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全省人民法院受理各類行政案件2057件,同比下降16.82%,再審審查案件285件,同比增長84.56%;再審案件26件,同比增長21.43%……近日,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24年度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白皮書》,旨在通過對行政審判案件數據的精細解讀,分析研判存在問題的原因,為依法行政提供參考建議,共同推動法治社會建設邁向新高度。
2024年,青海省三級法院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深入貫徹行政審判現代化理念,始終恪守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圍繞“提質增效”主線,充分發揮行政審判職能,堅決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在審慎審查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前提下,注重行為背后公共政策的價值取向與公民實質權益的平衡保護,為推進法治進程作出了積極貢獻。

服務全省中心工作 持續助力法治政府建設
行政審判作為審查行政行為的重要方式,對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以及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制度設計,其本質是司法權對行政權的監督。
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祁國慶介紹,2024年全省人民法院堅持以“公正司法促進依法行政”為核心,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行政審判職能作用,著力提升辦案質效,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依法監督支持行政執法活動,促推法治政府建設,切實守護好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記者從《白皮書》中了解到,全省人民法院牢固樹立服務大局意識,以更高水平的行政審判護航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促推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立足行政審判,通過審理涉環境資源案件,依法支持行政機關為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自然資源持續有效利用而實施的行政執法行為;通過審理涉招商引資案件,保護經營主體信賴利益,運用法治手段進一步推動優化營商環境;通過審理行政許可案件,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通過審理政府信息公開案件,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實發揮政府信息公開對人民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活動的服務作用。
依法審理涉土地房屋的征收安置協議案件,督促行政機關按約履行義務,及時糾正影響政府公信力的行為;依法審理涉房屋拆遷的行政賠償和補償案件,規范各類違法強制措施和強制執行行為,堅持合理補償與依法賠償原則,增強行政機關法治意識,提升政府充分保障民生改善、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責任感;依法妥善審理行政處罰案件,促推行政機關執法規范化,幫助執法人員樹牢程序意識;依法審理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案件,監督行政機關積極作為,及時回應行政相對人的合理訴求。
全省法院依托各類行政案件審理工作,以行政審判現代化助力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了司法與行政良性互動的法治生態。

積極融入社會治理 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
行政審判作為司法權監督行政權、保障和救濟公民權利的制度設計,其運行效能直接關乎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關乎人民群眾對法治的體驗感和對公平正義的獲得感。
《白皮書》顯示,2024年,全省人民法院新收行政一審案件813件(不含非訴行政行為審查案件),主要集中于城鄉建設、資源、公安以及勞動和社會保障四大行政管理領域。其中城鄉建設行政管理類案件281件,占比34.56%;資源行政管理類案件195件,占比23.98%;公安行政管理類案件116件,占比14.27%;勞動和社會保障類案件87件,占比10.7%。上述四類案件共占83.51%,除資源行政管理類案件較上一年度略有下降之外,城鄉建設、公安以及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管理類案件較上一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
全省人民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公正與效率”主題,樹牢“如我在訴”意識,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努力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牢固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延伸行政審判監督依法行政的效能,體現“監督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監督”,通過分析總結行政審判案件中反映的行政執法問題和社會治理漏洞,積極主動向行政機關提出針對性司法建議30份,收到行政機關反饋28份,促推行政機關改進執法方式,推動行政機關健全執法標準化體系。
切實提升行政審判質效,聚焦行政審判問題短板,認真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印發〈2024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工作要點〉〈行政審判質效提升年專項行動工作方案〉〈關于行政申請再審案件發改情況及部分典型案例的通報(2023)〉的通知》精神,堅決防止“程序空轉”“一人多案、一事多案”,通過糾正錯誤裁判,將“一行為一訴”理念向“一爭議一訴”理念轉變。通過法答網答疑、巡回授課等工作為抓手,統一裁判尺度,不斷加強條線指導,提升行政審判質效。
2024年,全省人民法院審結一審行政訴訟案件824件,結案率82.15%。其中,作出實體判決444件,實體判決率占比53.88%;裁定不予立案25件,占比3.03%;裁定駁回起訴103件,占比12.5%;調解結案15件,裁定準予撤訴或按撤訴處理218件,調撤率占比28.28%。
從結案情況來看,全省2024年行政訴訟一審案件駁回起訴率持續下降,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而調撤率則穩步上升,同比上升2.28個百分點。體現了全省人民法院在行政審判中始終堅持“穿透式審判”,持續加強行政爭議實質化解工作,避免了“程序空轉”,充分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推行訴訟與復議銜接 發揮復議主渠道作用
2024年,全省人民法院進一步加強行政復議與行政審判的有機銜接,通過多維度的制度創新與實踐探索,推動行政爭議化解工作邁向新高度。省司法廳與省人民法院聯合召開工作交流會商會,共同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的意見》,全省各級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為95.57%,較2023年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
2024年,全省各級行政復議機構積極暢通渠道、引導群眾通過行政復議表達訴求、維護權益,嚴格履行行政復議法定職責,著力提升辦案質效,在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推進行政機關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舉辦全省首屆行政審判、行政復議、行政執法同堂培訓,以“共學”促“共識”,取得了工作理念同步更新、業務能力同步提升、審查尺度同步規范的良好效果,為我省全面落實新行政復議法,發揮行政復議主渠道作用迎來良好開端。
2024年全省各級行政復議機構辦結的行政復議案件被提起行政訴訟數量為110件,占辦結行政復議案件總數的8.6%,91.4%的行政復議案件辦結后未再進入訴訟程序,更多行政爭議得到了實質性化解,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設立行政復議窗口與訴訟服務中心雙軌并行通道,我省首次在西寧鐵路運輸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設立行政復議受理窗口,既引導當事人選擇“寬口徑、高效率、低成本”的行政復議救濟途徑,又使當事人在法院咨詢或提起行政訴訟時,可直接選擇行政復議,實現了“走一步”即可進行行政復議的效果。積極引導當事人優先通過行政復議途徑解決行政爭議,發揮行政復議化解爭議主渠道作用,實現“辦結一案、規范一片、治理一行”。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