釋放,一個個生動場景匯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

  一直以來,農村根基牢固、農業發展穩健,在穩固經濟基本盤、保障民生底線等方面,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今年時間已過半,青海農牧業以加快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為目標,圍繞“兩個持續、三個增長、四個著力”,統籌推進農業農村和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實施農牧業穩產穩量攻堅行動,加力推動牛羊、生豬產能恢復、設施蔬菜生產及漁業產能提升,上半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9%,農牧業經濟穩中向好,各項指標任務實現“雙過半”。

  一個“穩”字彰顯青海農牧業的強勁韌性。

  第一穩:

  “耕”基穩固 守好“糧袋子”

  時值盛夏,青海東部川水谷地的冬小麥收割已接近尾聲,農田里機器轟鳴,高效的農機化服務,為夏糧的早日顆粒歸倉做好保障。

  倉廩實,天下安。夏糧豐收為全年糧食穩定打好了基礎。“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多措并舉推進糧食生產任務落實落地,糧油生產開局較好。”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各類農作物播種面積869.55萬畝(1畝≈0.067公頃),其中,糧食作物482.85萬畝、油料作物227.1萬畝,超額完成年度目標的108.5%、102.3%。

  數據亮眼,糧食安全的背后,不僅是春耕生產下搶抓農時、調優結構的爭分奪秒,更藏著糧食穩產的密碼:

  ——是“藏糧于地”堅決不能越過的耕地紅線。

  平整土地、升級田間道路,在全省高標準農田項目完成運行下,不僅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減少水土流失,還提高了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與土地利用率,糧食產能可以進一步提高。

  “今年,全省各地堅持把保障糧食安全與高效節水灌溉、農機農藝推廣應用、撂荒地復耕復墾等相結合,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34.7萬畝,這是五年來規模最大的一年,將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

果農霍延暢展示成熟上市的杏子。 通訊員 石延壽 攝

  與此同時,持續開展高標準農田工程質量“回頭看”和專項整治行動,修訂完善“規建管用”全鏈條管理制度。并抓住備耕關鍵期,加力整改自然資源督察反饋問題,鞏固“非糧化”整治成果。

  另一方面,在7個縣打造省部級綠色高產高效整建創建縣129.68萬畝,落實單產提升關鍵技術面積24萬畝,建立“百千萬”畝高產田464個,為全年增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是“藏糧于技”不斷加注的科技馬力。

  不久前,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育成的“青薯早1號”獲得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證書,這個由我省自主育種的第一個馬鈴薯早熟品種,在試驗田中,通過雙膜種植技術,已實現畝產2500公斤,與傳統品種相比增產近50%。

  良種先行,保證種子質量是我省糧食穩產的基礎。上半年,全省審定通過農作物新品種8個,包括我省首次審定的硬粒小麥品種,成功培育并轉讓全國首個青稞品種“昆侖18號”種權。截至目前,全省推介優質、高產、適宜生產的農作物優良品種40個,應用面積達400萬畝,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其中雜交油菜和雜交玉米實現良種全覆蓋。

  第二穩:

  肉好菜鮮 充足“菜籃子”

  菜、蛋、肉等“菜籃子”產品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7月21日,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丹麻鎮新添堡的“供港澳”蔬菜基地里,第二茬四色花菜正茁壯生長,雖然距長成收割還有些日子,但是銷售的訂單早已預定結束。除此之外,種植的無筋四季豆、廣東香草(薄荷)、皺皮羽衣甘藍等冷涼蔬菜均穩定產出。

  發揮高原冷涼氣候優勢,近幾年互助縣的高原冷涼蔬菜產業發展得可謂如火如荼,這里產出的蔬菜不僅品質高,種類也豐富,它們通過積極搭建的外貿平臺和拓展的外貿渠道,不斷豐富著省內外群眾的餐桌。

  在冷涼蔬菜成為鄉村熱產業的當下,今年我省積極申報建設高原冷涼蔬菜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進湟中國家級高原冷涼蔬菜產業園建設,上半年,3800多棟改造升級老舊設施溫棚投入生產,推廣水肥一體化、多茬精細種植等技術,設施蔬菜種植面積、產量較去年分別增加4000畝、1400噸,育苗訂單增加2500萬株。截至6月底,全省蔬菜種植面積51萬畝,同比增長2.8%,產量49.8萬噸,同比增長8.4%。

  我們從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的雙增長中不難看出,蔬菜的供應處于充足狀態。入夏以來,我省大批高原冷涼蔬菜陸續上市,充實著全國各地的“菜籃子”。

  作為“菜籃子”里的另一重要品類,牛、羊、生豬的市場動態同樣備受關注。

  從數據上看,截至6月底,全省能繁母豬存欄為6.42萬頭,處于綠色區間;牛羊豬禽肉產量18.0萬噸,同比增長32.61%;禽蛋產量1.19萬噸,增長33.3%。

  從質量上看,在大通等4縣實施肉牛增量提質項目,推進10個奶農主體養加一體化發展。共和、澤庫、達日、海晏4縣國家級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通過中期評估,推廣藏羊良種繁育、牦牛人工授精技術,實施“糧改飼”“高產優質苜蓿示范”項目。同時,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部署開展冬春季集中免疫,推進無紙化出具動物檢疫證明,嚴厲打擊私屠亂宰,強化畜禽運輸屠宰管理。

  抓好生產,保障供應,“菜籃子”的穩產保供連著城鄉兩頭,關系民生福祉,上半年“菜籃子”的穩步增加為下半年繼續保持良好勢頭打牢了基礎。

  第三穩:

  提升質效 建好輸出地

  6月11日,樂都啟動直供“北上廣港”計劃,日均發貨200噸;

  6月18日,香港STC青海實驗室在西寧市揭牌成立,這個在香港市場備受歡迎的產品質量標志,不僅是“青字號”農產品進入“港澳市場”的通行證,更能在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53個英聯邦國家及地區互相認可,這種“青海檢測、香港發證”的模式,為“青字號”產品走向國際市場開啟“快車道”;

  同日,青海西寧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批配中心在廣東成立,豆苗、菜薹等8個明星單品冷涼蔬菜種類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冷涼蔬菜實現“當日采摘、當日送達”直飛北上廣深;

  大通豌豆苗日均空運250公斤至滬深;

  黃南尖扎聯合水產等陸基漁業養殖基地陸續投產,龍洋知鮮(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農牧企業與香港美心集團等企業簽約1億元;

  ……

  這份上半年“走出去”的成績單映射著我省堅定加快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步伐的全貌,在突出重點抓好引導的前提下,“雙冷”產業不斷提質提速,截至5月底,全省出口冷涼蔬菜1812.8噸,增長210%;出口冷水魚相關產品2197噸,增長120%。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實施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出口(供港澳)供應鏈體系行動,強化供港農畜產品輸出,落實青海相關經貿協議,11家企業已供港冷水魚、牦牛肉、冷涼蔬菜、藜麥、藏(地)毯等產品共計7349萬元。今年以來,供港農產品1174噸,金額達2016萬元。

  做好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的質量保障,上半年,我省發布2025年全省主導品種95個和63項主推技術,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數量達到1298個,有機草原監測面積達到3.35億畝,發布實施地方標準10項,累計48個農產品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與此同時,推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全省縣級及以上農產品檢測機構“雙認證”實驗室增加至16個。

  標準引領、風險管控、認證賦能,我們通過構建覆蓋源頭治理、標準生產、風險管控、品牌認證的全鏈條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多維度筑牢農產品質量根基,為打造高質量輸出地奠定了堅實的安全基礎。上半年,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

  一個個扎實數據,彰顯著農業農村經濟的穩健底氣,也描繪了鄉親們收入穩步增加、農村和諧安寧的美好圖景。當前,青海正凝聚力量,推動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以妙筆丹青書寫著氣勢磅礴的鄉村振興新篇章。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王臻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91在线播放| 欧美jizz18性欧美| 欧美性猛交xx免费看| 日韩在线视频不卡| 性xxxxbbbb| 国产香蕉97碰碰久久人人|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加勒比综合在线|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japanese国产在线看| √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8下载| 91丁香亚洲综合社区|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人成|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向日葵app在线观看下载大全视频|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GOGOGO免费观看国语| 韩国免费A级作爱片无码|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无广告| 国产高清免费的视频| 国产a国产片色老头| 亚洲性久久久影院| 一级特黄aaa大片在| 九九影院理论片在线观看一级 | 99热都是精品久久久久久| 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色|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 一级毛片免费一级直接观看| 午夜视频体验区| 永久在线观看www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