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避暑房”,正在成為西寧市叫響“中國夏都”的實踐舉措。
走進城西區海湖新區片區,一半以上的酒店業態以“民宿”為主。自今年4月西寧提出“避暑房”概念后,一些富有特色的民宿酒店積極響應,或在民宿名稱上加上“避暑”一詞,或在推介中重點以“避暑”為關鍵詞,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前來入住避暑。
“避暑房”為何會成為西寧房地產業探索的新領域?
這份底氣,來自西寧“中國夏都”的美譽。當全國多地開啟“燒烤模式”,青海西寧卻以平均氣溫17℃的清涼氣溫、37.8%的森林覆蓋率,吸引眾多“候鳥式”游客前來旅居避暑,享受清涼。有了這一天然優勢的加持,西寧這座“天然空調城”為發展避暑經濟提供了天然稟賦,也正向全國游客發出避暑旅居的邀請。
民宿型“避暑房”預訂火爆
“涼爽”氣候優勢是高原西寧的特點,依托“中國夏都”“雪豹之都”“丁香之城”的城市名片,西寧大力發展康養旅游,構建了“旅居養老+多元康養”新模式,西寧成為更多外地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隨著青海旅游旺季到來,西寧民宿型避暑房火熱預訂,成為推進西寧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新窗口。
記者走訪了多家民宿和酒店了解到,6月份以來,唐道·637、萬達商圈周邊的民宿、酒店的訂單量每日爆滿。在工作人員帶領下,記者來到西寧“避暑房”示范點,城西區繁星里避暑品質民宿看到,7月份每種房型的訂單幾乎都已經排滿,從40平方米到55平方米不等,這里大床房、雙床房以及三床的套間都是比較火的房型。記者隨機走進一套房間,衛生整潔、設備齊全,洗衣房、廚房一應俱全,每個房間還配備了空調,滿足外地游客冷熱調節需求。
據民宿主管介紹,自6月中旬以來,民宿的訂單持續火爆。為了讓更多外地游客感受涼爽西寧,酒店推出了一系列避暑房的優惠政策,不僅價格上性價比高,而且房型方面也充分考慮一家人出行的住宿需求。“今年4月份,我們民宿落實西寧‘避暑房’要求,在前期以‘避暑’為關鍵詞進行推介,加之民宿的位置在海湖新區的繁華地段,接待的顧客也多以外地游客為主,長住的有近一個月,短住的也有一周左右。”該民宿主管李經理告訴記者。
從“旅游”到“旅居”
為了更好地打造避暑房產業,今年以來,西寧市系統布局避暑房業態,通過機制創新、政策供給、多維宣傳、房源整合四大舉措,構建“避暑經濟”發展新格局,為高原城市產業轉型提供示范,也讓更多省外游客從旅游轉變為旅居。
來自廣東省茂名市的徐征告訴記者,2022年第一次來青海旅游時,他深切感受到了青海西寧涼爽氣候的舒適。2024年7月,當他再一次攜家屬來西寧后,就決定在這里安頓下來。“第一次來西寧也是七八月份,這里的氣候涼爽,城市干凈整潔,生活十分便利,當時我對西寧城市的印象十分好。后來,我和妻子相繼退休了,就決定再來一次西寧。在兒子的幫助下,我們在西寧萬科買了一套小公寓,就此在這里安頓下來了,成為了‘西寧人’。”徐征說。記者走訪中了解到,與徐征一樣,還有不少外地人從旅游到旅居,他們會選擇一處環境好的小區,早起在家門口的公園里散步、午后與家人喝茶賞景,如同本地人一般,融入了本地人的生活中。
為了讓西寧成為更多外地人的“第二故鄉”,西寧深化“避暑房”概念,創新建立起“市級統籌+縣區聯動”雙軌機制,由市級層面成立分管副市長牽頭的工作專班,制定《避暑房工作協調聯動制度》《西寧市避暑房工作推進實施方案》《避暑房破冰工作方案》等文件,細化了16項創建措施。同時,縣區同步組建專班,形成“月調度+臺賬管理+閉環推進”體系。通過“每月一地”專題會商,一體推動房源盤活、政策落地等關鍵任務。
除了民宿型“避暑房”發展格局外,西寧房地產房企也拿出了適宜的“避暑房”房源,為西寧房地產業發展探索新路徑。
采訪中,記者從萬科房地產了解到,萬科在旗下多個項目中,對50平方米至70平方米的房源進行“避暑房”改造,并通過增加西寧“涼爽”“避暑”等關鍵詞,進行前期推介宣傳,從而擴大購房市場。綠地房地產也表示,為了應對多層次購房消費的需求,綠地也積極打造“避暑別墅”,在打造居住環境、提升服務品質方面下功夫,豐富和提升西寧“避暑房”品牌。此外,西寧市還通過建立消費激勵精準化,市級推出政府購房補貼,激發跨省消費熱情,激活省外購房群體對“避暑房”的購買需求。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