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5月10日,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發布消息,歷經7個月攻關,黃河公司羊曲水電站首批人工繁育的1000余尾刺鮈水花苗完成平游,轉入開口培育階段,標志著公司刺鮈人工繁育技術取得實質性突破,為黃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注入新動能。
羊曲發電分公司于2024年10月至11月,在黃河班多至羊曲河段采捕野生刺鮈親本5組(雌雄比1:2),通過精細化馴養和模擬自然生態調控,在半年內使親魚性腺發育達標。2025年4月28日啟動首次人工催產繁殖,5月1日順利排卵并進行人工授精。
羊曲水電站魚類增殖放流站負責人楊建偉說:“我們創新采用間歇流水刺激、精準營養投喂等技術,攻克了該物種性腺發育難題。目前,1000余尾開口苗已進入專項保育階段,后續將重點突破苗種成活率提升、病害防治等關鍵技術。”
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標桿工程,黃河公司在羊曲水電站建設過程中便將生態環保因素納入考量,同步建成國內領先的智能化魚類增殖放流站,集成仿生態魚池、循環水養殖等前沿技術,實現全流程自動化、信息化管理。該站年設計培育黃河裸裂尻魚、厚唇裸重唇魚等土著魚種超37萬尾,自投運以來已累計放流珍稀魚苗25萬尾。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