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聚焦青海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
“聚寶盆”里的“接力賽”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咸文靜 殷之皓
發(fā)布時間:2025-05-22 08:02:59
編輯:馬燕燕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講到……”

  5月14日10時,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第一中學九年級七班的教室里,來自浙江省建德市乾潭初級中學的援青教師謝凱站在過道里,帶著學生一起回顧上節(jié)課的知識點。作為杭州市選派的第五批援青教師,今年7月援青期滿,他就要把“接力棒”交到后來者的手中。

  從西子湖畔到蒼茫戈壁,這場跨越2500多公里的“接力賽”,已暖心開跑15年。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作出了對口支援青海省涉藏地區(qū)的戰(zhàn)略部署。自此,浙江省與海西州、杭州市與德令哈市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作為杭州對口支援的重點實施內容,人才援青主要體現在教育和醫(yī)療兩個方面。就像進一步完善軟、硬件設施,與多所學校、醫(yī)院達成幫扶協(xié)議等內容。當然,最重要的是15年來,杭州市先后組織各類支教教師71人、醫(yī)生32人參與對口支援工作。”在浙江援青指揮部黨委委員、副指揮長,德令哈市委副書記、副市長吳琳看來,這一個個數字的背后是一張張充滿意義的援青答卷。

甄曙光正在和患者交流。受訪者供圖

  甄曙光:吳門醫(yī)派戈壁生根

  2024年5月,甄曙光從蘇州市中醫(yī)院來到了德令哈市中醫(yī)院。作為醫(yī)院派出的第三批援青醫(yī)生,也許是對這次遠行期待已久,初上高原的甄曙光并沒有被高原反應困住太長時間,很快就適應了醫(yī)院肛腸科的工作模式,并在一天天的工作中有了自己的想法。

  “雖然肛腸科病人不多,但過來就診的患者中,疑難危重占大多數。在現有醫(yī)療條件下,這對醫(yī)生是很大的考驗。而且一些患者對自身病情的嚴重性了解不足,需要我們輪番溝通,才能讓他們積極配合治療。”

  這樣的局面讓甄曙光意識到全面提升團隊業(yè)務能力的重要性,同時也要兼顧居民醫(yī)學常識的提升,于是甄曙光一邊致力于幫扶醫(yī)院的醫(yī)生帶教,一邊深入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積極參加義診科普,從“醫(yī)+患”兩個角度實現全方位的提升。

  一年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如何才能將自己的作用真正發(fā)揮出來?甄曙光將目光對準了技術二字。

  對口支援工作期間,甄曙光切實貫徹執(zhí)行“造血式幫扶”的理念,力求幫扶效果能夠得到延續(xù)和傳承。去年8月,經過甄曙光的積極聯(lián)絡和籌備,成功選送1名科內醫(yī)生加入蘇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吳門醫(yī)派師承計劃。作為師承導師,甄曙光將在今后的三年內對學員進行吳門醫(yī)派理論的講授及臨床診療的帶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種經典的跟師學習方式,可以大大提升科室的中醫(yī)理論水平,豐富科室的中醫(yī)內涵,同時也讓吳門醫(yī)派在千里之外的高原戈壁開花結果。”甄曙光說。

王晨曄(右一)和同事蘇蕾交流治療思路。咸文靜 攝

  王晨曄:跨越山海的“托舉者”

  今年42歲的王晨曄是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的中醫(yī)婦科專家。去年這家醫(yī)院和德令哈市中醫(yī)院達成幫扶協(xié)議。

  長期還是短期?重點還是全局?究竟哪種幫扶模式能更符合德令哈市中醫(yī)院的需求?帶著這些問題,今年4月,王晨曄作為“排頭兵”來到這里。

  “我們科室成立于2018年10月,目前只有3名醫(yī)生。因條件有限,在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存在很多短板。”德令哈市中醫(yī)院婦科主任蘇蕾見證了這個科室從無到有、一步步成長的過程。面對遠道而來的專家,這位年輕的科室負責人直言不諱。

  其實,這并不僅僅是婦產科存在的問題。

  “德令哈市中醫(yī)院創(chuàng)建于2014年,是一所集醫(yī)療、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二級甲等中醫(yī)醫(yī)院。”2024年9月新院落成,基礎設施等很多方面較前有了很大改觀,但院長甘山存分析,醫(yī)院在發(fā)展理念、技術力量和服務能力與自身的定位、群眾的期待之間還有距離。

  時間緊,任務重。為了快速了解情況,王晨曄將每一天都當作自己的調研日,將每一次出診都視為一次實踐課。

  “在臨床看診的過程中,從問診到辨證分析再到尋醫(yī)問藥,我都跟他們分享自己的治療思路,想讓他們一邊學習一邊總結經驗。”所以每次問診,王晨曄都格外細致。一來是對患者負責,二來也是想盡可能系統(tǒng)地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全盤分享。

  一段時間后王晨曄發(fā)現,對于醫(yī)院來說,最大的不足就是專科建設不突出,未能將自己的優(yōu)勢最大化。

  “我覺得應該更重視特色科室的發(fā)展,針對那些更適合中醫(yī)治療且費用更低、療效更好的病癥,形成自己的治療流程和思路。就像痛經,吃止痛片也許起效更快,但想徹底改善這種情況,還是中醫(yī)調理更為妥當。”

  心貼心服務,實打實幫扶。在王晨曄手把手的指導下,蘇蕾發(fā)現了科室的變化。

  “拿我自己的工作來說,王主任給了我很多啟發(fā),比如怎樣隨診病人、怎樣建立患者交流群,在提升治療效果的同時,提升科室的服務質量。在她的建議下,我們也有了發(fā)展中醫(yī)調理、中醫(yī)養(yǎng)生理療的想法。”

  在杭州時,王晨曄所在的科室是醫(yī)院的重點專科。到德令哈后,她將一些經驗分享給科室的醫(yī)生。只要根據當地病人的特點進行調整,就能在臨床中快速應用。

  “我覺得我們的作用就是托舉二字,托舉醫(yī)生,托舉醫(yī)院。一批接著一批,幫助他們把中醫(yī)特色科室做起來。”王晨曄說。

謝凱正在批改試卷。咸文靜 攝

  謝凱:兩次支教一顆種子

  2023年底,得知組織選派教師前往青海支教的消息,謝凱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經過重重考核,2024年3月,這個年輕教師的身影出現在德令哈市第一中學的教室里。

  其實,這并不是謝凱第一次以支教老師的身份走上講臺。早在2019年,為響應山海協(xié)作工程號召,他就主動請纓前往衢州市開化縣支教。在開化縣第二初級中學工作的那一年半中,謝凱以深厚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獨特的教學風格贏得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杭州、衢州、德令哈,雖然在自然條件和教學環(huán)境方面存在諸多不同,但在投入一線教學工作后,謝凱迅速切換到自己的工作模式當中。

  “班上30%都是少數民族學生,家訪可以熟悉當地的文化特色和生活習慣,更好地了解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也可以根據孩子在家的表現,對家長提出一些建議。”工作后第二周,謝凱就開始家訪。每到周末,總能看到他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德令哈的大街小巷。

  物理學科比較抽象,學生基礎各有不同。除了家訪的習慣,謝凱也將小組學習的理念帶到了德令哈的課堂上,將全班50名學生分成5個學習小組。在考核中,除了考試成績,更關注學生的日常進步。每次考核結束后,謝凱都會購買禮品對大家進行獎勵。時間久了,班上共同學習進步的氛圍越來越濃。

  轉眼間,為期一年半的援青之旅接近尾聲。離回家的日子越近,謝凱心中對援青工作的認知就越清晰——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今年24歲的霍一涵是謝凱的徒弟,結成師徒對子后,二人經常互相聽課。對這個年輕后輩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謝凱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

  “大到課堂結構,小到專業(yè)用詞,謝老師的授課方式給我很多啟發(fā),就像先引入再講解、增加跟學生的互動、引導學生單獨回答問題以及從新穎的角度切入到物理問題等,我都運用到了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這樣的授課方式在學生祁海威看來也是物理課充滿吸引力的原因。

  “謝老師上課很有激情,聲調、肢體動作都引導我們跟著他的思路走。而且他更注重我們對知識的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轉折十分流暢。”

課堂上的李海臣嚴肅認真。咸文靜 攝

  李海臣:援青三問

  “來到德令哈之后,我經常問自己三個問題:為什么來?來干什么?能留下什么?”

  看到李海臣時,他正在辦公室整理工作記錄。作為海西州高級中學二年級的一名英語老師,這種習慣他已經保持了一年多。

  2005年,李海臣成為浙江省嵊州市崇仁中學的一名教師,這一干就是19年。去年3月,李海臣響應號召,從紹興來到德令哈,成為一名援青教師。

  “來之前在杭州參加培訓,前輩們詳細介紹了這里的情況。因教材不同,還提前根據這邊的課本準備了教學內容。”雖然之前就下了一番功夫,但學生課堂上的反應還是讓李海臣意識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困難。“不同于紹興學生,幾節(jié)課下來,我發(fā)現部分學生基礎薄弱,尤其在口語方面短板明顯。”

  卓瑪是李海臣的學生之一。每次上課總是聽得格外認真,可在回答問題時,卻不愿意開口。課后,李海臣找到卓瑪的班主任了解情況。原來,卓瑪一度因為普通話不夠標準而不想與同學交流,不想回答英語課上的問題,想必原因也是如此。

  為了幫助卓瑪,也為了激勵其他學生練好口語,李海臣經常在課堂上表揚卓瑪,鼓勵她開口表達,一段時間后,進步明顯。

  嘗試不止如此。

  李海臣一方面調整自己全英文授課的習慣,根據學生狀態(tài)重復講解知識點,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一方面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布置不同難度的家庭作業(yè),讓每位學生都能學有所得。當然,最重要的是留意學生在日常中的點滴進步,激發(fā)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要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也要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跟紹興的同事合作,經常就同一主題安排兩邊的學生寫英文作文,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彼此取長補短。”

  在這樣的探索中,李海臣的英語教學取得了可喜進步。

  “李老師來了之后針對我們的短板查漏補缺,尤其對完形填空、英語作文等都很有幫助。我的英語成績也從過去的80多分提高到了110多分。”高二(3)班學生董田馨說。

  在這個過程中,李海臣漸漸意識到,如果能將這些有益探索進行總結整理,也許能給后來者一些啟發(fā),于是他不斷完善“資料庫”,花名冊、成績表、工作總結……一個個文件夾分門別類地標注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援青是一份持續(xù)不斷的事業(yè),希望能在交出‘接力棒’時,有底氣答好自己那三個問題。”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第二屆青海省旅游發(fā)展大會召開 吳曉軍講話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jiān)督員受聘上崗
2024年青海"昆侖英才·青海學者"項目擬入選人員
青海省雙擁模范單位和雙擁模范個人擬表彰對象
西寧市中小企業(yè)數字化轉型試點供需對接會舉辦
青海海西:"智慧醫(yī)保 指尖辦理"拓展服務上線
24H熱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jié)特刊】成為高原上“沒有圍墻...
探秘茫崖 邂逅西北的詩意與壯闊 青海首列“山宗水...
勇立創(chuàng)新潮頭 攀登科技高峰——2024年度青海省科學...
一場盛會“傳遞”發(fā)展信心——第二屆青海省旅游發(fā)...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jié)特刊】全域旅游活力涌 消費動...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jié)特刊】科技“碰撞”文旅,讓...
一場青春與高原的深情對話——2025年青海省新聞戰(zhàn)...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jié)特刊】體育作墨 大地揮毫
遇見山宗水源 領略大美青海——全省各地開展多彩主...
熱點圖片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jié)】四季村歌·青海省首屆村歌大賽盛大開啟
【2025青海文化旅游...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察】青海剛察農畜產品破圈“出海”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
青海湟中:群加梅花鹿養(yǎng)殖基地喜添“龍鳳胎”鹿仔
青海湟中:群加梅花...
大美青海,每一幀都美得像畫卷
大美青海,每一幀都...
青海海東:卡金門村柴火饃饃里的“老味道”
青海海東:卡金門村...
情定高原 共赴浪漫與詩意 青海成熱門愛情打卡地
情定高原 共赴浪漫與...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jié)特刊】杜鵑花開映山鄉(xiāng)
【2025青海文化旅游...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jié)特刊】村歌嘹亮 唱出鄉(xiāng)村好美景
【2025青海文化旅游...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
“聚寶盆”里的“接力賽”

青海日報
2025-05-22 08:0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
“聚寶盆”里的“接力賽”

青海日報
2025-05-22 08:0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
“聚寶盆”里的“接力賽”

  • 2025-05-22 08:02:59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講到……”

  5月14日10時,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第一中學九年級七班的教室里,來自浙江省建德市乾潭初級中學的援青教師謝凱站在過道里,帶著學生一起回顧上節(jié)課的知識點。作為杭州市選派的第五批援青教師,今年7月援青期滿,他就要把“接力棒”交到后來者的手中。

  從西子湖畔到蒼茫戈壁,這場跨越2500多公里的“接力賽”,已暖心開跑15年。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作出了對口支援青海省涉藏地區(qū)的戰(zhàn)略部署。自此,浙江省與海西州、杭州市與德令哈市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作為杭州對口支援的重點實施內容,人才援青主要體現在教育和醫(yī)療兩個方面。就像進一步完善軟、硬件設施,與多所學校、醫(yī)院達成幫扶協(xié)議等內容。當然,最重要的是15年來,杭州市先后組織各類支教教師71人、醫(yī)生32人參與對口支援工作。”在浙江援青指揮部黨委委員、副指揮長,德令哈市委副書記、副市長吳琳看來,這一個個數字的背后是一張張充滿意義的援青答卷。

甄曙光正在和患者交流。受訪者供圖

  甄曙光:吳門醫(yī)派戈壁生根

  2024年5月,甄曙光從蘇州市中醫(yī)院來到了德令哈市中醫(yī)院。作為醫(yī)院派出的第三批援青醫(yī)生,也許是對這次遠行期待已久,初上高原的甄曙光并沒有被高原反應困住太長時間,很快就適應了醫(yī)院肛腸科的工作模式,并在一天天的工作中有了自己的想法。

  “雖然肛腸科病人不多,但過來就診的患者中,疑難危重占大多數。在現有醫(yī)療條件下,這對醫(yī)生是很大的考驗。而且一些患者對自身病情的嚴重性了解不足,需要我們輪番溝通,才能讓他們積極配合治療。”

  這樣的局面讓甄曙光意識到全面提升團隊業(yè)務能力的重要性,同時也要兼顧居民醫(yī)學常識的提升,于是甄曙光一邊致力于幫扶醫(yī)院的醫(yī)生帶教,一邊深入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積極參加義診科普,從“醫(yī)+患”兩個角度實現全方位的提升。

  一年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如何才能將自己的作用真正發(fā)揮出來?甄曙光將目光對準了技術二字。

  對口支援工作期間,甄曙光切實貫徹執(zhí)行“造血式幫扶”的理念,力求幫扶效果能夠得到延續(xù)和傳承。去年8月,經過甄曙光的積極聯(lián)絡和籌備,成功選送1名科內醫(yī)生加入蘇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吳門醫(yī)派師承計劃。作為師承導師,甄曙光將在今后的三年內對學員進行吳門醫(yī)派理論的講授及臨床診療的帶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種經典的跟師學習方式,可以大大提升科室的中醫(yī)理論水平,豐富科室的中醫(yī)內涵,同時也讓吳門醫(yī)派在千里之外的高原戈壁開花結果。”甄曙光說。

王晨曄(右一)和同事蘇蕾交流治療思路。咸文靜 攝

  王晨曄:跨越山海的“托舉者”

  今年42歲的王晨曄是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的中醫(yī)婦科專家。去年這家醫(yī)院和德令哈市中醫(yī)院達成幫扶協(xié)議。

  長期還是短期?重點還是全局?究竟哪種幫扶模式能更符合德令哈市中醫(yī)院的需求?帶著這些問題,今年4月,王晨曄作為“排頭兵”來到這里。

  “我們科室成立于2018年10月,目前只有3名醫(yī)生。因條件有限,在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存在很多短板。”德令哈市中醫(yī)院婦科主任蘇蕾見證了這個科室從無到有、一步步成長的過程。面對遠道而來的專家,這位年輕的科室負責人直言不諱。

  其實,這并不僅僅是婦產科存在的問題。

  “德令哈市中醫(yī)院創(chuàng)建于2014年,是一所集醫(yī)療、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二級甲等中醫(yī)醫(yī)院。”2024年9月新院落成,基礎設施等很多方面較前有了很大改觀,但院長甘山存分析,醫(yī)院在發(fā)展理念、技術力量和服務能力與自身的定位、群眾的期待之間還有距離。

  時間緊,任務重。為了快速了解情況,王晨曄將每一天都當作自己的調研日,將每一次出診都視為一次實踐課。

  “在臨床看診的過程中,從問診到辨證分析再到尋醫(yī)問藥,我都跟他們分享自己的治療思路,想讓他們一邊學習一邊總結經驗。”所以每次問診,王晨曄都格外細致。一來是對患者負責,二來也是想盡可能系統(tǒng)地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全盤分享。

  一段時間后王晨曄發(fā)現,對于醫(yī)院來說,最大的不足就是專科建設不突出,未能將自己的優(yōu)勢最大化。

  “我覺得應該更重視特色科室的發(fā)展,針對那些更適合中醫(yī)治療且費用更低、療效更好的病癥,形成自己的治療流程和思路。就像痛經,吃止痛片也許起效更快,但想徹底改善這種情況,還是中醫(yī)調理更為妥當。”

  心貼心服務,實打實幫扶。在王晨曄手把手的指導下,蘇蕾發(fā)現了科室的變化。

  “拿我自己的工作來說,王主任給了我很多啟發(fā),比如怎樣隨診病人、怎樣建立患者交流群,在提升治療效果的同時,提升科室的服務質量。在她的建議下,我們也有了發(fā)展中醫(yī)調理、中醫(yī)養(yǎng)生理療的想法。”

  在杭州時,王晨曄所在的科室是醫(yī)院的重點專科。到德令哈后,她將一些經驗分享給科室的醫(yī)生。只要根據當地病人的特點進行調整,就能在臨床中快速應用。

  “我覺得我們的作用就是托舉二字,托舉醫(yī)生,托舉醫(yī)院。一批接著一批,幫助他們把中醫(yī)特色科室做起來。”王晨曄說。

謝凱正在批改試卷。咸文靜 攝

  謝凱:兩次支教一顆種子

  2023年底,得知組織選派教師前往青海支教的消息,謝凱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經過重重考核,2024年3月,這個年輕教師的身影出現在德令哈市第一中學的教室里。

  其實,這并不是謝凱第一次以支教老師的身份走上講臺。早在2019年,為響應山海協(xié)作工程號召,他就主動請纓前往衢州市開化縣支教。在開化縣第二初級中學工作的那一年半中,謝凱以深厚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獨特的教學風格贏得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杭州、衢州、德令哈,雖然在自然條件和教學環(huán)境方面存在諸多不同,但在投入一線教學工作后,謝凱迅速切換到自己的工作模式當中。

  “班上30%都是少數民族學生,家訪可以熟悉當地的文化特色和生活習慣,更好地了解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也可以根據孩子在家的表現,對家長提出一些建議。”工作后第二周,謝凱就開始家訪。每到周末,總能看到他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德令哈的大街小巷。

  物理學科比較抽象,學生基礎各有不同。除了家訪的習慣,謝凱也將小組學習的理念帶到了德令哈的課堂上,將全班50名學生分成5個學習小組。在考核中,除了考試成績,更關注學生的日常進步。每次考核結束后,謝凱都會購買禮品對大家進行獎勵。時間久了,班上共同學習進步的氛圍越來越濃。

  轉眼間,為期一年半的援青之旅接近尾聲。離回家的日子越近,謝凱心中對援青工作的認知就越清晰——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今年24歲的霍一涵是謝凱的徒弟,結成師徒對子后,二人經常互相聽課。對這個年輕后輩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謝凱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

  “大到課堂結構,小到專業(yè)用詞,謝老師的授課方式給我很多啟發(fā),就像先引入再講解、增加跟學生的互動、引導學生單獨回答問題以及從新穎的角度切入到物理問題等,我都運用到了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這樣的授課方式在學生祁海威看來也是物理課充滿吸引力的原因。

  “謝老師上課很有激情,聲調、肢體動作都引導我們跟著他的思路走。而且他更注重我們對知識的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轉折十分流暢。”

課堂上的李海臣嚴肅認真。咸文靜 攝

  李海臣:援青三問

  “來到德令哈之后,我經常問自己三個問題:為什么來?來干什么?能留下什么?”

  看到李海臣時,他正在辦公室整理工作記錄。作為海西州高級中學二年級的一名英語老師,這種習慣他已經保持了一年多。

  2005年,李海臣成為浙江省嵊州市崇仁中學的一名教師,這一干就是19年。去年3月,李海臣響應號召,從紹興來到德令哈,成為一名援青教師。

  “來之前在杭州參加培訓,前輩們詳細介紹了這里的情況。因教材不同,還提前根據這邊的課本準備了教學內容。”雖然之前就下了一番功夫,但學生課堂上的反應還是讓李海臣意識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困難。“不同于紹興學生,幾節(jié)課下來,我發(fā)現部分學生基礎薄弱,尤其在口語方面短板明顯。”

  卓瑪是李海臣的學生之一。每次上課總是聽得格外認真,可在回答問題時,卻不愿意開口。課后,李海臣找到卓瑪的班主任了解情況。原來,卓瑪一度因為普通話不夠標準而不想與同學交流,不想回答英語課上的問題,想必原因也是如此。

  為了幫助卓瑪,也為了激勵其他學生練好口語,李海臣經常在課堂上表揚卓瑪,鼓勵她開口表達,一段時間后,進步明顯。

  嘗試不止如此。

  李海臣一方面調整自己全英文授課的習慣,根據學生狀態(tài)重復講解知識點,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一方面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布置不同難度的家庭作業(yè),讓每位學生都能學有所得。當然,最重要的是留意學生在日常中的點滴進步,激發(fā)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要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也要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跟紹興的同事合作,經常就同一主題安排兩邊的學生寫英文作文,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彼此取長補短。”

  在這樣的探索中,李海臣的英語教學取得了可喜進步。

  “李老師來了之后針對我們的短板查漏補缺,尤其對完形填空、英語作文等都很有幫助。我的英語成績也從過去的80多分提高到了110多分。”高二(3)班學生董田馨說。

  在這個過程中,李海臣漸漸意識到,如果能將這些有益探索進行總結整理,也許能給后來者一些啟發(fā),于是他不斷完善“資料庫”,花名冊、成績表、工作總結……一個個文件夾分門別類地標注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援青是一份持續(xù)不斷的事業(yè),希望能在交出‘接力棒’時,有底氣答好自己那三個問題。”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咸文靜 殷之皓
編輯:馬燕燕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的奶大又白又胖| 污网站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一级午夜a毛片免费视频|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 免费一级国产大片|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网 | 国产精品小青蛙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高清香蕉中文大在线|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欧美一级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自拍欧美综合| 夜色www国产精品资源站| 中文字幕日韩高清| 晚上睡不着来b站一次看过瘾| 亚洲欧美日韩三级| 番肉动漫无修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xxxxx| 黄色软件app大全免费下载2023| 国产精品第六页| av片在线观看永久免费|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AV| 欧美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伦精品一区三区视频| aⅴ在线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在线天堂中文最新版网|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九九热爱视频精品| 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不卡视频|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香蕉网| 国产免费小视频| 欧美人与动性xxxxbbbb| 国产精品秦先生手机在线| 99精品在线观看| 奇米影视久久777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