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每到一座城,必逛博物館!”如今,各地博物館躍升為游客心中首選打卡地。在青海,各大博物館憑借豐富的館藏文物,以及不斷創新的展覽形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啟探尋文明的旅程。

青海省博物館7月以來接待人數8.9萬余人次
青海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璀璨奪目。千百年來,絲綢之路南線遺存著眾多精美文物,它們是歷史上文化交流與貿易往來的有力見證。這些飽經歲月洗禮的文物,是青海文化的精髓。
7月16日9時,青海省博物館門前,前來參觀的觀眾排起了長隊。館內,一件件文物有序陳列,為游客搭建起一座近距離感受青海深厚歷史與人文底蘊的橋梁。
“這件條紋彩陶靴是不是在《國家寶藏》節目里出現過?”“沒錯,這件造型獨特的國寶誕生于三千多年前,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古老、最成熟的靴子實物,其造型與如今的雪地靴極為相似。這件彩陶靴上,河湟地區古老靴子的造型、結構、裝飾三大關鍵要素都有所體現。”講解員繪聲繪色地講解,讓觀眾仿佛穿越時空,真切感受青海的歷史變遷。
“真沒想到三千多年前的靴子工藝能如此精湛!”觀眾林麗不禁發出感嘆,隨即拿出手機,記錄下這難得一見的國寶風采。
參觀過程中,有的觀眾駐足靜聽,沉浸在講解員講述的歷史脈絡里;有的觀眾則與身邊親友輕聲交流,一同探尋文物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過往。無論是古老的陶器、石器,還是近現代的文物、典籍,無不承載著青海的記憶與發展脈絡,觀眾借此深入了解了青海的歷史文化。
據統計,7月以來,8.9萬余人次走進青海省博物館探尋歷史、感悟文化。為滿足游客的參觀需求,青海省博物館從7月15日起延時開放,開館時間調整為9時至19時30分,同時將每日預約名額提升至1萬人次。

西寧市博物館外地游客占比超五成
7月以來,作為探尋河湟文化的窗口,西寧市博物館成為眾多游客的熱門打卡地。7月15日下午,西寧市博物館三號廳的免費講解一開始,游客便迅速圍聚過來,聆聽古城西寧的故事。
西寧市博物館館藏豐富,擁有青銅器、陶瓷器、金銀器、書畫、古籍等各類別的千余件珍貴文物。這些文物是數千年來西寧各族人民不斷融合、攜手創造燦爛歷史的見證。
參觀完展覽,來自哈爾濱的游客林溪桐說:“博物館里的文物讓人印象非常深刻,這些展覽展示的河湟文化更讓我覺得來對了!”
西寧市博物館副館長孫杰介紹,7月以來,博物館客流量持續增長,單日接待量突破400人次。7月13日當天,接待游客452名,其中省外游客247名,占比達54.6%,這一數據直觀反映出外地游客對河湟文化的濃厚興趣。
為提升游客參觀體驗,西寧市博物館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延長開放時間,開館時間調整為9時至18時30分,免費講解場次根據客流量動態增加。此外,館內運用全息投影全方位還原文物細節,還針對青少年群體策劃推出了結合節氣、節日與館藏特色的互動體驗活動。

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院單日最高接待量達6600人次
7月15日,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院的展廳里,游客絡繹不絕。民族服飾區,色彩斑斕的服飾吸引著眾人目光。珍貴文物展區,一件件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展品靜靜陳列,游客們通過展品與解說,了解青海的多元文化。
獲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618米《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唐卡巨作前,游客沿著展線緩緩前行。來自遼寧的游客邸先生站在展品前激動地說:“青海獨特的民族文化魅力深深吸引著我,這種身臨其境感受文化底蘊的機會,讓我們的旅行更有文化味兒。”
文創中心內,游客或品著咖啡、翻閱書籍,享受片刻寧靜;或圍在貨架旁,精心挑選著心儀的藏地文創產品。雪豹玩偶憨態可掬,冰箱貼精致小巧,每一件文創產品都承載著藏地文化特色,游客們仔細比較、反復挑選,希望將這份獨特的文化記憶帶回家。
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院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斗改措介紹,暑期來博物院參觀的人數顯著提升,7月1日至13日,博物院接待游客7.3萬人次,單日最高接待量6600人次。為豐富游客體驗,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院經典活動“行走的聲音本源音樂會”將于7月18日回歸,音樂會將帶領游客感受青海原生態的美妙旋律。

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7月以來接待人數近萬人次
從三江源到祁連山,從青海湖到昆侖山,當你的腳踏在青海這片土地上,感受到山的巍峨、湖的絕美、林的神奇,是否會好奇青海高原的山山水水,想要更進一步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態環境?
7月以來,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迎來參觀熱潮,每日參觀人數達500人至700人,總參觀人數近萬人次。博物館展陳以“起源、溯源、資源、本源”為主線,借助數字化展示、沉浸式體驗、影像播放等手段,向觀展者科普萬物起源、揭示高原奧秘,傳播生態和諧理念。
步入一樓地球家園廳,全省各地采集的不同地質年代典型巖石標本直觀呈現了青海典型巖石的演化歷史和地質演化史。展廳還借助青海生態之窗監測系統,與全省部分生態觀測點在線實時對接,觀眾可通過展示觀測點影像畫面,身臨其境感受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和保護的顯著成效。
三樓礦物晶體廳,綠色孔雀石、藍銅礦、紫水晶等展品色彩斑斕,令人目不暇接。此外,博物館開設的巖礦鑒定小課堂、互動體驗區,以生動有趣的方式開展科普教育,讓觀眾在互動中收獲知識。
文物記錄著幾千年來的民族智慧,是我們了解歷史的橋梁。博物館里的每件文物,都是一段歷史的濃縮。“博物館熱”持續升溫的背后,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吸引力。近年來,青海省各大博物館不斷創新展覽方式,在展覽中加入數字技術,讓觀眾在看到博物館文物藏品的同時,拉近了文物和觀眾之間的距離。
(來源:西海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