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提起孫萬紅這個名字。不少人會想起那個在洪水中架起人橋的身影,那個在塌陷坑洞中救人的背影,24年軍旅生涯淬煉出的擔當,讓這位武警老兵在一次次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在青海大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滾燙的足跡——每一步,都向著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危急中的沖鋒:身軀架起救命橋
24年的軍旅生涯,孫萬紅的軍功簿上記著1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每一枚勛章背后,都是他與群眾的深情聯結。2015年8月,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加定鎮下河村泥石流圍困23戶69名村民,橋梁沖毀之際,他帶頭跳進齊腰洪水:“搭成人橋送群眾過去!”與戰友用肩膀頂起木板,在洪流中架起生命通道,冰冷洪水泡紫嘴唇仍無人退縮。休整時,83歲劉大爺顫巍巍遞上珍藏30年的互助酒,混著雨水的青稞酒盛滿軍民魚水情。
2020年1月,青海省西寧市南大街一路面發生坍塌,路過此地的他義無反顧沖向深坑救人,卻遇二次坍塌墜入坑中。腰部沒入冰水的他護住群眾,大聲安撫“我是退役軍人聽我指揮”,直到所有人安全撤離,他才被拉上路面,可剛完說“沒事”,腰間劇痛就讓他栽倒在地,經診斷,腰椎3節骨折。病床上面對妻女淚水,他眼神堅定:“我是黨員,群眾有難怎能不沖?”
奉獻里的擔當:大愛譜寫新華章
2020年,孫萬紅拉著戰友成立青海省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從果洛抗震救災的廢墟,到西寧疫情防控的寒風,這群老兵始終沖鋒在前,隊伍也從最初的幾人發展到如今的800余人,暖心事跡被大家口口相傳。他還加入“高原老兵宣講隊”,用樸實的兵言兵語講紅色故事。160多場宣講讓1.6萬人深受感動。2020年起,他作為49所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組織195位教官開展40多期軍事夏令營和500余場愛國主義教育,讓3萬多孩子心中種下愛國的種子。11年間,他資助的17名困難兒童中有6人考上大學,自籌的71萬元幫助8戶雙癌家庭、26戶困難家庭走出了困境。他用點點滴滴的行動,詮釋著軍人不變的大愛。
退役后的堅守:新崗位上續榮光
“退役軍人心中都有干事創業的一團火,但他們缺平臺、缺技術,缺經驗。要把這些有夢想的人組織起來一同創業服務社會。”看到許多退役軍人在創業路上步履蹣跚,孫萬紅暗暗許下承諾。為此,他多方自籌資金600余萬元,創辦礪劍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獲省市區三級及多部門授牌。旗下榮翔保安公司完成大型安保70余場次,培訓退役軍人 1500余場次,輸出人才70余人。他手把手幫退役軍人創業,基地成立半年多,就有48家退役軍人企業入駐,帶動53人創業、369人就業。
墻上的榮譽越來越多:青海省“最美退役軍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021年,他還去北京參加了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會。面對榮譽,他總說:“這是我一名老兵應該做的。”質樸的話語,道出了一位老兵的赤誠初心。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