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7月23日,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江日堂鄉多日麻村格則溝的河畔,當地牧民索南代姆駕駛滿載鮮奶的三輪車平穩駛過新落成的6號便民橋。這座跨徑6米、寬2.5米的便民鋼橋,讓該村牧民告別出行難的窘境。2025年以來,青海省交通運輸廳全面啟動“我家門前那座橋”(500座便民橋梁)專項民生工程,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232座便民橋梁,其中建成110座,122座正在加快施工。
青海省農村公路橋梁“老齡化”問題較為突出,全省近8000座農村公路橋梁中,部分橋梁超期服役,老舊橋梁占比近三分之一。對此,青海省公路局編制完成《“我家門前那座橋”便民橋梁工程實施方案》及《便民橋梁通用圖》的設計審查,為各參建單位提供了可參照執行的依據。全省各公路總段采用“試點先行+全域推廣”模式全力推動便民橋梁建設,積極探索創新工藝與新材料應用,廣泛引入“鋼便橋”技術,按抗震標準設防,讓橋梁“更快更穩”地建成落地。鋼便橋較傳統方法施工周期縮短近一半,安全系數大幅提升。在生態極敏感的三江源腹地,工程設計突出“環;”,采用“生態橋”理念,提高橋墩高度,最大限度減少對河道的擾動,保護母親河水清岸綠,實現通達與環保的雙贏。
該項工程完工后,將惠及全省8個市州42個縣區的200余個行政村,點亮30余萬農牧民群眾的新生活;近百所偏遠學校的孩子將徹底告別濕冷的“蹚水上學”歷史;每年可減少農牧產品運輸損耗約8000噸,讓農牧民腰包更鼓、鄉村產業更旺;農村公路網“筋骨”將更強健。
。▉碓矗呵嗪H請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