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科教
【再走青藏線——傳承弘揚“兩路”精神】鋼鐵脊梁鑄醫魂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馬振東 董志勇
發布時間:2024-08-29 07:58:07
編輯:李娜
為高原人民看病送藥。資料圖片(九五二醫院提供)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在廣袤的青藏高原,有一所閃耀著紅色光芒的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九五二醫院,為這片土地上的軍民帶來健康與希望。

  陸軍第九五二醫院的前身是西北軍區第二門診部,1954年7月由十九兵團留守處附屬醫院整編組建。

  在那個激情澎湃、奮斗不止的年代,無數醫護人員胸懷對國家和人民的赤誠,毅然投身神圣的醫療事業。

  1956年7月,70名醫生、護士受命于中央軍委,從古都西安到世界屋脊,從繁華都市到亙古荒原,戰嚴寒、斗風沙、抗缺氧、耐寂寞,在生命禁區格爾木搭起三頂帳篷,開設50張床位,建起格爾木第一所部隊醫院,開啟了醫院在青藏高原上的傳奇歷程。

  醫院初建格爾木市,面臨的是極其艱苦的條件。格爾木地處高原,環境惡劣,物資匱乏。狂風常常呼嘯而過,卷起漫天沙塵,猶如兇猛的野獸。嚴寒的冬季,氣溫低至零下十幾度,仿若冰窖。然而,醫護人員并未被重重困難嚇倒,他們居住在簡陋的帳篷里,以堅韌不拔的鋼鐵意志和樂觀向上的豪邁精神迎接每一個嚴峻挑戰。這種在困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兩路”精神在醫療戰線的生動寫照。

  醫院擔負著區域衛勤醫療保障及格爾木、拉薩、日喀則大站所屬兵站的醫療保障任務,在高原默默奉獻,守護軍民健康。

  在“兩路”建設中,為了保障筑路官兵及工人身體健康,減少人員傷亡,醫院根據駐地高寒缺氧、創傷疾病多發且資料空白的客觀現實,把心肺內科、普通外科確定為科研攻關重點科室,集中財力和物力,先后在心肺內科設置“高原病研究室”“CCU病房”“光量子血療室”“心臟工作站”,配置血療機、血療參數、紫外線分光、光度計等重要設備,在兩個外科聯合成立“TCU病房”,在條件艱苦、科技落后、信息閉塞的環境中,盡最大能力為筑路將士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為了更好地服務筑路官兵,醫院成立了一支專家醫療隊,定期為筑路官兵健康巡診。醫療隊雖然只有十人,卻擔負著東起日月山、南到拉薩、北到敦煌2000公里青藏公路沿線官兵的醫療保障任務。

  一年中,醫療隊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工作生活在4500米至5300米的昆侖山、唐古拉山和藏北高原。無論寒暑、節假日,醫療隊常年奔走在蒼茫高原,為官兵送醫送藥。行程艱難,醫護人員每次來回都要掉幾斤肉、脫幾層皮。有一次,他們被暴風雪困在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頂上,沒吃沒喝、無遮無蓋地挨過了三天三夜,硬是把巡診車推出雪堵路段,艱難地完成了巡診任務。

  這一優良傳統,專家醫療隊延續至今。

  2010年玉樹發生地震后,醫院奉令執行“兩線”保障任務,全力開展醫療救治。

  那一刻,時間就是生命,全體醫護人員不顧危險,沖鋒在前。時任創傷外科主管護師廖顯春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救援隊伍。在災區,她每天忙碌地穿梭在帳篷之間,照顧受傷群眾。有一次,廖顯春連續工作數十個小時,累得幾乎站不住腳,但她依然咬牙堅持,只為了能多救一個人。

  “4月14日晚上8點我們接到任務,坐著軍用卡車顛簸了二十多個小時才趕到玉樹。”時過境遷,當時一同參加救援的麻醉科主任王育紅回憶起那次緊急救援依舊歷歷在目。

  作為第一家進入受災地區的醫院,看著滿目瘡痍的地震災區,醫療隊第一時間投入救助。忍受著強烈的高原反應,醫療隊每天走街串巷,每一處救援現場都有他們奮不顧身的身影。

  整整一個月,醫療隊白天手術,晚上在沒有燈光的帳篷中舉著手電筒為病人輸液,醫療隊用行動詮釋了白衣天使的責任與擔當。

  在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醫療隊門診救治傷員2729人,巡診5037人、搶救危重病人27人,開展手術30臺(次),實現了“零感染、零死亡、零新增并發癥”的目標,榮獲“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這些榮譽,是對他們無私無畏、英勇奮戰的最好肯定。

  從70多年前的“三頂帳篷”,到今天的三級乙等醫院。一路走來,醫院不斷開拓創新,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引進先進設備,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瀚海闌干昆侖山,鐫刻高原戰士的忠誠;一襲白衣軍魂錚,書寫姓軍為兵的初衷……”軍歌嘹亮,醫院自戰火中孕育而生,一代代人聽黨指揮,一路負重前行、救死扶傷,傳承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這是醫院的紅色血脈和寶貴財富,更是走向未來的制勝密碼。

推薦閱讀
陳剛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督導調研
吳曉軍:充分釋放消費潛力 推動經濟持續向好
青藏鐵路湟源站:深夜鏖戰為道岔“舒筋壯骨”
青海暑期游成績單亮眼 西寧躋身避暑熱門前三甲
關于2023年度青海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省委網信辦公布"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整治典型案例
西寧至莎車至阿里航線正式通航
專家學者建言獻策助力祁連優品走向全國
24H熱點
“產業計量西部行”援青活動啟動
【再走青藏線——傳承弘揚“兩路”精神】鋼鐵脊梁...
懂青海 愛青海 興青海 青海各地各校精心籌劃“開學...
青海西寧:一年級小學生開始報名啦
西寧市博文學校投用 為九年一貫制學校 提供學位1350個
【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221,從紅色故事到紅...
【祖國好 家鄉美】“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青海選育菊芋新品種初步示范推廣
【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前行的力量——傳承...
【走進221 致敬元勛——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熱點圖片
唐卡藝術的生態“底色”
唐卡藝術的生態“底色”
砥礪奮進七十載 同心譜寫新華章——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側記
砥礪奮進七十載 同心...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進“中心”門 解“百家”憂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
【祖國好 家鄉美】“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祖國好 家鄉美】“...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黨旗輝映新征程 實干篤行在一線】以“紙”為媒 繪就鄉村振興畫卷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
【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前行的力量——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綜述(下)
【傳承弘揚“兩彈一...
【祖國好 家鄉美】照壁山下好風光
【祖國好 家鄉美】照...
青海大通縣7萬畝冷涼蔬菜近七成銷往省外
青海大通縣7萬畝冷涼...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再走青藏線——傳承弘揚“兩路”精神】鋼鐵脊梁鑄醫魂

青海日報
2024-08-29 07:5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再走青藏線——傳承弘揚“兩路”精神】鋼鐵脊梁鑄醫魂

青海日報
2024-08-29 07:5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再走青藏線——傳承弘揚“兩路”精神】鋼鐵脊梁鑄醫魂

  • 2024-08-29 07:58:07
  • 來源:青海日報
為高原人民看病送藥。資料圖片(九五二醫院提供)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在廣袤的青藏高原,有一所閃耀著紅色光芒的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九五二醫院,為這片土地上的軍民帶來健康與希望。

  陸軍第九五二醫院的前身是西北軍區第二門診部,1954年7月由十九兵團留守處附屬醫院整編組建。

  在那個激情澎湃、奮斗不止的年代,無數醫護人員胸懷對國家和人民的赤誠,毅然投身神圣的醫療事業。

  1956年7月,70名醫生、護士受命于中央軍委,從古都西安到世界屋脊,從繁華都市到亙古荒原,戰嚴寒、斗風沙、抗缺氧、耐寂寞,在生命禁區格爾木搭起三頂帳篷,開設50張床位,建起格爾木第一所部隊醫院,開啟了醫院在青藏高原上的傳奇歷程。

  醫院初建格爾木市,面臨的是極其艱苦的條件。格爾木地處高原,環境惡劣,物資匱乏。狂風常常呼嘯而過,卷起漫天沙塵,猶如兇猛的野獸。嚴寒的冬季,氣溫低至零下十幾度,仿若冰窖。然而,醫護人員并未被重重困難嚇倒,他們居住在簡陋的帳篷里,以堅韌不拔的鋼鐵意志和樂觀向上的豪邁精神迎接每一個嚴峻挑戰。這種在困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兩路”精神在醫療戰線的生動寫照。

  醫院擔負著區域衛勤醫療保障及格爾木、拉薩、日喀則大站所屬兵站的醫療保障任務,在高原默默奉獻,守護軍民健康。

  在“兩路”建設中,為了保障筑路官兵及工人身體健康,減少人員傷亡,醫院根據駐地高寒缺氧、創傷疾病多發且資料空白的客觀現實,把心肺內科、普通外科確定為科研攻關重點科室,集中財力和物力,先后在心肺內科設置“高原病研究室”“CCU病房”“光量子血療室”“心臟工作站”,配置血療機、血療參數、紫外線分光、光度計等重要設備,在兩個外科聯合成立“TCU病房”,在條件艱苦、科技落后、信息閉塞的環境中,盡最大能力為筑路將士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為了更好地服務筑路官兵,醫院成立了一支專家醫療隊,定期為筑路官兵健康巡診。醫療隊雖然只有十人,卻擔負著東起日月山、南到拉薩、北到敦煌2000公里青藏公路沿線官兵的醫療保障任務。

  一年中,醫療隊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工作生活在4500米至5300米的昆侖山、唐古拉山和藏北高原。無論寒暑、節假日,醫療隊常年奔走在蒼茫高原,為官兵送醫送藥。行程艱難,醫護人員每次來回都要掉幾斤肉、脫幾層皮。有一次,他們被暴風雪困在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頂上,沒吃沒喝、無遮無蓋地挨過了三天三夜,硬是把巡診車推出雪堵路段,艱難地完成了巡診任務。

  這一優良傳統,專家醫療隊延續至今。

  2010年玉樹發生地震后,醫院奉令執行“兩線”保障任務,全力開展醫療救治。

  那一刻,時間就是生命,全體醫護人員不顧危險,沖鋒在前。時任創傷外科主管護師廖顯春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救援隊伍。在災區,她每天忙碌地穿梭在帳篷之間,照顧受傷群眾。有一次,廖顯春連續工作數十個小時,累得幾乎站不住腳,但她依然咬牙堅持,只為了能多救一個人。

  “4月14日晚上8點我們接到任務,坐著軍用卡車顛簸了二十多個小時才趕到玉樹。”時過境遷,當時一同參加救援的麻醉科主任王育紅回憶起那次緊急救援依舊歷歷在目。

  作為第一家進入受災地區的醫院,看著滿目瘡痍的地震災區,醫療隊第一時間投入救助。忍受著強烈的高原反應,醫療隊每天走街串巷,每一處救援現場都有他們奮不顧身的身影。

  整整一個月,醫療隊白天手術,晚上在沒有燈光的帳篷中舉著手電筒為病人輸液,醫療隊用行動詮釋了白衣天使的責任與擔當。

  在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醫療隊門診救治傷員2729人,巡診5037人、搶救危重病人27人,開展手術30臺(次),實現了“零感染、零死亡、零新增并發癥”的目標,榮獲“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這些榮譽,是對他們無私無畏、英勇奮戰的最好肯定。

  從70多年前的“三頂帳篷”,到今天的三級乙等醫院。一路走來,醫院不斷開拓創新,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引進先進設備,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瀚海闌干昆侖山,鐫刻高原戰士的忠誠;一襲白衣軍魂錚,書寫姓軍為兵的初衷……”軍歌嘹亮,醫院自戰火中孕育而生,一代代人聽黨指揮,一路負重前行、救死扶傷,傳承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這是醫院的紅色血脈和寶貴財富,更是走向未來的制勝密碼。

作者 馬振東 董志勇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56prom在线精品国产|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bl道具play珠串震珠强迫| 明星造梦一区二区| 国产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5╳社区视频在线5sq|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男人边吃奶边摸下边的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久久| 中文日韩字幕一区在线观看| 男人操女人的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h视频免费在线| 坤廷play水管| 中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爱做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免费午夜在线观看| 99久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6| 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免费一级毛片清高播放| 菠萝蜜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 99久久99久久免费精品小说| 幻女free性zozo交|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草莓视频aqq|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蜜芽| 91香蕉国产线观看免费全集|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2021| 免费大学生国产在线观看p| 草莓视频在线免费播放草莓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 曰本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