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青海擁有廣袤草原,是全國藏羊主產區,擁有“中國藏羊之府”的美稱。而地處青海省東北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是全省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擁有93.9413萬公頃(1531.53萬畝)綠色有機認證草場,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有機牧場之一。
依托先天良好的生態畜牧業基礎,及本地藏羊資源優良的稟賦,祁連縣圍繞“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持續加強祁連藏羊產業基礎設施“硬件”和發展能力“軟件”建設,穩步推進祁連藏羊全產業鏈升級,全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
憑借優良品質與市場口碑,2024年底祁連縣藏羊存欄量為77.41萬只,出欄量為33.39萬只,同比上升5.50%。“祁連藏羊”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保護標志,“天境祁連羊肉”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品目錄,“天境祁連”分割羊肉系列產品榮獲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祁連藏羊”入選2025年網絡評選全國十大美味羊肉排行榜……

加強品種培優 夯實品質根基
6月20日,記者來到祁連縣峨堡鎮白石崖村。清晨時分,薄霧籠罩著大地,遠處的雪山若隱若現,像是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牧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出淡淡的青草香氣。成群的藏羊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或低頭專注地啃食著鮮嫩的牧草,或悠閑踱步。
祁連山下好牧場,好山好水好牛羊。這里天然無污染的優質牧草和晝夜溫差大的獨特環境,為祁連藏羊提供了絕佳的食物來源,也造就了它獨特的風味與品質。
“前不久,‘祁連羊’通過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專家現場核驗。”在祁連縣畜牧獸醫站,剛剛忙完祁連羊基因采集的畜牧獸醫站站長扎西塔興奮不已,他說祁連藏羊是經自然選擇和當地牧民群眾長期馴化而形成的特有畜種,具有抗逆性強、耐粗飼、遺傳穩定,產毛量高、羊毛長度良好等特點,其所產肉、皮毛等品質好,是祁連地區牧民重要的生產生活資料,也是高寒牧區綿羊新品種培育的重要基礎資源和材料,科研和生產利用價值高。
“由于以前缺乏種群串換,也沒有培育推廣良種的意識,藏羊品種五花八門,嚴重影響了本土白藏羊的品種繁育,甚至一度出現藏羊毛色雜亂,體形偏小,羊角畸形的情況。”回憶往昔,扎西塔嘆息。
為推動品種培優,2022年起祁連縣全面開展“外來品種羊”淘汰行動,相繼印發《祁連縣淘汰凈化歐拉羊等外來品種專項行動方案》《祁連縣雜色羊淘汰管理辦法》。截至目前,累計淘汰外來品種羊14萬只,遺傳資源、畜群品質逐步夯實。
“品種培優,一方面是要保持好本土優良的品種,另一方面還要推動高繁技術,推進藏羊‘兩年三羔’”。為此,祁連縣聯合青海大學、省畜牧獸醫科學院以及海北州科技示范園,開展多胎基因檢測,選用攜帶多胎基因并鑒定合格的種公羊進行配種,不斷探索和改進多胎藏羊飼養管理技術。
如今,祁連縣緊抓“種業振興”和“科技賦能”,建立完善良種繁育和種質資源保護體系,不斷擴大優質種畜“基因庫”,在推進良種輸出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創建藏羊良種繁育基地4個、“萬千級”藏羊標準化養殖基地10個、種羊繁育場1處。組建祁連羊選育核心群135個,種群規模66568只。同時,積極引進和應用先進的養殖技術和設備,提升祁連羊的選育擴繁能力和個體生產性能。組建多胎型藏羊選育核心擴繁群7個,種群規模2335只。組建無角藏羊核心擴繁群4個,種群規模1040只,全縣藏羊良種覆蓋率98%以上。
此次通過現場核驗后,將由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發布正式鑒定公告,成為國家畜禽遺傳新資源。“此次‘祁連羊’遺傳資源的發現和審定,是祁連縣畜牧業歷史里程碑上的新篇章,不僅能夠進一步豐富地方畜禽遺傳資源,而且對推動全縣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祁連縣農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長普合毛智華說。

聚焦資源優勢 塑造獨特品牌
走進位于八寶鎮冰溝產業園區的仟戶牧場加工車間,六七位工作人員正身著藍色工作服、頭戴衛生帽和口罩,在低溫環境中熟練操作。
“一只成年藏羊在經過檢疫達標屠宰后,先送至排酸間用保鮮排酸技術進行排酸,再被送進這里分割加工、剔骨、修割。”仟戶牧場加工車間工作人員馬玉梅介紹說。只見她手持專用刀具,沿著羊肉的肌肉紋理精準下刀,將藏羊按部位分割成精品羊肋排、羊腿肉(帶骨)、羊脖片等不同區塊。隨后,新鮮的藏羊肉被快速分揀至不同區域,有的進入真空包裝機完成封裝,有的則被送往進一步加工的流水線。車間里機器運轉的低鳴聲與工作人員專注的動作交織,每一個環節都嚴格遵循衛生標準,確保肉類從分割到成品的全程安全。
經農業農村部批準機構檢測發現,祁連藏羊肉富含18種氨基酸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以及對人體具有保健功效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還具有高蛋白質、低脂肪的特點。更因其肉質細嫩、口感鮮美、無膻味而備受贊譽,成為市場上稀缺的高端羊肉品種。“我們每天都要出售一噸藏羊肉,發往全省各地及北京、南京、烏魯木齊等城市。”馬玉梅說。
“依托優渥的草場自然資源,公司專業養殖藏羊,同時研發、加工、銷售本地特色農畜產品,以生態旅游、自然教學為主題,開發文旅相融合的新型農牧業。2024年底,我們啟動了品牌煥新戰略,原‘景楓牧業’正式升級為‘仟戶牧場’,通過統一設計的祁連山標識強化地域認知。”仟戶牧場負責人葉旦多杰說。目前,公司已形成從羊只生態養殖、活畜交易、屠宰加工、產品銷售到線下直營、生態旅游等的一條完整產業鏈。
近年來,祁連縣以品牌競爭力、品牌發展力、品牌影響力、品牌帶動力為出發點,深入實施“萬千級”標準化生產養殖基地建設工程和“九個一”生態畜牧業配套工程,全力打造良種化、規;、現代化、品牌化藏羊產業,助力養殖戶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通過“區域公用品牌+本土特色品牌”雙向發力,不斷夯實“祁連藏羊”品牌基礎。“祁連藏羊”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保護標志,金祁連乳業、億達畜產肉食品公司、梅龍掌專業合作社成為首批“祁連山下好牧場”區域公用品牌授權單位。
為促進藏羊產業有序發展,全面建成縣鄉村三級電商物流及統倉共配體系,實現農牧區物流服務網絡全覆蓋。推進市場與新型經營主體、企業及電商平臺的對接,建成線下銷售平臺10個、線上銷售平臺30家,縣域企業累計在省內外設立直銷門店15家,逐步形成工業品下鄉、農畜產品進城雙向流通的“小網點、大網絡”現代流通網絡。通過淘寶、天貓商城、京東商城等平臺開展直播帶貨活動,祁連藏羊搭上“電商+直播+訂單”的“順風車”,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放大,線上銷售渠道不斷拓寬,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

科技賦能產業 解碼發展動能
青海省首家藏羊產業研究院落戶祁連縣,“祁連羊”成功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現場核驗,“祁連藏羊”榮登中國農業品牌精品培育目錄……作為青海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先行示范縣,祁連縣在藏羊產業發展領域成果斐然。目前,祁連縣藏羊存欄量可觀,產業規模穩固,羊肉產量持續穩定,為當地畜牧業經濟提供堅實支撐。
然而,在亮眼的成績背后,產業發展的短板也逐漸浮現。當前,祁連藏羊產業面臨提升產品價值、突破“質優價不優”瓶頸的挑戰,實現“質價同優”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
2024年6月,青海省祁連藏羊產業發展研究院與祁連縣綠色有機草畜業博士工作站,在祁連縣農牧科技示范園同步揭牌。這標志著海北州在深化藏羊產業研究、推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進程中邁出了嶄新一步。
“立足祁連藏羊產業提檔升級與科技創新的雙重需求,我們當前的核心工作聚焦于藏羊種質資源發掘創新利用及‘家畜主動健康生產’兩大主線。”青海省祁連藏羊產業發展研究院負責人李文浩博士介紹。研究院匯聚了中國農科院、青海大學畜牧獸醫科學院、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20余位省內外草畜業專家的科技力量,圍繞祁連藏羊全產業鏈的科技創新與發展,聚力科技攻關與成果轉化,通過精準“把脈”、技術革新和成果落地,快速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2024年春季,我們持續追蹤繁殖群母羊體尺數據,并對后代羔羊進行生產性能測定,通過后裔評價,進一步優化了優質繁殖母羊群體……”翻開李文浩的工作筆記,密密麻麻的記錄詳細呈現了團隊工作的點滴與成果。“我們完成了兩批共72只羔羊的胴體營養對比試驗;初步建立了祁連藏羔羊16部位精細化分割方法;成功研發并推廣了3個發酵飼料配方;牽頭制定頒布了6項祁連藏羊相關團體標準……”李文浩細數目前課題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他說建立科學、規范、適用的農畜產品團體標準,是提升行業競爭力和保障消費者權益的迫切所需。這6項標準覆蓋了祁連藏羊的養殖、分割及產品加工等關鍵環節,清晰界定了分割加工的環境要求、工藝流程與衛生規范,有效填補了祁連藏羊養殖及肉產品標準體系的空白,顯著提升了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性。
自產業“四地”建設啟動以來,祁連縣以高效推進產業發展為目標,通過優化種源、穩定規模、保障加工、促進產銷等系列舉措,全力推動藏羊產業高質量發展。展望未來,青海省祁連藏羊產業發展研究院將進一步拓展全產業布局,探索構建涵蓋藏羊肉用品系選育、飼草料體系建設、數智化管理、肉品精深加工、副產物高值化利用及產品市場推廣的全新產業化發展模式,開創“生產與生態、發展與保護”協同并進的主動健康生產新路徑,持續提升當地畜牧業的創新動能。
將生態稟賦轉化為發展勝勢,讓綠水青山釋放更大效益。祁連縣正精心構筑“綠水青山”通往“金山銀山”的橋梁,引領藏羊產業從傳統放牧向全產業鏈轉型升級,探索出一條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其中蘊藏的無限可能與即將釋放的巨大價值,令人充滿信心與期待。
【記者手記】風吹草低見“豐”景
清晨6時許,祁連山脈的輪廓剛被晨光描出金邊,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峨堡鎮白石崖村的草原上已響起趕羊的吆喝聲。
白石崖村牧民扎西東珠將羊群趕向草場,蹄聲踏過帶著露水的牧草,驚起幾只鳥兒。第一次聽聞祁連藏羊,是在省城西寧的農產品展銷會上。展臺前,“海拔3000米以上”的標簽格外醒目,價格比普通羊肉高出不少,卻依舊被搶購。那時我便好奇:是什么讓這群高原藏羊有如此底氣?
直到走進祁連縣的草原,答案才逐漸清晰。在扎麻什鄉河北村藏羊養殖基地,我見到了藏羊的“特殊待遇”:新建的27棟裝配式生態環保羊棚、15棟貯草棚,連同養殖場內部道路、排水溝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羊棚里還通了自來水,畜種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養殖模式已基本形成。
河北村駐村第一書記郭軍春抱起一只半大的羊羔說:“這羊從小在干凈地方長,肉質緊實,煮的時候不用放香料都鮮得很。”
藏羊住進了新家,牧民們的生活也迎來新變化。在這里,一個人能同時照料好幾個羊棚。羊羔長大后,便可轉場到外面的草場自然生長。高效養殖讓他們騰出更多時間挖蟲草、外出務工,多了份增收的門路。
最讓人驚喜的是產業鏈的延伸,加工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將分割好的羊肉包裝成禮盒。“以前賣活羊,現在能做成冷鮮肉,羊頭腸,羊蝎子……加上‘祁連藏羊’地理標志的溢價,附加值翻了好幾倍。”仟戶牧場負責人葉旦多杰說,現在每天都要出售一噸藏羊肉,發往全國各地。
站在山坡上往下望,羊群正隨著牧人的吆喝緩緩移動,身后的草甸留下淺淺的蹄印。從散養到規;B殖,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端上全國餐桌,祁連藏羊產業正帶著牧民們的好日子往前走、向上走。(作者:王晶)
(來源:青海日報)