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老板,9號訂單快好了嗎?”“你坐那倒杯水喝,馬上就好。”7月6日21時許,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大武鎮的街頭人影稀疏,一道藍色身影卻依然忙碌地穿梭于商戶與顧客之間,串聯起這座高原小城的煙火氣與人情味。這樣的日子,路小軍一干就是6年。
日均工作12個小時,月均跑單量超過1200單,送餐準時率保持在85%以上,2019年入職于青海花兒薈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配送員路小軍,憑借超強的記憶力與耐心的服務態度,成為該公司名副其實的“跑單王”。
“送外賣6年多,這里的每條街道、每個小區、每個路口,甚至每一家飯館的位置,我都爛熟于心。”送完一單稍作休息時,路小軍笑著對記者說,思緒不由飄回到過去。
這深刻記憶的起點,源于2019年路小軍剛入職時一場難忘的暴雪。“那天雪很大,視野很差,我又剛來,對地形不熟悉。顧客的地址在一處工廠旁,我圍著環城北路繞了好幾圈,送到時已超時一個半小時。”路小軍回憶,“顧客當時沒說什么,但我返回途中卻接到了投訴。”
這次經歷讓路小軍暗下決心,要保證準時,必須先吃透這座城的地形。“往后遇到不熟悉的地址,我會提前研究導航,途中強迫自己記下顯著地標,實在不行就請教經理和同事。”路小軍說。
“這單的地址剛好在我們公司旁邊,果洛早晚的溫差有點大,我得回去加件厚衣服。”路小軍說著,戴起頭盔,徑直向東邊駛去。青海花兒薈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內,經理覃明笑著評價他:“路師傅是我們公司目前工齡最長的員工,也是大家心目中公認的‘活地圖’,大伙兒不熟悉的地址都喜歡問他,不少新員工都是他帶出來的徒弟呢。”
剛換好厚衣服的路小軍有些不好意思:“帶徒不敢當,就是幫新同事盡快適應工作流程。大家都不容易,多跑一單是一單。但我常叮囑新人,對顧客既要耐心,更要有責任心。”隨后,他向記者分享了一個暖心故事。
今年3月的一天飯點,路小軍在瑪沁縣解放路騎行接單。其中一單送到樓下時,他才發現餐盒漏灑了。“當時車上還有好幾個訂單,好在時間還算充裕。我立刻聯系客服,和商家溝通重做了一份。”路小軍回憶,雖然他在電話里解釋了原因,但還是遭到了顧客的指責。
十幾分鐘后,他帶著新做的餐氣喘吁吁地爬上四樓。敲開門,他先誠懇道歉,然后詳細說明了情況。門后的顧客看著他滿頭大汗、緊抱餐盒的模樣,態度明顯緩和了。“臨走時,她對我說‘回去路上注意安全’,還塞給我兩個蘋果。”路小軍攥著頭盔緩緩說:“那一刻我真正明白,對顧客保持耐心與責任心,終會換來同等的尊重與善意。”
除了幫助新同事熟悉地形,叮囑同事與客戶保持良好的溝通外,路小軍還是公司內的交通安全宣傳員。“果洛這邊雨雪天氣較多,騎行配送時容易打滑側翻。每逢預報有惡劣天氣,我都會及時截圖發送到工作群中,囑咐同事們出行戴好頭盔,遵守交通規則,放緩車速,謹慎騎行。”路小軍坦言,這么做是想傳遞一份善意。
這份傳遞的念頭,源于2024年12月的一個暴雪天。當時路小軍正在瑪沁縣甘德路上配送一個急單,由于車速過快,拐彎時車輪打滑,連人帶車狠狠摔倒在地。“我怕餐灑了,想趕緊扶車起來,可試了幾次都站不穩。”路小軍說,“幸好幾位路過的藏族老鄉看見,趕忙扶起了我和車。確認我沒事后,他們準備離開。我趕緊喊:‘掛真切(藏語意為‘謝謝’)!’他們笑著擺擺手,身影漸漸消失在風雪中。”這份雪中送炭的溫暖,被他深深銘記在心,他也用自己的方式持續傳遞著這份善意。
23時,路小軍終于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了宿舍。坐在沙發上,他凝望著窗外高原的夜色,道出了6年來最深的感觸:“這份工作,連接的不只是訂單,更是人心。每一句‘謝謝’,每一聲‘注意安全’,甚至那些小小的摩擦與最終的理解,都讓我覺得,在這座熟悉的高原小城里穿梭,傳遞的不僅是溫熱的飯菜,更是一份份真摯的溫度。再苦,再累,也值得。”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