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這是我們落地西寧的第一個項目,一期貼敷類醫療器械產品批量生產正在進入倒計時!”時值盛夏,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西寧開發區)招商引資熱潮涌動,青海俏福圣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李洪梅心中“燃”起諸多期待。
2024年,分赴四川、甘肅、青海等地考察投資環境后,俏福圣藥業最終做出決定:去西寧投資辦廠。
從考察選址、裝修,到設備安裝、工藝驗證,用時7個多月,生物園區“專班+專員+包保”機制給李洪梅留下了深刻印象。
西寧,正以招商創新,促產業向新。
或奔赴北京、上海、深圳,或深入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走出去”叩門招商,“請進來”共謀發展,憑借推政策、強招商、優環境的拼勁兒和闖勁兒,全市產業更迭接續、動能轉換,不斷上演著創新發展的精彩故事,蘊藏著投資興業的無限商機。
走出去,叩門招商
西寧開發區與國內數字化算力頭部企業新華三(H3C)在北京正式簽約,一期計劃投資9.2億元,打造“青海圖靈小鎮”。
中科曙光信創生態創新基地、中國移動(西寧)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基地等項目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暨數據標注產業高端洽談會上正式簽約。
在青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現有項目基礎上,寧德時代追加投資5億元,聚焦新能源產業布局,重點推進后工序配套建設,與西寧開發區攜手推動鋰電產業高質量發展。
招商引資,越走才能越近,越近才能越親。一場場商務洽談、一份份合作協議、一個個開工項目,無不印證著西寧成為客商投資興業的熱土。
“叩門招商”,企業的門到底該怎么敲?
今年年初,西寧開發區南川園區管委會行政服務中心干部楊宇斌帶著“新身份”——區域招商專班成員,與同事前往北京駐點辦公。
走訪中纖新材料、河北鯤鵬數字、中集安瑞科控股等企業,對接玄武巖纖維生產和氫能全產業鏈項目,拜訪北京市衛星物聯網產業協會和中關村豐臺園管委會……
密密麻麻的行程,讓楊宇斌獲取更多當地的市場信息和資源。楊宇斌說:“過去招商靠‘碰運氣’,現在靠‘精準對接’。立足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發展需求,將北京優質資源與西寧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制定出符合西寧發展的招商策略,把更多優質項目引到西寧開發區。”
同樣身為區域招商專班成員的李光耀,扎根深圳幾個月來,也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他說:“深圳直接輻射珠三角及粵港澳大灣區,長期駐扎在這里,能夠第一時間獲取當地企業投資意向、產業轉移等信息,實現與企業的緊密對接,改變以往信息滯后、溝通不及時的狀況。”
落實“專班+專員”“管委會+公司”工作機制,暢通“以商招商”“區域協同招商”等多元化招商途徑。
繪制完成區域產業鏈圖譜13張,收集產業類項目信息50余條,推送有效產業信息18條,協助完成項目簽約5項。
組織“叩門招商”70余次,對接新能源、生物經濟等領域龍頭企業160余家,成功簽約項目33個,總投資272億元。
以機制創新入手破局,一串串精彩數據、一項項亮眼成果,清晰地刻印在西寧開發區招商引資的進程中,成為其產業高質量發展特色所在、優勢所在、希望所在。
請進來,共謀發展
叩門是第一步,如何把企業“請進來”,讓他們愿意留下來、發展好?
前幾日,甘河園區2025中復神鷹碳纖維應用交流活動,邀請全國碳纖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行業協會等,合力推動碳纖維產業向材料高性能化、應用高端化、產業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加速邁進。
走進青海俏福圣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線上穴位磁療貼、遠紅外腸胃貼等產品逐漸成形。
“我們看中的不僅是西寧高原特色生物資源獨特優勢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更是當地已形成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生態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李洪梅表示。未來,該企業將聚焦技術升級、產能優化與產品建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持續深耕市場。
鏈上發力,“藥”有新作為。亮出最有優勢的資源家底、拿出最具誠意的務實舉措,生物園區瞄準產業鏈優化布局,深耕生物醫藥領域,牽引帶動更多上下游企業項目落戶園區,形成產業鏈群。
近年來,西寧開發區以穩住晶硅、突破鋰電、深化有色、培育新質為產業發展思路,邀請企業實地考察40余家次,對接10吉瓦異質結高效電池、5萬噸多金屬生產等一批項目,不斷完善新能源、新材料全產業鏈生態。
留下來,精心服務
7月19日,走進青海魯抗大地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繁忙有序,不遠處的一片空地上,該企業異地搬遷產能擴產(一期)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
“企業加大技改擴能力度,有效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項目建成后,可年產中藥軟膠囊劑、片劑、制劑和顆粒劑共5.4億粒。”青海魯抗大地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有明說。
“突出健康產業延鏈補鏈、落地見效,生物園區與省藥監局協同合作,打破行政壁壘,使其專業力量下沉園區,通過構建‘4+2’機制、設立園區工作站、推行聯審聯批等創新舉措,系統性解決醫療器械企業注冊審評中的痛點難點問題。”生物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既要促成項目“引進來”,又要保證項目“能落地”,還要推動項目“發展好”。西寧開發區充分發揮項目專員“一對一”聯點作用,靠前服務、主動作為,積極協調解決項目落地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從項目簽約到推進落地,再到建成運營,僅歷時24天。“項目推進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效有序的節奏,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在選址上,市委、市政府通盤考量,西寧開發區大力協調,選定交通便利、暢達八方,周邊配套設施齊全的存量資產,為項目的順利運營筑牢了基礎。”青海藍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剛感慨道。
緊盯安立聚能鈦、湘和、海源綠能等重點企業設備更新、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建設進度。
加快聯通三江源綠電智算中心(三期)基礎機電及配套工程、青海匯智裝配式綠色算力、青海玉錦綠色算力設施裝配等綠算在建項目開票進度。
加快推進西寧市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海南州戈壁基地配套煤電、10萬噸玄武巖纖維等項目前期。
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全力做好要素保障服務,高質高效為企業紓困解難,讓企業在西寧放心投資、安心發展。
一面是招商引資的火熱場面,一面是項目建設的繁忙場景,背后凝聚著西寧開發區的一腔誠意,更匯聚著西寧精心服務的滿滿溫度。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