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五月的長安城浸潤著槐香,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絲博會”)青海展館內,高原的氣息正與都市的喧囂悄然交融。
展館入口處,電子屏上循環播放著三江源頭的實景影像,消融的雪水在巖縫間蜿蜒,與展臺上陳列的青藏特產形成無聲呼應。“青稞來兩袋、藜麥來兩包、麥片來一罐……”來自西安市77歲的李玉蓉,推著推車在館內忙著“大采購”,“以前買過青海的青稞,口感特別好,我就喜歡高原雜糧,對身體好!”
百合老漿水展臺前,同樣十分熱鬧。來自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的青海北歸燕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高燕,將泛著淡乳色的漿水,倒進杯子給來往的游客品嘗。“這是蔬菜發酵的老漿水,咱陜甘寧的人都愛喝!”在高燕的熱情推介下,過往的游客紛紛嘗起可直飲的百合老漿水。
陜西客商王軍試飲后咂摸著嘴:“酸得透亮,后味帶著百合的甜,你別說還特別解渴呢!”來往的游客紛紛駐足品嘗百合老漿水,展柜上直飲包裝的百合老漿水,沒一會就銷售一空。
高燕一邊麻利地擺貨,一邊給游客講解發酵工藝:“您看這泡沫,都是天然乳酸菌在‘呼吸’呢,咱這漿水用的是自己種的菜,配著百合發酵,是咱西北唯一一家將老漿水做成可直飲的。”說話間,一位戴遮陽帽的阿姨捧著杯子來回踱步:“今天先買一箱,咱們加微信,到時候給我來兩箱寄到西安!”
在絲路優品展區設立的青海館內,一罐琥珀色的高原藏蜜在射燈下泛著溫潤的光澤。來自廣東省海中優選的負責人張賓峰俯身貼近展柜,仔細端詳著瓶身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字樣。
“咱們產品的蜜源在哪里?是線上銷售多還是線下銷售多一點……”聽到張賓峰的詢問,青海青藏蜜蜂良種養殖場銷售經理陳新德指向展架旁的圖冊道:“咱這蜜源都在海拔3200米的高寒草甸區,蜜蜂采的是金露梅、紫花針茅這些高原野花,方圓百公里沒工業污染。”
隨后,陳新德翻開手機:“線上銷售多一點,這幾年通過政府搭建的電商平臺,我們在京東等各大電商平臺都有銷售渠道,北京上海的客戶尤其認可咱這高原蜜的口感。線下和經銷商合作,在杭州等地有銷售。”
“我們的平臺正在試運營,地理標志產品可以免費入駐。”張賓峰曾是名律師,深耕地標產品維權領域。他見過太多優質農產品因銷路不暢而爛在地里的無奈場景,這份觸動讓他決心探索新路徑。此次亮相“絲博會”,他帶著搭建的助農平臺而來,希望以免費入駐的政策為紐帶,讓更多地理標志產品突破流通壁壘,從田間地頭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張賓峰的目光尤其聚焦在青海的地理標志產品上。當他在絲博會上看到青海展臺前擺放的黑枸杞、牦牛肉干、冬蟲夏草等臻品時,眼神瞬間亮了起來。他深知青海獨特的高原氣候和純凈的生態環境,孕育出的農產品有著無可替代的品質優勢。
在張賓峰和陳新德達成合作意向時,省際合作展的青海館內,西寧祥壽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馬成君,忙著給來往的客商介紹青海的牦牛肉干。“我在網上買過青海的牛肉干特別好吃,這次展會看到青海館就第一時間過來買一些!”來自湖北館的陳映岱,在嘗過各種口味后,最終選擇五香味的牦牛肉干。
這是馬成君第九次攜青海臻品亮相“絲博會”。在他眼中,青海省組織企業跨省參展的意義早已超越產品推廣的范疇,這既是高原特色產業向全國市場展示魅力的窗口,更是青陜兩地經貿文化交融的橋梁。
當牦牛肉干的醇厚香氣與高原牦牛酸奶的甘甜在展館里交織,當青海手藝人的唐卡繪畫與農畜產品同場亮相,每一次參展都像是一場跨越地域的對話:讓秦嶺腳下的消費者觸摸到青藏高原的生態肌理,也讓河湟谷地的特色產業借由展會平臺迎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這種“走出去”的姿態,正悄然改寫著高原經濟的開放維度,讓青海好物不再局限于高原,而是成為連接東西部市場的價值紐帶。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